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参赛论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来源:
2021-06-09 14:02:37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参赛论文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城关镇中心学校龙波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实验小学沈敏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小学数学。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要想让小学生能更好的学好数学,数学教师就必须在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和形象性的学生思维之间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好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运用调动 提高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小学数学。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要想让小学生能更好的学好数学,数学教师就必须在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和形象性的学生思维之间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好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在新形势的要求下,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已是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创新实践,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
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它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记忆成效,形成正迁移。人们获取的信息量和多种感官的刺激密切相关,如果刺激是多样的,那么,信息或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单一的刺激。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具有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声、色、形、画等图文并茂的综合效果,对于正处于初步认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利用电脑课件展示出不同的三角形,用不同的色彩显示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鲜艳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多样刺激,使学生正确认识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不同的三角形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初步发现了各种三角形的特征,这时利用课间就能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同时,当让学生尝试操作时,对于激发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小孩子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新课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阿凡提分金条”的动画故事,先把一金条平均分成2份,让阿凡提取1份,但阿凡提不要,他觉得拿1份太少了:又把金条平均分成4份,阿凡提还是不要;最后,把金条平均分成12份,这一次阿凡提开心的拿了6份。啊……学生大笑了。老师问:阿凡提现在为什么这样开心?……像这样,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吸引着,轻松愉快,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动画32份、64份……形象生动的活动过程展现眼前。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增大知识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的重要因素,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直观、情趣化的演示既能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又能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学生的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进程,达到增大课堂教学容量的目的,此外,在创建模式中的绘图等教学手段不仅浪费掉较多的课堂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知识容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生动地解决这一问题,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实现实时控制,对于重点、难点的内容,可以进行反复演示,画面定格等,强化学生等记忆。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4.巧妙的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要想不断的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着,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颖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新求通而未得”心理状态。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生动的画面,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材料。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提高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增加学习的实效性。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不少学生感觉数学内容过于严肃、枯燥,学习起来平淡无味。如果展示问题时,适度运用多媒体,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
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时,利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侧面剪开成长方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出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这样教师省去许多板书、画图、出示习题时间,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上。为激活学生思维,可设问:除课本上展开的形状外,圆柱体的侧面还可以按什么图形展开?指导学生再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探索。在学生热烈讨论中,设问:展开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简单,最易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增大了课堂训练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又如在教学二年级《可能性》时,开课伊始,教师先请学生们观看《阿凡提的故事》电影片段:阿凡提给财主家做工,发工钱时财主刁难他:如果你把这袋金币抛向空中,落地后全都是正面朝上,那么这袋金币就归你所有,否则,你就得赔我一袋金币。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说说看,阿凡提能得到这袋金币吗?”课堂一下炸开了锅,众说纷纭:有的说阿凡提不可能赢,因为金币太多;有的说阿凡提不一定能赢,要看运气;有的说阿凡提一定能赢,因为阿凡提很聪明,一定能想出办法;也有的说阿凡提不能接受这个挑战,因为比赛不公正……教师由此归纳出“不可能”、“可能(不一定)”、“一定”几种可能的结果,导出课题,并再次提出问题,设下悬念:“教师要看看通过下面的学习,你们谁能帮阿凡提出主意,赢得这袋金币呢?”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丰富生动的问题情境,在关键处展示课件,设疑释疑,犹如雪中送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更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