天文学家称X射线望远镜也可以研究系外行星
系外行星通常是通过凌日法发现的(超过四分之三的已发现行星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发现的)。同样的凌日技术也可以用来研究它们,通常可以揭示出它们大气层的细节。
观测通常在可见光或红外线下进行,但一篇新论文指出,X射线也可能有用。例如,恒星风与行星大气的相互作用将导致X射线辐射,从而揭示有关大气的信息。
随着我们对系外行星的进一步探索,我们对我们自己的太阳系以及最终对宇宙生命起源的了解也不断加深。
1992年,第一颗围绕恒星运行的行星被证实。自那时起,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发现了数千颗各有不同之处的系外行星。有些是像木星一样的气态巨行星,有些则体积较小,由岩石组成,更像地球。
它们的位置也与主星不同,其中一些行星绕宜居带运行,而宜居带是液态水存在的可能性极高的区域。大多数发现都位于可见光谱中,但使用X射线望远镜为我们寻找和了解外星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大多数利用可见光发现的系外行星往往位于短周期轨道上,由于它们距离主星较近,因此会受到高水平辐射。这些辐射水平通常在X射线和极紫外范围内,它们会加热行星大气层的上层。结果是大气层膨胀到超出引力可以控制的半径,因此气体会流失到太空中。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为研究提供了一些有趣的领域,例如缺乏1.5到2个地球半径范围内的行星,以及轨道周期为10天或更短的海王星大小的行星。
有人认为,大气气体的消失解释了近地轨道上海王星大小行星的稀缺。然而,所谓的亚海王星,它们有岩石核心,引力更大,所以尽管它们离恒星很近,但仍然能够保留大气层。研究系外行星的大气层应该有助于更详细地了解这些过程。
X射线凌日事件是研究系外行星凌日X射线发射的最佳方式。然而,这些事件相当微弱,使得使用现有技术很难观测X射线。
由RavenCilley领导的密歇根大学天文学家团队在预印本服务器arXiv上发布了一篇论文,探讨未来X射线天文台(如NewAthena和先进X射线成像卫星-AXIS)探测更多凌日事件的能力。
该团队利用NASA系外行星档案中的数据,首先找到了缺少X射线观测的目标,并根据年龄、颜色和旋转估算了X射线光度。凌日现象的模型与AXIS和NewAthena观测结果相同,研究人员使用模拟光变曲线确定了每次凌日现象可被探测到的概率。
研究小组发现,他们发现的前15个凌日现象都有可能被探测到,但前提是多个光变曲线叠加在一起。那些没有大气逃逸的系外行星被探测到的可能性较小。
研究结果表明,借助AXIS和NewAthena等新技术,探测系外行星凌日X射线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增强的功能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系外行星大气的当前和之前状态,并提高我们寻找宜居星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