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渗透
何万菊 四川省安岳实验小学教师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进,如今的小学语文课程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充盈。语文教师曾经的“一截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式”教法已经不能够适应如今的教学新篇章,学生对知识的更多渴望、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教师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更多更高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
审美素质教育,可以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创美能力等。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助于人追求真理,发扬善性,促进健康,从而促进人的各种素质的发展,是青少年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从其实质来说,审美教育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一个途径,在我们今天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美育基本职能是通过审美实践,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训练获得的。人们欣赏音乐,是有“音乐的耳朵” ,欣赏造型艺术要有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欣赏小说,要有借助语言进行艺术想象的能力。因此,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有艺术修养的人”。利用语文学科实施审美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因为中小学语文课中的美的因素十分丰富,许多诗文多方面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为学生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婀娜多姿的美的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像蜜蜂那样,广泛“采集”这些课文中蕴含的美的“百花”,精心“酿造”出审美教育的“甜蜜”,培养新世纪所需的英才。
面对一篇美文,要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审美愉悦、审美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可以采用以下施教方法:
一、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助认识生活。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电脑 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丰碑》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再如《第一场雪》一文,雪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了它的美和作用,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再如《夕照》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的美景;《火烧云》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晚霞,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图文并茂,体会丰富多彩的自然美。
文学作品的阅读必须通过想象,才能把文字转化为浮现在脑海中的印象。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一篇描写自然美的散文时,我们在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充分展开想象,去神游一座座山峦,去跋涉一条条江河,一次次领略山林河川之美。比如教朱自清的《春》让学生边听配乐朗诵,边展开想象,在听读过程中,将语言文字在大脑中形成流动的画面,眼前便会出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几个画面,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之中,感受到生机盎然、清新明丽的春天之美。学习贺敬之《桂林山水歌》,同样可让学生领略到“神姿仙态,如情似梦”的甲秀天下的桂林山水之美。学习峻青《海滨仲夏夜》,可让学生陶醉于天空红霞似燃的绚丽美以及大海波涛千倾的壮阔美。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可欣赏到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冬日里的济南山水独特的美。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可“流连”于琅琊山的四季美景之中。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便可神游洞庭湖,饱览湖光山色之美……这类课文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所展示的自然美,渗透出作者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因而便能激发学生的美感,同时也能陶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


三、 配乐朗读,感受精妙的艺术美。
叶圣陶先生指出:“叙事抒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语文中的美,归根到底是一种语言艺术的美。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语言艺术美体现在语言的表现美、鲜明的形象美、各具特色的结构美、情境交融的意境美、竞放异彩的风格美等方面。通过含情的朗读,才能让学生深深地感受语言的艺术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汉语词汇丰富,语言优美,绘形摹声,表情达意,无不精细而形象,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比如,看似极普通的汉字,一经诗人、作家的巧妙组合,就会跳出美的节奏,回荡起美的旋律。如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指导学生进行‘美读’,先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在优美、和谐的乐声中,感受毛泽东笔下的北国风景之美,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着重指导词中标点符号的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使其在朗读的过程中,恰如其分地掌握停顿,感受到快慢相宜的节奏美;指导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的重音读法,使其感受到朗读时的力度美。指导学生用平缓凝重的语调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句,感受语言的朴素洁净美,用由缓到急的浑厚语调读“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几句,感受到气象雄伟大气磅礴的意境美,领略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美。从“山舞银蛇”句中感受形象的优柔美,从“原驰蜡象”中感受到奔腾的壮烈美,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作品美的语言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享受。语文课中,小说、戏剧通过艺术描绘,塑造出了大批体现美的艺术形象,通过朗读,也可让学生感到各种美。如指导学生朗读小说《孔已己》,让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孔已己可怜而可鄙的形象美。如学习戏剧《威尼斯商人》时,指导学生朗读,可让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安东尼奥慷慨仁厚、尊重友谊和鲍西亚见义勇为、珍惜友情的群像美。
优美的散文,往往创造出许多美的意境,通过指导朗读可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如学习《白杨礼赞》时,利用配乐朗读可让学生准确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抗日军民的团结向上的意境美;又如学习《桂林山水》可使学生感受到作品赞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力的意境美;又如学习《荔枝蜜》,可让学生感受到作品构建的创造甜蜜的生活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