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年来,望远镜一直在收集大量有关系外行星的数据。最常见的数据集之一跟踪所谓的凌日现象,即系外行星穿过其主恒星前方并在此过程中稍微使...

近年来,望远镜一直在收集大量有关系外行星的数据。最常见的数据集之一跟踪所谓的凌日现象,即系外行星穿过其主恒星前方并在此过程中稍微使恒星的光线变暗。大多数系外行星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发现的,但其他有趣的细节可能隐藏在数据中。

例如,如果凌日发生的方式与典型的牛顿物理学不一致,这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的一个答案是,这种差异背后可能存在一种智能力量——这就是BreakthroughListen的一组研究人员在最近发表在arXiv预印本服务器上的一篇论文中开始寻找的东西。

从技术上讲,研究人员不仅仅关注凌星现象,还关注称为光曲线的数据集。这些图表跟踪物体随时间变化的亮度——凌日通常通过恒星光曲线的明显下降来识别。

但是恒星的光曲线如何受到行星的影响可能会在几个方面有所不同。例如,穿过恒星表面的路径可能会有所不同,或者在第二次通过时速度会较慢。这样的异常现象让天文学家彻夜难眠——当然是为了完成他们的工作。

然而,在闲暇时间,他们可能会梦见外星人。技术先进的文明可以通过巨大的推进器或类似的大型工程项目来改变其行星的光曲线。事实上,地球本身可能就是这样一个工程项目,比如桦树世界或其他巨石结构。

追踪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尝试确定是否存在其他物理现象无法解释的异常光曲线。不幸的是,在对开普勒的光曲线数据进行初步搜索后,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这并不是说根本没有任何异常签名。事实上,有228个系外行星系统有异常信号。然而,其中10个系统无法很好地融入研究人员决定了解的软件模型(有趣的是,被称为“蝙蝠侠”),导致他们需要手动检查218个候选系统。

为了使这项艰巨的任务更容易完成,研究人员将异常信号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看似“失踪”的凌日、比预期更深的凌日以及具有显着凌日时间变化(TTV)的凌日——即行星的运行速度要么比最初看到时快,要么慢。

详细剖析这218个异常系统占据了本文的大部分篇幅。尽管如此,所有这些研究的结果是,没有任何凌日现象看起来是由可被视为技术的东西(现代天文学家称之为技术特征)明显创造的。

不过,这还处于早期阶段。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可能存在的数十亿颗系外行星中发现了5,000多颗。对于这一点,统计数据并不真正站在我们这边,因此需要更多数据。使用本文开发的技术筛选这些数据将成为天体生物学家和其他对SETI感兴趣的人未来几十年的焦点。随着越来越多的行星搜寻望远镜不断上线,他们当然不会缺乏可供滚动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