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们普通人知道的也许永远都是冰山一角,也许只有深入了解并且熟悉李嘉诚家族的人才会知道的更多,根据公开披露的消息,已经让我们惊呼叹服

我们普通人知道的也许永远都是冰山一角,也许只有深入了解并且熟悉李嘉诚家族的人才会知道的更多,根据公开披露的消息,已经让我们惊呼叹服李嘉诚家族的商业帝国大得超乎想象,有句话说的好“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第一:2020年《福布斯》发布香港富豪榜显示,李嘉诚身价294亿美元,按照9月29日最新汇率计算,李嘉诚的财富值为2006亿元。注意这其中并不包括李嘉诚很多其他收入以及李嘉诚家族的全部财产,比如李嘉诚所持有的赫斯基能源,每年能带来一百多亿元,李嘉诚慈善基金会资产高达三四百亿之多,也属于李嘉诚名下的资产。历时50载倾力打造的长江商业帝国,行业遍及港口、零售、基建、电信、能源等多个领域,其上市公司总市值已超万亿规模。

第二:投资触角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覆盖了石油、港口、房地产、通讯、超市等高利润回报领域。李嘉诚在英国的总投资额高达4000亿港元,其中包括3个港口、3家连锁店、1家移动运营商、1家铁路集团、1家区域电网公司、2家煤气公司、1家水务公司,在伦敦还有一个3500套高档住宅的楼盘项目。

连英国人都惊呼,李嘉诚控制了英国25%的电力市场,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7%的供水市场,40%的商超和移动通信,李嘉诚家族是英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ThreeUK的幕后金主,几乎买下了整个英国。

第三:在我们的香港,每12套香港的商品房中,就有一套是李嘉诚家族建的,要看电视,就得用电信盈科,要去商场,能选择的只有百佳和屈臣氏,以及惠康超市。

第四:至今李嘉诚家族还控制着5000亿美元市值的Facebook 4.5%的股权,而且还是全球一些主要互联网公司的股东。

第五:李嘉诚家族已于2020年年初与华为签署175亿元5G订单,助力华为突破欧洲对5G的围剿圈。就在大家都以为华为 5G 将在英国折戟时,李嘉诚家族挺身而出,不止自己旗下的ThreeUK电信公司与华为签约,更成功牵线英国其他三家通讯巨头与华为合作。

要知道,包括李嘉诚在内的四大巨头就占据了英国87%的通讯市场份额。也就是说,即便英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反对采用华为5G设备,也将于事无补。

而得到以李嘉诚为首的英国电信巨头的支持,华为在海外的发展迎来转机。在英国的影响下,其他国家也必将会慢慢接受华为5G服务。

第六:2017年7月,“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改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直接去掉了其中的“地产”二字。

第七:2018年3月16日,李嘉诚在长和集团的业绩发布会上宣布,他将于五月的股东会后,正式退休,转任公司资深顾问,其长子李泽钜将接任。

第八:李嘉诚的商业帝国基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一、港口业务,目前至少在25个国家合法拥有48个港口,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黄金港口。亚洲的中国、韩国、我国的香港、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欧洲的英国、德国、比利时、波兰、西班牙、瑞典、荷兰,美洲、非洲、中东各国等,都分布着李嘉诚家族的港口。

和记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港口投资、发展及经营商,长江和记实业的港口业务旗舰公司为香港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

二、零售业务,从亚洲的屈臣氏到欧洲的Kruidvat,李嘉诚在全球有1.2万家零售店,平均每个国家有60家超市。零售业务

屈臣氏集团(A.S. Watson Group) 是“长和”零售业务的旗舰。“屈臣氏”是大家常见的零售品牌,也是亚洲历史最悠久、最享负盛名的商号之一。屈臣氏集团2015年营收为1519亿港币。

“屈臣氏”前身是1828年创办于广州的一家小药房,1841迁移至香港,1863年更名为屈臣氏大药房。1960年,屈臣氏被和记企业收购。1981年,屈臣氏成为和记黄埔全资附属机构。2000年以来,屈臣氏在欧洲收购了多家大型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商,成为全球最大的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集团之一。

目前,屈臣氏集团经营超过12600家零售商店,业务遍及全球22个国家,雇员超过12万名。屈臣氏集团在亚洲拥有包括屈臣氏、百佳超级市场、丰泽电器及电子产品店和屈臣氏酒窖等多个著名零售连锁店品牌。

在香港与内地建立的旗舰品牌包括屈臣氏蒸馏水及菓汁先生。在欧洲,屈臣氏集团的零售网络包括多个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品牌:Kruidvat、Superdrug、Rossmann、Savers、Trekpleister、Drogas、Spektr与屈臣氏。

