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2012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面质量分析小学毕业试卷试题分
来源:
2021-06-05 02:32:30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2012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面质量分析小学毕业试卷《试题分析反思》六年级的总人数是526人,实考人数是523人,在次期末考测试中,六年级总体来看很不错。总平均分是73分,及格率是81.5%,优秀率是39.8%,差生率是1.1%,最高分97.5分,最低分6分。90分段就有51人,80分段有156人,70分段的有140人,60分段的有77人,59—30分段的有93人,差生有6人。从这些数据上来看,这次期末考试比中考大有进步,每一位老师都付出辛勤的努力,学生才有这么大的进步。下面是对六年级的试卷的分析:
一、命题类型及特点
这次六年级的语文期末试卷的题型有看拼音些汉字、有一字组多词并填空、补充成语、词语搭配连线、按要求改写句式、按课文内容填空、阅读题。这些出得很合理,题量适量、难度适中,题型也灵活,有很大的弹力,测出学生的个性思维。这些试题总的来说,紧扣文本巧出题,没有出什么怪题来为难学生,真的落实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学情分析
1、字词部分:在字词部分,学生掌握得很好。第二题我会用“然”字组词,在填空。这题立意很好,根据课文内容,用“然”在组词,既考察了学生读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检验学生对虚词“果然、竟然、依然、居然…….”的用法,锻炼学生对词语的把握能力。在第三题“我能补充成语”里,这些成语都是本学期学的,但学生写了很多错别字,有“庞、忘、德、拆”,造成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有:学生粗心、长期养成不认真写字的习惯、同音字混淆、形近字混淆。因此,教师在平时授课时应注意发现这方面的问题,加强指导。在第四、五题,,有98%的学生都会做,这是考察学生在平时的积累情况,可见学生对量词掌握比较扎实。
2、句式部分:这次的句式转换有改为反问句、缩句、改为比喻句、改为夸张句、改为排比句、修改病句。总的来说70%的学生能掌握这些题型,因为我们在平时的作业都做过的,学生不陌生。但学生对修改病句“我漫步在树荫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灿烂的阳光”,都是把后面的“和灿烂阳光”去掉,虽然也可以说是对,但有些改变原意。修改病句是不应该改变句子的原意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练习时应跟学生说明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应加上“沐浴着”。
3、习作:这次的习作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是半命题,我的———,学生都写得很好,真情流露,96%的学生作文及格了。但也有一些学生不看认真审题,写
三、今后的工作建议及方向
试题就是要像这次期末试卷这么出题,我们考试的目标是检查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没必要出一些钻牛角尖的题,如果题型在老师这都需要讨论的话,还会有多少孩子会做呢,所以我建议:
1、 要紧扣教材巧出题。
2、 题型要有灵活性,要体现学生的独特思想。为什么我们本地的孩子在这是最优秀的,去到外面考试却落了一大截呢?我们不妨多参考外面的试题。要与外面的接轨,尝试他们的模式检查我们的学
3让我们的试题充满人文性,充满爱,试题要渗透思想教育。
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在平日的工作里要更细心,抓住课文的基础知识,要求每个孩子必须要过关,该背的背该默德默。更关注孩子的平时积累,引导孩子多看课外书,积累知识。
毕业, 考试 一、命题指导思想、范围、要求
本次期末测试内容很全面命题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这份试题,其内容注重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汉字、词语、成语句子、古诗、篇章等方面有机融合,是一份难度不大,题目较灵活的试卷。
二、试题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59分)
“读拼音写词语”、“我会查字典”、 “划去不正确的字、词”、“ 组词,按要求找成语”、“选词填空”“选关联词填空”“按要求改句子”“我能将古诗填写完整”等,这些题是对教师平时教学的一个检验,又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11分)
阅读这是考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看看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是否掌握,同时也是检测教师教学课文是否抓住重点。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作文是《我如果能再做一回小学生》,要求回顾六年的小学生活的感慨,或高兴,或得意,或自豪,或遗憾,或后悔,或困惑……如果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你将会怎样呢?习作内容来源学生,所以,这题也不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