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影响别人,改善自己—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学的思考
琼海市潭门镇福田小学黄端玉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大家都不陌生吧?对于我本人刻骨铭心,影响深刻。20几年前师范学校时的一堂哲学课上:有一年暑假老师参观了一个水库,水库看起来建筑得很漂亮、坚固,可是溃决了,罪魁祸首竟然是蚂蚁,……(正当我们听老师的故事入迷的时候,下课铃声响了,)今天我们这节课所讲的哲学道理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家打开课本**页,划起来.下课!我很喜欢这位老师的教学方式,心里也就暗下决心以后我也这样教我的学生,让我的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至今执教20几年我一直努力这样做着,这位老师的教学模式影响了我、发展了我。当初这位哲学老师的教学模式可以用今天的“四基”来说吧。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从原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成了现在的“四基”。 可见“数学基本思想”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意义。
数学教师应切实理解领悟“数学基本思想”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意义。要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有效探索“四基”的落实策略。
一、让学生经历、体会、感悟、积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什么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从静态而言,基本活动经验它是从属于学生自己的“主观性知识”,是学生经过数学学习后对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产生的认识,包括体验、感悟、经验等。从动态上看,基本活动经验是过程,是经历。总之,不严格地说,有些东西可以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但有些东西是必须让学生做的,他们要经历、体会、感悟、积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对于这些东西就是“基本活动经验”。
【案例1】六年级“圆的周长”(前几年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实物图片(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想一想圆的周长都可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为了节省时间教师边动手测量给学生看边讲解几个圆的测量。
(三)、统计测量结果.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直接告诉学生;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四)、电脑演示(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93页,默读“通过实验”到“π≈3.14”.
(五)、出示例1:讲解例题
(六)、课堂练习。(做大量的练习)
【思考】我 “精讲多练”,推崇“熟能生巧”,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然后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学生并不真的懂了。我讲的辛苦,学生也厌烦。我们大人看起来很简单的“圆的周长=圆周率乘直径,所有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都是3倍多一点”这些知识点,是灌输不进去的,在学生那里必须让他们做的,只能靠经历、体验、探索、领悟、传递、转化来获得。能灌输进去一定不是思想或经验,最多只能叫方法或技能。
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我以实物为探究素材,从创设联系整节课的一个活动为主线,小组分工合作为主体,及时、适时质疑为主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尝试了这种学习方式给课堂带来的异常效果。


案例片段描述:
实践活动:小组分工合作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师:你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测量它?
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实物的周长,并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生:相互交流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有关。
师:引导学生测量四种不同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看一看有什么关系(比值)?(给学生一定的活动时间,让学生测完周长,再测直径,再记录。)
师:观察到学生这样做有困难,提出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
生:我们几个合作会又快又好。
师:指导学生分工合作测周长、直径。
生:讨论交流出:同一圆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越长。
师:及时质疑:小的物体可用你们的方法测出来,开头(情境导入)小灰兔和小白兔比赛跑的跑道还能用你们的方法测吗?怎么办?
生:根据老师的引导,用计算器算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谈论交流出算得的结果,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规律,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反思:1、从活动的效果看还不错,完成了合作的任务。如在测直径、周长及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时,有的组采用每人测一个物体,再相互交流;有的组是由两个人测,一个人准备物体,一个人记载......尽管方法不同,但都经历了过程,在测量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测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的是2点多,有的是4点多,对于这样的结果,我指导学生采用了两种方法处理:一种是重新再测再算,一种是遵从大多数物体测出的规律。
2、通过运用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对圆的周长进行教学,让我真实的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力量。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合在一起用短时间来完成学习知识的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 "合作"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查漏补缺,从多角度开发自身的创造思维能力。."合作"培养了学生一种团队精神。
3、我在让学生单独测圆的周长、直径并记录时,有一 位学生已经想到,这么多任务一个人完成很困难,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我却没能及时地利用这一学生的建议,还是先让学生单独测,再让学生一起说出需要"合 作",很大程度上表明教师教育机智的不灵活。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多加注意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并努力使"合作式学习方式"成为我的教学课堂上的一个法宝,让"合作"成为我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一种习惯。
4、我认为我的这样的课堂,我和我的学生都是快乐的,我影响了我的学生,发展了我的学生,同时创造了我自己、改善了我自己。
二、有效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学识有限,知识无穷,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数学知识仅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并且,具体的知识在人头脑里会逐渐淡化,甚至忘却。思想方法则常常终身难忘!抓住数学思想方法这个“灵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学会有效的去探求新知识,是他们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抽象、推理和建立模型实际上就是“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有效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也就能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数学的基本思想。
【案例2】二年级“倍的认识”
黑板上有5个红色圆片和10个黄色圆片。
师:比较一下5和10,你发现5和10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10比5多5个,也可以说5比10少5个,这是10和5之间的相差关系。还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生:10里面正好有2个5。
师:对,巧了,10里面不多不少,正好有2个5。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说10和5之间是2倍的关系。
师:是的,10里面有2个5,我们就说10是5的2倍。
师:现在你能想到哪2个数,它们之间也正好是2倍的关系?这两个数中,谁是谁的2倍?
生:6是3的2倍。
生:20是10的2倍。
师:请大家按要求画一画,圈一圈,想一想——第一行画2根小棒,第二行画6根小棒。6是2的几倍?
学生圈画后回答:6是2的3倍。
师:继续画一画,圈一圈,想一想——第一行画3根小棒,第二行画15根小棒。15是3的几倍?
学生圈画后回答:15是3的5倍。
师:继续——第一行画5根小棒,第二行画45根小棒。45是5的几倍?
生:哇——
师:“哇”什么呢?
生:太多了!
师:如果你能直接算出来,不画小棒也行。
师:45一定是5的9倍吗?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生:想知道45是5的几倍,就想45里面有几个5?45÷5=9,表示45里面有9个5,所以45就是5的9倍。
师:不画小棒,你能直接算出54是9的几倍吗?
生:54÷9=6,54是9的6倍。
【思考】
1、首先,让学生看图感知10和5之间的特殊数量关系。在学生发现“10里面正好有2个5”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倍”的概念:因为“10里面正好有2个5”,所以就说“10是5的2倍”。
2、接着在认识“2倍”的基础上通过圈画小棒,认识“几倍”的关系,并让学生自主构建起用除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模型。
3、学生有效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数学基本思想也就有效渗透在了其中。
总之,数学教学固然要教会学生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但是仅仅以教会这些作为目标是不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结论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数学思想,并参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学习的经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目的。
所以说我们的工作是在影响别人、发展别人、发展社会,然后创造自己、改善自己的过程。从“双基”到“四基”,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