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白居易简介,白居易简介及人生经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在这里想问问,白居易籍...

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白居易简介,白居易简介及人生经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这里想问问,白居易籍贯究竟是哪里?按照介绍祖籍山西太原,曾祖父迁下邽,祖父在河南新郑为官,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爷爷家,晚年又定居洛阳,终老于洛阳。

还有一条,白居易远祖龟兹人,迁居内地后又定居太原。从白居易家族墓地墓碑已经证实了这件事。

诗歌群星闪耀的大唐,唐诗十二大家=唐诗四大家➕唐诗八大家,他们分别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并把他们的简介、时代、地位、代表作、名句都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一目了然,轻松掌握,家有孩子的赶紧收藏!都是常考的知识点!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

百度上的白居易、张载、吕大防的词条,这三位历史上的大文人,他们的籍贯有极其相似之处,都是祖籍和出生地不在一处。但是,百度词条介绍的却不一样,白居易、张载都介绍了祖籍,吕大防则没有介绍祖籍。吕大防和白居易的籍贯性质最为类似,都是出生于祖父任官之地,但吕大防却未介绍祖籍。[赞][祈祷][玫瑰]有些网友指责河南人说抢夺白居易籍贯,看百度也是没有的,倒是吕大防的籍贯,硬生生的介绍为陕西蓝田人,只字未提河南卫辉,这是何等操作,分明是争抢历史文化名人。[微笑][微笑][微笑]某地玩双标玩的遛,贼喊捉贼,真的有意思吗?[炸弹][炸弹][炸弹]

白居易到底是哪里人?对于大多数上年纪的中国人来说本来不应该是个问题,因为过去只要翻开唐诗三百首等有关书籍,其介绍基本上都写着“白居易,陕西华州下邽(今渭南)人”。多少年来,我对这个问题从来也没有过怀疑,因为渭南就在隔壁,是三贤故里,三贤包括白居易。

近年来,有了抖音,有了头条,有空我也看看,-看,问题来了,抄录百科相关词条的介绍如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生于河南新郑  。

白居易(772~846)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祖籍山西太原。

问题1:白居易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祖籍山西太原?

带着问题往下看,与白居易相关的人物有两个,白季庚和白行简。相关词条介绍如下:

白季庚(公元729 — 公元794),   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祖籍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唐朝诗人白居易父。字子申,巩县府君之长子。

白行简(776年-826年),唐代文学家,字知退,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人,生于河南郑城西的东郭宅(今城关乡东郭寺村)。   著名文学家白居易之弟。

问题2:白居易有父亲白季庚,有弟弟白行简,父子皆为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白季庚祖籍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白居易为啥会与父亲和弟弟不同籍又不同祖呢?翻看其父白季庚的介绍,也没找到其与太原和新郑相涉的内容。

继续找。白季庚,巩县府君之长子。奥,白居易他爷当过巩县县令,继续往上找,他爷叫白锽,相关词条是这样介绍的:

白锽(706 — 773),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人,生于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白居易之祖父。自幼好学,善于文章,尤工五言诗,有集十卷,十七岁明经及第,官至河南府巩县令。

白鍠,字确锺,都官郎中第六子。幼好学,善属文,尤工五言诗,有集十卷。年十七,明经及第,解褐授鹿邑县尉、洛阳县主簿、酸枣县令。理酸枣,有善政。……明年,选授河南府巩县令。在任三考。……大历八年五月三日,遇疾,殁于长安,春秋六十八。以其年权厝于下邽县下邑里。

看来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是靠谱的。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祖籍山西太原的依据又在哪儿呢?

还好,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白居易为其祖父白鍠、祖母薛氏迁葬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撰写的墓志铭文找到了,行文如下:

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

白氏芈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郑,建之子胜,居于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楚杀白公,其子奔秦,代为名将,乙丙已降是也。裔孙曰起,有大功于秦,封武安君。后非其罪,赐死杜邮,秦人怜之,立祠庙于咸阳,至今存焉。及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仲于太原,子孙因家焉,故今为太原人。

