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中发挥小学语文教师的示范作用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改变了过去“以师为本”的传统理念,突出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教育思想应运而生,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 “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育诸因素的首要位置,认为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学会创造。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力超过他所传授的知识对学生的影响。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内涵就是示范教育。
一、新课改的几种模式中教师示范作用的分析
(一)“杜郎口”经验,其精髓主要有三点:
1.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通俗地说就是让学习、进步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
2.课堂教学要“有法可依”,这个所谓的“法”就是模式,模式既规范“教的方式”,也规范“学的行为”。
3.以学评教,围绕“学”构建教育教学评价系统。“杜郎口经验”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是看教师重视学生还是重视教材,是带着教材面向学生、还是带着学生面向教材。
(二)循环大课堂的核心是“变被动为主动”,把课分为两截,“30+10”,即“展示+预习”,前半段占30分钟“展示”,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点拨”上,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要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淆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三)灌南县新知双语学校就规定:上课铃响后,严禁教师“进课堂”。新知学校的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交流的。“交流”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思维的成果,尤其是思维的过程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横向碰撞,求证、纠偏或补充,质疑、丰富或拓展,欣赏、激发或鼓励,构成课堂生活的“狂欢”。
(四)建构式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教学理念上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顺学而导”十六字原则,运行方式上突出“灵活、实用、科学、有效”八字方针。
二、教师的语文业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示范功能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有效地运用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本领的表现,教学能力包括教学的观察力、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板书示范能力等。“建构式生态课堂”理念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宰,那么老师还能做什么?
(一)教师规范的教学语言的积极示范作用
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写出好的教案,并在课堂中表达出来,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一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教师,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知识、受到感染。反之,如果语言表现力差,教学语言枯燥、干巴、词不达意、逻辑混乱,即使他有再丰富的知识也等于零,花再大的功夫也没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巧妙提问、激励诱导,和学生一起去认识、探索、分析、概括,一起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而后通过共同的努力去品尝“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用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感悟道理、享受探究发现的乐趣。
(二)板书艺术是提高语文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板书作为书面语言,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运用,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看似简单,其实整洁严谨中蕴涵教师的无穷智慧,语文教学中许多知识点是通过板书来传递和示范的。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板书的示范作用。
(三)教师渊博的知识魅力使学生产生信服感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甚至是一股“长流水”。教师只有具备长流水一般丰富的知识,才可能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杨帆远航。教师如果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或某一方面的特长,会使学生产生信服感、敬佩感。这种信服和敬佩感就像一种心理磁铁吸引着学生自觉地接受影响,会使学生感到同他在一起,听他讲课会增见识、排忧虑、长志气。反之,如果一个教师缺乏丰富的知识,甚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吸引,更不会有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示范作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教师优秀的品格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力。教育学生是一个过程,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对学生都产生影响作用,不是正面作用、就是负面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
(一) 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崇高感情,是教师对学生态度上的和蔼和严肃、行动上的严格要求和细致关心的和谐与统一。“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如果把真挚的师爱运用于教学之中,学生就会从内心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从而专心听讲、服从教导、积极进取。反之,教师无视学生的感受,教育方式粗暴,让学生产生对立、反感情绪,那么再好的教学也被理解为说教,更谈不上教书育人。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寻找学生的动情点,采用恰当的手段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向善、向上的健康情感;对学生要亲切,要以鼓励、扶持、肯定的积极态度去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和谐融洽的良好效果。
(二)教师良好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示范意义
对于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教师的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教师人格的力量。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道德的重要特征,也是教师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无声的教员”,教师的行为是最好的教材。教师是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者,不仅要用丰富的学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
(三)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作用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教师积极工作,热心助人,时刻为学生着想,并以严谨、认真、勤恳的态度精心备课、细心批改学生作业、耐心解答学生疑问等等,这些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深受感染和熏陶。爱模仿、易感染、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这是小学生共同的特征。学习是一种模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意志品质、动作表情等语文素养,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示范引领的作用。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们不要做行动的矮子、言语的巨人,作为教师,就更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们起带头作用。俗话说得好:“喊破了嗓子,不如做出了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