此外,还拥有两个高级香水及化妆品零售品牌:ICI PARIS XL及The Perfume Shop。

2014年,和记黄埔宣布与淡马锡缔结策略性联盟,淡马锡入股屈臣氏,间接持有其24.95% 权益。

三、基建业务,“长和”的基建业务包括能源基建、交通基建、水处理基建、废物管理、转废为能、基建有关业务及飞机租赁。

“长和”持有75.67%权益的长江基建是一家国际性基建集团,投资组合包括能源基建、交通基建、水处理基建、废物管理、转废为能与基建有关业务,主要营运范围遍及英国、澳洲、新西兰、加拿大、荷兰、葡萄牙、香港及中国内地。长江基建还持有电能实业38.87%权益。

此外,“长和”还持有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加拿大等多家主要公用事业公司的权益。“长和”旗下飞机租赁业务现拥有超过60架飞机,出租给商用航空公司。

四、能源业务,1987年,“和黄”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43%权益,开始向海外拓展业务。2000年,赫斯基石油与加拿大Renaissance Energy合并为“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 Inc),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加拿大最大的综合石油与气体公司之一。2003年起,赫斯基能源开始与中国海洋石油共同勘探中国东海业务。

目前,“长和”持有赫斯基能源40.18%的权益。赫斯基能源在加拿大西部和大西洋区、美国和亚太地区经营上、中、下游的能源业务。

五、电讯业务,李嘉诚旗下“欧洲3集团”在欧洲电讯业务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3”在欧洲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品牌,欧洲3集团在意大利、英国、瑞典、丹麦、奥地利及爱尔兰等地经营业务。在香港,和记电讯香港控股以“3”品牌在香港和澳门提供移动通讯,和记亚洲电讯在印尼、越南和斯里兰卡持有移动电讯业务权益。

电讯业务包括“欧洲3集团”,“和记电讯香港控股”,“和记电讯亚洲”。

欧盟委员会还批准长和与VimpelCom成立合资企业,在意大利持有及经营电讯业务,成为意大利最大的移动运营商。

六、互联网科技领域,早在2000年,李嘉诚就开始关注科技领域。直到现在,李嘉诚已经投资了近60多个科技项目。除了全世界第一大社交网络Facebook之外,李嘉诚还投资了很多科技股,包括当年未成名的科技公司、设计技术、网站和手机应用,例如语音软件Siri、音乐软件Spotify等等。

七、有业内人士指出,李嘉诚在内地赚钱的模式很明显,靠着这种“地价买入,高价卖出”,“捂地+升值”的模式,李嘉诚在内地20年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公开资料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至2020年近10年的时间里,李嘉诚通过出售国内房地产共套现了2700亿港元。李嘉诚抛售的内地资产,占到整个亚洲资产的70%。2013年李嘉诚陆续出售了广州,上海,南京,北京等地的物业,总共套现300亿元,并加大在英国,加拿大,奥利地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2015年9月,李嘉诚以200亿价格抛售上海房产。据说李嘉诚计划出售位于北京,上海的两处住宅和商业综合体物业,价值高达500亿元,这是继2013年和2015年后的又一大动作。

八、从2000年至今斥资超过2000亿港元海外收购了11项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基建项目,涉及电力、水务、天然气供应、物业管理等业务资产。

总而言之,李嘉诚的商业帝国遍布全球,所以我从小就读到过很多有关李嘉诚奋斗的故事,更知道他被称为“超人”,由此可见多么厉害。

不过祖国是大海,任何个人或者家族犹如水滴,都离不开祖国这片汪洋大海,任何个人或者家族都应该知道鱼儿离不开水的道理,只有爱祖国爱人民才能行稳致远,要不然富不过三代的故事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就会上演。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坚定不移跟党走,爱祖国爱人民,报效祖国,为国效力,不管商业帝国有多大,香港是中国的香港,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应该心系祖国,热爱祖国。

落叶终究还是要归根,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究会成为明日黄花,很多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相信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时间会证明一切。


  香港,是李家的城

  财经评论员表示,有一句跟他名谐音有关的俗语——“香港,是李家的城”。尤其是住在长实旗下住宅的居民,除了每个月将一半收入贡献给房贷外,家中安装的电话网络是李家和记黄埔的,看电视和听电台是他儿子李泽楷电信盈科的,在日常消费的楼下商场,买菜要走进百佳超市,生活用品要去屈臣氏……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消费,全部流进了李家的钱包。

  以超市为例,全球许多国际品牌如家乐福、沃尔玛,唯独放弃香港,原因无他,香港市场早已被两家巨头——李嘉诚的百佳和香港置地旗下惠康超市所垄断。据研究机构Euromonitor的资料,截至2012年,百佳和惠康共占本港超市73%市场份额,其中百佳市占率33.1%。