自武安以下,凡二十七代,至府君。高祖讳建,北齐五兵尚书,赠司空。曾祖讳士通,皇朝利州都督。祖讳志善,朝散大夫、尚衣奉御。父讳温,朝请大夫、检校都官郎中。公讳鐄,字确钟,都官郎中第六子。幼好学,善属文,尤工五言诗,有集十卷。年十七、明经及第,解褐授鹿邑县尉、洛阳县主簿、酸枣县令。理酸枣,有善政。本道节度使令狐彰知而重之,秩满,奏授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赐绯鱼袋,充滑台节度参谋。军府之要,多咨度焉。居岁馀,公尝规彰之失,彰不听,公因留一书移彰,不辞而去。明年,选授河南府巩县令。在任三考。自鹿邑至巩县,皆以清直静理闻于一时。

公为人沉厚和易,寡言多可,至于涉是非,关邪正者,辨而守之,则确乎其不可拔也。大历八年五月三日,遇疾,殁于长安,春秋六十八。以其年权厝于下邽县下邑里。夫人河东孽氏。夫人之父讳俶,河南县尉。大历十二年六月十九日,殁于新郑县私第,享年七十。以其年权窆厝于新郑县临洧里。公有子五人:长子讳季庚,襄州别驾,事具后状。次讳季般,徐洲沛县令。次讳季轸,许州许昌县令。次讳季宁,河南府参军。次讳季平,乡贡进士。元和六年十月八日,孙居易等始发护灵榇,迁葬于下邽县北义津乡北原而合祔焉。谨状。 

有解了。“裔孙曰起,有大功于秦,封武安君。后非其罪,赐死杜邮,秦人怜之,立祠庙于咸阳,至今存焉。”白居易有考的祖宗是白起,乃秦国大将战神武安君是也,陕西眉县人。

“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仲于太原,子孙因家焉,故今为太原人。”祖籍太原的根原来在这里。现在人说祖籍好像祖父的籍贯是那就是那了,追不了这么远。

“祖母河东孽氏大历十二年六月十九日殁于新郑县私第,享年七十。”祖父当过河南巩县县令,老外家在河南新郑。由此说是河南新郑人,牵强了点。

祖宗在陕西,祖坟在陕西,父是陕西人,爷是陕西人,弟是陕西人,这白居易还会是山西人?河南人?您说呢?

唐朝“诗王”白居易诗兴大发,在《问刘十九》中,感叹“能饮一杯无”,为何被曲解为情诗呢?后人说到,诗中有两句闷骚撩妹的诗词。

白居易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卖炭翁》《琵琶行》这两篇传世之作,真实反映了民间疾苦,诗句通俗直白,却生动鲜活,与社会民生紧密相连,用词意气激烈,具有极强的讽喻意味。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对比讽刺得毫不客气,犹如撸起袖子直抽吏治的脸。若白居易生在当今这个时代,接触了电脑网络,拍个视频发个朋友圈,这样的耿直性情,恐怕也会成为文化界的当红流量吧?

但是,白居易的诗作风格并不拘泥于某一类。他不止会怒发冲冠当“怼王”,对着时政“怼天、怼地、怼空气”,他还很会享受生活。

论“知足饱和,吟玩性情”,白居易不输任何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闲适诗,淡泊平和、闲逸悠然,意境尤为旷达深远。其中,流传最广泛的当属这首《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在一个天色将晚,即将大雪漫天的时刻,忆及故交好友,诗意甚浓,偶发感叹所作。

刘十九是谁?据后世考证,刘十九可能是“刘二十八”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此人是洛阳一位富商,与白居易有应酬往来,私交甚笃。

这首诗,最精妙之处,就是其意象组合,达到了深刻隽永的地步。新酒、火炉、暮雪,日常生活中能直接看到摸到触到的景色用具,被白居易用寥寥几字描述,就渲染出温馨家常平和的场景,表达了炽热感人的情谊。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一开始就从视觉对比强烈的“绿”“红”二字出发,直击感官,给读者呈现出了一副有色彩的居室画卷。

说到这里,得先介绍一下白居易的一大特长:酿酒。白居易酿的酒,据传酒香可飘香千里,可把四周乡邻馋坏了,所以直到今天,渭北一代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代代相传。

冬日寒冷,酿酒达人白居易开了一坛新近酿好的酒,新酒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

光这两个字,就仿佛酒色流香,老酒鬼看了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吧?再至“红泥”,一个粗拙小巧的小火炉跃然纸上。

酒香加炉火,炭火熊熊、光影跃动的画面,不仅刺激视觉感官,这下连触觉都刺激到了,读者仿佛都能感受到冬日的那把火,浑身上下能增加无限的热量。

短短两句话,红绿相映,色味俱全,将屋内温暖火热的氛围,闲适欢快的情调,描述得淋漓尽致。读者仿佛都已经端着芳香扑鼻,甘甜可口的新酒,和白居易一起坐在小火炉前品酒“唠嗑”了。

