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文章



一、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阶段计量单位主要是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质量单位、货币单位、时间单位等。实际教学中,教师会有如下的困惑:
其一,计量单位离学生很近却又离学生很远。计量单位虽然时常出现在学生周围,但由于没有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和思考,学生对于计量单位的经验积累比较单薄,对于计量单位的认识事实上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让学生建立计量单位的观念也比较困难。
其二,体验活动仅流于表象。在这类课的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将活动停留在看一看、听一听、掂一掂等直接体验的层面,很少让学生想象与内化。体验活动缺乏深度,学生思维参与度不高,体验也不深刻。
其三,教学重心侧重单位化聚。在计量单位的教学中,一般有两个教学目标:建立计量单位的观念;运用进率进行化聚。由于建立计量单位的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教师会把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化聚上,学生感觉很枯燥。
其四,教具、学具准备烦琐。教学计量单位的课往往需要大量的教具和学具,给教学准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省去麻烦,有的教师往往在操作时以图片或动画等影像资料代替必要的实物操作,学生体验不深,计量单位的观念得不到很好的建立。
二、计量单位教学价值分析
在计量单位教学时,一般都是把体验大小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比如,“让学生体验1公顷的大小并建立1公顷的概念”,但是,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很难体验。倘若学习光年、纳米等单位怎么办?所以,“体验”是不是建立单位概念的唯一途径?计量单位的教学,要让学生得到些什么?仅仅是知道1公顷有多大吗?计量单位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会解决实际问题,还要通过计量单位的学习发展思维,体会数学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基本方法。随着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可根据情况确定选择大小不一的单位,逐步建立计量单位的体系。有些更大和更小的单位是无法通过实践来体验的,但人们可以通过思维去把握。从已知认识未知,通过有限认识无限。这些思想方法必须通过数学教学向学生渗透。
因此,在计量单位的学习中,建立参照系类比、推理、想象等数学思想方法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路径。
三、具体教学策略建议
(一)前置,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计量单位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学生经常可以见到,只是没有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感受。因此,学习计量单位必须“前置”,应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进行生活中的资源收集,初步进行体验和感受。处理的策略可以通过“学习单”的布置进行。
比如,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时,我拟了这样的学习单:
课外学习单
1.请家长带领学生到超市、市场等地方认识各种秤。并把这些秤用相机拍下来。
2.请家长带领学生到超市、市场等地方去观察各种包装物品,观察包装袋上标注的质量(生活中通常说“重量”),记录下来。
学生在课前经历了收集的过程,初步具有了关于质量的感性认识,能为学生课中的学习铺就一定的基础。课前的资源收集,无论是小的计量单位“厘米、毫升”,还是大的计量单位“吨、千米、公顷、平方千米”,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相关资源。所以,前置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体悟、感受后,还应该给学生“学习延伸”。比如,在学习了“千克的认识”,有了新的学习任务:和妈妈到菜场买2千克的鸡蛋(先拿后称,看看估计得对不对);和妈妈到超市去买1千克米(先装袋再称,看看手感加形状观察的准确性);实验一下,你最多能拎起多少千克的物体?
(二)尽可能在有限的教学时空里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
因为计量单位的教学具有特殊性,和实物的联系比较紧密。学习时,不能脱离具体的事物进行空想。因此,只要是能在生活中找到的相关物品,都应该尽量用到学习中来。教师非常有必要精心设计课堂学习环境,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提供帮助与支撑。
创设环境,让学生一起参与。如《千克的认识》,课前请每一个学生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带包装的有质量标注的物品到校,上课需要使用。学生的真实参与,为课堂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简化素材,让素材承载更多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准备学习素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进行梳理,去掉一些对课堂学习不重要的、便于准备和携带的材料。比如《千克的认识》,学生会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但必须帮助“去粗存精”。一是要去掉已经用过的物体(如有学生带的方便面袋子,没有方便面),二是要去掉重复质量的东西,保留具有各种质量和质量单位书写不一样的。这样,学习时,资源才会具有可行性,学生也能在简化了的素材中进行很好的学习。
补充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有促进学习的更好的环境,教师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计量单位教学时,教师可以提供怎样的环境呢?如《千克的认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般不可能会携带的物品,像一些鸡蛋、一些苹果、一些本子、一些米等,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1千克苹果大约有多少个、1千克米大约有多少、1千克的本子或书大约有多少本,等等。
(三)凸显“观察、推理、转化、想象”等学习方式
计量单位的教学,不仅仅是掌握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认知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无论是较小的计量单位还是较大的计量单位,在学习中都必须渗透。
教学《千克的认识》,在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估计一些物体有多重”时,学生运用了各种思考方法:其一,转换。把1千克抽象的质量转化为具体的可掌握的数据。学生通过称一称,知道了1千克苹果大约是6~8个,1千克鸡蛋大约14~16个,等等。其二,在观察中类比估计。估计一袋大米的质量时,学生会根据1千克大米的大小来估计出大约有多重。其三,学会使用“参照系列质量”。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基本能感受到500克、100克、50克、10克、1克等,学生建立了质量的参照系列标准,在估测的时候就能调用这些标准进行合理估计了。而在教学较大的的质量单位时,则常常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作者:常州市西新桥实验小学 金松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