  不过,李嘉诚淡出地产业姿态明显,未来也可能进一步减持港灯等公共事业和零售巨头屈臣氏,香港或许真的渐渐不再是“李家的城”了。

  买下整个英国

  媒体盘点称李氏商业帝国在英国的总资产就高达3900亿港元,包括3个港口、3家连锁店、1家移动运营商、1家铁路集 团、1家区域电网公司、2家区域煤气公司、1家水务公司。

  自1986年,李嘉诚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后,李氏商业帝国的海外投资之旅就再也没有停止——1996年将Orange电讯公司在英国上市;2010年长江基建以9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电网公司,当年2月又将奥地利第三大移动通信公司收入囊中;以155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资产,13亿欧元收购奥地利3G通讯业务,7.18亿港元收购加拿大电厂资产,97亿港元购入荷兰能源公司……至今,李氏商业帝国的海外版图已遍及欧洲、开曼群岛、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其在英国的投资,被形容为“买下了整个英国”。

  投资遍布各大领域

  近年来李氏商业帝国加速了海外投资步伐,2013年至今,这一节奏明显加快。投资遍布电信、基础设施服务、港口、商业零售、地产等领域。

  2013年1~6月份,李嘉诚相继收购了新西兰EnviroWaste废物管理公司、亚洲货柜码头全部股份、荷兰AVR-AfvalverwerkingB.V。废物转化能源公司、爱尔兰O2业务。公开资料统计显示,仅2013年上半年,和记黄埔110亿港元的资本开支中,有76亿港元投到欧洲地区,占比高达69%,香港与内地则仅占14.3亿港元。

  2015年8月,《华尔街日报》的消息显示,长江和记实业公司(CKHutchisonHoldingsLtd。)将把旗下3Italia业务与俄罗斯电信公司VimpelCom旗下业务WindGroup进行合并。

  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与李嘉诚旗下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达成最终协议,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将斥资约102.5亿英镑(约合956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该项交易也将成为迄今为止李嘉诚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案。公开资料显示,O2是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目前拥有约2200万名用户。

  O2创立于2002年,西班牙电讯2006年收购该公司时斥资180亿英镑,而9年后,李超人以便宜近80亿英镑的价格买入。由此可见,李嘉诚及接班人李泽钜的商业谋虑。

  由于多个欧洲项目均以较低价格买入,李氏商业帝国的海外投资也被冠以“抄底”。

  目前,李氏商业帝国在英国的总资产高达3900亿港元,包括3个港口、3家连锁店、1家移动运营商、1家铁路集团、1家区域电网公司、2家区域煤气公司、1家水务公司。其中,在伦敦市区还有一个3500套住宅的楼盘开发项目。

  在爱尔兰、奥地利、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均有电信业务的投资收购;在荷兰,则有连锁店业务。

  而经过旗下公司重组,有长实地产、长江基建等多家公司的注册地腾挪到了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等地。

  在抄底欧洲、收缩中国香港和内地的同时,李嘉诚并没有放弃亚洲。2013年12月底,李嘉诚部分所有的新加坡亚腾资产管理公司(ARAAssetManagement)一份监管文件中披露,将收购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韩国地产公司,该公司通过两家私有房地产信托管理着5884亿韩元的物业。此外,亚腾还将收购麦格理旗下一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10.02%的股份,但亚腾并未透露交易价格。当时,亚腾首席执行官林惠璋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收购的目的是“充分利用韩国房地产领域巨大的投资机会”。

  商业嗅觉远触马来西亚

  2011年,李氏父子把产业投资焦点转向马来西亚购物中心领域。当年斥资2.45亿马币,从德国产业金法兰克福资产管理公司和马来西亚当地发展商Puncakdana集团手中,收购了位于雪州阿拉白沙罗(AraDamansara)的TheCittaStripMall购物广场。同年5月以4.5亿马币成功竞标3家购物广场。近年又先后收购梳邦再也高峰广场(TheSummitUSJ),以总价7.1亿马币收购马六甲AeonBandaraya广场和第一满家乐(1Mont Kiara)。

  梳理李氏父子的海外投资路线图,不难发现,在商言商及资本利益最大化,永远是商业的本质。这些低价或抄底的投资行为,也不断印证着从商60余年、投资从未失手的超人特质。(中金在线综合财经网、新浪财经、九个头条)


“香港,是李家的城。”

这句话香港人说了二十年,直到今天都没有过时。这是因为拥有庞大商业帝国的李嘉诚,在香港首富的位置上已经连续坐了二十年之久。甚至在他拆分家产给两个儿子之前,亚洲首富都非他莫属。

虽然近几年来,李嘉诚在股票市值身家上,先后被马云、马化腾、王健林、许家印等后辈超越,以至于马云还公开表示:这是个互联网的时代,不再属于李嘉诚了!