这种寥寥几词勾勒,就能描摹出极具生发性和暗示性的意象,能唤醒读者对质朴生活联想的诗句,唯有古代诗词大家方可为之,白居易这两句,堪称其中佼佼者。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到这两句的转折,就更为传神精妙了。

为什么白居易这首《问刘十九》总是被曲解成情诗呢,就是这两句中蕴含的浓浓情谊,就算单拎出来,也像一句闷骚“撩妹”的情诗。

喜欢看穿越小说的朋友肯定都看过,只要是个“穿越女”“穿越男”,在大雪天卖弄诗句撩拨的古人小心脏乱跳,欲罢不能的诗句,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是这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若能穿越现代上个某江某点的,看到自己的单纯友谊被后人曲解成“爱情”,大概会立刻从“怼怼”变身“怼神”,对这些奇葩后人来念一下他的这首诗。

《放言五首-其一》: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这首诗翻译成四个字就是“有眼无珠”,不愧是“大唐怼神”白居易,点赞。

我们继续来说“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两句的意境。寒冬瑟瑟,暮色降临,风雪欲来。美酒新熟,炉火已生,屋内温暖如春。这等时刻,如果能与老朋友来饮酒叙旧,该多好。

“晚”“雪”二字,描绘出寒冷孤清感,而一句轻言细语,嘘寒问暖的“能饮一杯无”,立即升华了对友人情谊的思念,格外贴近心窝,真情洋溢。

而且口语化、问候化的句式,既增加了全诗的韵味,尽显余音袅袅的空灵感,又创设对话情境,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虽然有些奇葩后人一想象就歪到了“爱情”,但其字句间的浓情厚意,极具家常温馨氛围的意境,都让人吟诵起来齿颊留香,倍感温馨惬意,余味无穷。

只可惜,白居易写这首诗时,刘十九并不在他身旁。他一个人对着雪夜温酒思念感慨,何尝不是一种遗憾呢。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唐诗背后的故事,我向大家推荐一本《给孩子的唐诗课》,这套书颠覆性地讲解了唐诗背后的故事,让你和孩子一起轻松地爱上唐诗。

《给孩子的唐诗课》,回到唐诗现场,讲述诗人创作心路,一些有趣的故事,这套书配图精美,趣味性极强,例如,谁是大唐第一“旅游达人”,被李白宠爱过的“男人们”……书中精美的插图,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是一件有趣而赏心悦目的事。

这套书极具阅读和收藏价值,点击以下链接即可送货到家。

白居易在晚年时,前后一共养了33个家妓,年龄大都是15岁左右的女孩子,而且当这些女孩子长到18岁时,白居易就会把她们要么转卖,要么送人,然后再换一批更加年轻的家妓。

当时的白居易都六七十岁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呢?这还要从他年轻时候的感情经历说起。

世人都以为《长恨歌》,写的是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却少有人知道,他是在借李、杨之事,述说自己抱憾一生的相思,“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话,他最开始是说给他的湘灵听的。

白居易是河南新郑人,在公782年,由于战火不断,为了保护妻儿老小,做官的父亲白季庚把一家人送到相对安全的徐州符离县城东毓村(今宿州市埇桥区古符离东菜园村)。

在这里住了大半年后,11岁的白居易认识了7岁的邻家妹妹——湘灵,在母亲的允许下,两人偶尔会约着一起去河边散散步。

在没遇见湘灵之前,白居易本是不知道何为爱情的。

此时的湘灵就是白居易心中的白月光,他送给湘灵一面镶锲着双盘龙的铜镜,他说,曾有个大诗人,叫刘希夷,他给心爱的女子写过一首诗——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

郎有情妾有意,湘灵开心地收下了镜子,也是从内心认可了两人的感情。

不过两人私定终身的事情还是被母亲发现了,她不同意,母亲认为儿子将来是要做大官的,乡下野丫头湘灵根本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但是白居易却反抗了母亲,执意要和湘灵在一起。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如果日子就这样过下去,或许白居易和湘灵就能继续青梅竹马下去,可是事情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

