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获奖论文加强信息技术整合建构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
2021-06-06 18:32:35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获奖论文加强信息技术整合建构语文高效课堂摘 要:新课改理念下,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其中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如何使教学尽快完成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模式方向转变,让信息技术尽快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实现课堂高效率、高质量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机整合
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可见,信息化、网络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新世纪的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下,将会在教育理念、目标、结构、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发生重要改变。从中可以看出,在这样一个信息网络时代,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性是多么重要,对于实现教与学方式有效转变是多么的耐人寻味,相信,这种转变,对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整合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产生十分深远的教学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介质”,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兴趣。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学习兴趣的激发,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么重要,我们知道,作为学习者的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演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我提前制作了有关鸟的天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ppt课件,在教学中,适时适地地予以播放,从而激起学生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境状态下,我批文入境,引导学生在有效的阅读中欣赏鸟的天堂的美。当学习到“众鸟纷飞”一词时,我播放了smart视频,引导学生在鸟的吵闹声中充分感染到大自然的美好。学生阅读的兴致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这样,文本中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文章语言之精妙,章法之自然,学生的领悟感悟一下子水到渠成。而在教学《美丽的武夷山》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武夷山风光的视频。“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热情高涨,纷纷畅谈。“我看到了美丽的九曲溪。”“我看到了雄伟的大王峰。”“我看到了造型奇特的鹰嘴岩。”……其实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有了声、乐、画同步的演示效果,有了图、文、声的三维配合,学生自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丰富学习内容,拓宽阅读视野
网络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资源的共享性。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了一个交互的平台。学生只有在广读、多读的情况下才能有所悟,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广读、多读必须要有大量的阅读材料,而网络资源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材料。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训练,可以开发学生朗读、动手操作、想象力、思维等智能。首先朗读作为语文的基本功,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两个优势: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二是远程教育资源网上一些课文都有配以动画或视频剪辑的朗读,通过播放,它不但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还为我们农村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朗读能力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一)、网络教学,维持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网络教学,借助丰富的网络阅读资源,以及网页图文并茂,视频有声有色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励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网络教学环境。如我在教学《动物》一单元时,就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带领学生一起到网上下载了大量丰富的学习内容:《小壁虎脱险记》、《聪明的小乌龟》、《动物的护身符》等等。在网络阅读中,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轻而易举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连续性。
(二)、网络教学,养成了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网络教学为学生广泛阅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学生的广泛阅读是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我们知道,好习惯终身受用。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终身财富。如我在执教《美丽的武夷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走进武夷山,了解武夷山,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前,我让学生自己从网上收集有关“武夷山”的资料、图片,要求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来介绍武夷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在搜集中,学生找到了武夷山的旅游网站,在旅游网中阅读到了武夷山的传说以及武夷山的概况和武夷山的风味小吃等,在网上大量的武夷山的风光图片的欣赏中,促成了自身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网络教学,促使了学生自得自悟的效用
教师带领学生先预习课文内容,以求自得。在自悟自得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多读类似范文内容的文章,启发思考,形成量的积累,而达到自悟,如我在《春天的手》一课的教学中,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例如有关春天的花、境、歌、诗、节等等。阅读后,我带着好奇的神情问:“你是怎样感受到春天的呢?”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呈现学习效果,有的说“我仿佛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了,她正在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呢”、有的说“看,春姑娘正挎着花篮向我们款款而来”、有的说“我是用手摸到春天的,春天毛茸茸的、绿绿的、小小的......”、还有的说“我是用鼻子闻到春天的,啊,春天真香,淡淡的,悠悠的......”这就是孩子们在大量阅读后发出的一串串“感悟”,这即是自得自悟。可见,网络教学是学生读中感,学中悟的过程。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更加真实的过程。
三、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合作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整合信息技术因素,使之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呢?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得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更加强调一种交互性,强调在一种合作氛围中合理利用好信息技术功能,学生在网络化的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中,平等地共享学习的优质资源,彰显学习的开放性,使得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了更多的主动参与的可能,从而创生出更加自主的学习新天地。
如在《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教学前,我发现学生对红军革命战争时期的背景了解甚少,如果立马进入学习的话,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对课文的理解把握。因此,我在课前组织了学生上网查询,以革命战争为线索进行百度,这就进一步拓展了阅读的空间,有的学生搜索到了红军长征的背景,及其大量鲜为人知的长征故事。年代久远的革命过程在他们的眼前就变得越发清晰起来,这样的学习过程,其实是给予他们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得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提升其语文素养。又如在教学《青青的山》一单元时,我请学生为祖国美丽的黄山设计一个旅游广告,于是孩子们先在网上查阅了黄山的相关图像资料,认真阅读后进行了交流,然后他们自己寻找合作伙伴结合成小组,开始了设计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广告设计出来了,看着孩子们这些充满智慧和想象的创意,我感到这节课真正上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