不过,有一种观点认为,靠互联网泡沫堆积起来的财富数字,是不能和李家遍布全球的商业实体布局相提并论的。

李嘉诚也曾透露,外界所披露的财富值,仅仅是自己身家的二分之一不到。特别是他历时50载倾力打造的长江商业帝国,行业遍及港口、零售、基建、电信、能源多个领域,其上市公司总市值已超万亿规模。

那么李嘉诚是如何发迹的?他的商业帝国究竟有多大,他到底有多少财富呢?

一、创立长实集团。

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12岁时为了躲避战乱,和家人逃难到香港。他的父亲因无钱看病离世后,15岁的李嘉诚便挑起了家中的生活重担,到一家塑胶贸易公司上班。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靠着岳父的资助,创立了长江工业。最初经营塑胶制品,后来他看到意大利的塑胶花热销欧美市场,意识到这种工艺品在香港也能流行,于是他率先在香港生产销售塑胶花,并很快热销掀起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也从默默无闻,成为全球最大的塑胶花厂家,李嘉诚因此被称为塑胶花大王。

1958年,李嘉诚在港岛建起第一栋12层高的工业大厦,正式进军房地产市场。并在1967年香港地价暴跌时大量买入土地,随着市场回暖,长江实业很快成为香港具主导地位的地产公司。

1972年长江实业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李嘉诚身价迅速飙升,跻身香港十大富豪之列。

二、收购扩张之路。

1975年,英国人祈德创办的和记洋行由于过度扩张,财政陷入困境,只得将33.65%股权卖给汇丰银行。而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则从汇丰购入和黄22.4的股份,开始涉猎酒店及商业。

此后李嘉诚开启“买买买”模式,收购百佳超市、希尔顿酒店及购物中心,并在1980年整合和记地产和黄埔船坞,成立和记黄埔地产集团。在香港开展移动电话业务,同时进军内地房地产市场,利用内地开放之初超低价拿下大量土地。

李嘉诚的投资眼光老到毒辣无人能及,1986年时,国际油价跌到冰点,每桶石油才11美元。在外界质疑之下,他却以32亿港元购入加拿大赫基石油52%的股份。当时赫基石油每天亏500万港元,但随着石油触底反弹,如今的赫基石油每天的收益高达1.15亿港元,这也成为他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此外,李嘉诚还在市场低迷时,在全球投资了63家科技公司,涉及石油、港口、地产、通讯、超市等高利润回报领域。其中不泛FACEBOOK这样的科技巨头。

三、在英国的商业扩张。

近年来,随着内地房地产价格暴涨,李嘉诚大量出手囤积的土地,仅此一项所获得的收益就高达百倍之多。在高位清仓内陆房地产资产后,他又抓住英国脱欧引起资产大幅下跌的时机,转战英国开启“买买买”模式。

李嘉诚在英国的总投资额高达4000亿港元,其中包括3个港口、3家连锁店、1家移动运营商、1家铁路集团、1家区域电网公司、2家煤气公司、1家水务公司,在伦敦还有一个3500套高档住宅的楼盘项目。

连英国人都惊呼,李嘉诚控制了英国25%的电力市场,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7%的供水市场,40%的商超和移动通信,几乎买下了整个英国。

四、“香港是李家的城”。

在香港,李嘉诚更是一家独大,天然气、电力、电信、水务、零售几乎被他的长江实业所垄断。全港近七分之一的住宅,为李家所开发,他的惠康百货和百佳超市,占据香港近73%的市场。连沃尔玛、家乐福这些海外零售巨头都难以进入,难怪香港人惊呼“香港是李家的城”,每个月近一半的收入,都要交给他。

2018年长江和记年度财报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李嘉诚对丢掉亚洲首富的看法,老人微微一笑,表示自己对首富的虚名并不在意,但他认为外国财富在评选规则上有问题,这些排行榜大多只统计他所持有的和记股份市值,却没有将他全球投资的实业资产算进去。比如李嘉诚所持有的赫斯基能源,每年带来一百多亿的收益,都没有被统计在内。

此外李嘉诚慈善基金会资产高达三四百亿之多,也属于李嘉诚名下的资产,但这些外国排行榜仍然没有将它计入个人资产,相反比尔·盖茨这些名人所持有的基金,却被统计在个人财富名下,这也让他颇为不满。

按照李嘉诚自己的说法,他个人的资产在10年前就已经接近千亿之多,甚至超过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因为外国财富杂志统计的标准和维度有问题,才让自己一直错失世界首富,以至于连亚洲首富的位置都丢掉了。

(参考资料:《李嘉诚的“隐藏帝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