在符离住了十个多月,白居易一家便再次前往越中(今绍兴及杭州萧山区一带)避难,由于走得匆忙,白居易和湘灵都没有来得及告别。

白居易离开后,曾给湘灵寄过诗,题目就叫《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在襄阳,因为父亲是别驾,他们的生活过得还算如意。

过了几年,白居易到了可以成亲的年龄, 母亲逼着他去相亲,而且还有好多富家女送上门来,但是白居易都不为所动,因为湘灵在他的心里。

794年,白居易父亲去世,一家人又重新回到了符离,虽然两人近在咫尺,但是按照礼法,白居易要披麻戴孝,在家丁忧近三年,他们还是不能私下见面的。

直到797年,白居易26岁,湘灵22岁,白居易鼓足勇气对母亲说出向湘灵家提亲的事情,但是母亲依然“原则性”很强:“你娶的应该是对你前途有帮助的女子,你要娶一个村姑,岂不是让别人笑话咱们白家?”

799年,白居易过了乡试,他结识了弘农杨氏的子弟杨虞卿。杨虞卿见白居易年近三十竟还单身,有意把从妹介绍给他,但是他却拒绝了。

29岁那年,白居易以新科进士的身份,求母亲同意自己将湘灵娶回家。

母亲还是拒绝,她说:“进士?这算个什么官?”

见母亲并不认可他的进士身份,白居易一咬牙,为了湘灵,他回到长安再继续考。

803,32岁的白居易过了吏部的考试,被授予了校书郎。

有了官职,白居易决心把家迁到京城,这年隆冬,他赶回符离老家,再次请求母亲答应他与湘灵的婚事。

但是母亲依然不同意,她认为儿子已高中进士,再娶上一个名门女,以世俗的眼光看,这人生就圆满了,而倘若他不顾一切娶了湘灵,那么就相当于是毁了他的下半生。

白居易彻底失望了,他找到湘灵,对她说:“我要走了,去长安,再也不回来了。”

湘灵送给白居易一双她亲手做的鞋子,从此,两人一别两宽。

37岁那年,白居易和好友杨虞卿的妹妹成了一对。

这下子,母亲开心了,可是白居易不开心。

39岁那年,母亲在外赏花却意外坠井而亡。

两年后,白居易,又遭受了爱女夭折之痛。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白居易变得颓废。他写下了“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后来第二个女儿出生后,才算给了他些许安慰,虽然被贬官,但是和社区在一起,生活也算幸福。

不过没有生儿子,始终是妻子心中的痛,于是她开始张罗为白居易找妾生子。

从此白居易家中女子不断,晚年的白居易在杭州当刺史,这里,他的人生风流至极,家里家妓不断,而最让他中意的便是小蛮和樊素。

据不完全统计,白居易家妓至少三十多人,其私生活堪比皇亲。不过从唐朝那种彪悍风气来看,家妓也是一种极其平常之事。

到了晚年,自知已时日无多的白老先生遣散了所有家伎,昔日热闹非凡的宅邸恢复了久违的安静,白居易又回到孤身一人。

公元846年农历八月十四,白居易于洛阳去世,享年75岁,在白居易去世后不久,有人曾拿着其写给湘灵的诗,去符离寻湘灵,可是她早已皈依佛门。

在官场上,白居易的抱负终究无法实现,也始终郁郁寡欢。在情感上,母亲的干预,让他少年时的爱而不得,从而影响了他后半生在感情方面的经历。

白居易与湘灵的一段“不了情”,至今看来是让人叹息不已。如果有来生,希望他们能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位河南网友@边陲名宿 说白居易是河南人…

今天来介绍下白居易和白行简兄弟两个…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原籍同州韩城,后随祖辈迁居为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人。香山寺位于长安,肇始于苻秦,兴盛于姚秦,至南北朝、隋唐时期成为佛教胜地。后历朝历代屡有废兴,到宋代、清代续建、扩建,逐步形成了以白雀寺、龙泉寺、圣果院、奇峰洞、准堤道院永善堂、云崖寺等寺院为主体的佛教建筑群,称八大丛林。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行简

白行简(776年-826年),唐代文学家,字知退,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著名文学家白居易之弟。贞元末年(805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著有文集10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

白居易对故乡陕西渭南描写的诗句:

白居易孟夏思渭村旧居

时物感人情,思我故乡曲

故园渭水上,十载事樵牧

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

不归渭北村,又作江南客

去乡独自苦,济世终无益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渭上村禅声,先听浑相似。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本文白居易简介,白居易简介及人生经历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