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云和教育局地址及联系方式   地址:云和县城北路2号   电话:0578-5121859   云和教育局介绍   一、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有关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研究提出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制定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二、统筹管理全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网络教育和民办教育(社会力量办学)工作;负责全县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三、统筹管理确定后的本部门教育经费;参与拟定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的政策和措施;在县级财政中,县直属学校和直属事业单位的经费确定后,负责组织实施;监测全县贯彻教育经费政策的执行和使用情况;负责全县的教育统计和教育经费的内部审计;协同有关部门管理直属事业单位的教育国有资产。四、主管全县教师工作,依法管理教师的编制、资格认定、职务评聘、考核、聘用、培训、劳资、调配等,实施在人才市场选聘教师的工作,按照规定程序,考核、任免有关单位和学校的领导干部。五、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管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引导,充分调动家庭、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为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七、承担县政府教育督导和县语委的具体工作。八、领导和管理教研、电教、教仪、招生、自考、勤工俭学等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九、承办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   云和教育资讯:   云和县教育局就今年小学招生情况答记者问   近段时间,云和县城区2014年公办小学新生入学情况成了群众关注的焦点,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对其子女未能进入城区小学就读表示不理解,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诉求。9月8日,云和新闻网记者就群众关心的小学新生招生相关事项,采访了云和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   记者:云和县目前城区小学的资源配置情况怎么样?   答:云和县城区有四所小学(县实验小学、江滨实验小学、城西小学、古坊小学),均按一定规模的省I级标准化学校设计建造。因此四所小学的教室、功能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实验室以及电脑房)、图书资料配置、生均占地面积、绿地面积、活动场地等均只能容纳规定数量的学生。如果过多接纳学生,一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允许;二是学生密度过大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三是生均资源不足必然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开展。   实际上,近年来由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城区就读,目前,县实验小学、江滨实验小学均已达37个班级,城西小学已有38个班级,城区小学校舍及师资均处于极限运转状态。古坊小学又正处在扩建中,许多用房均没建成,活动设施、场地也没到位,已连续三年按6个班规模招收新生,属勉强为之。   记者:为什么城区小学班额要控制在50人以内?   按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和浙江省基本教育现代化县的评估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班额应该控制在45人以内。全市各县非常重视两个创建工作,目前,一、二年级班额控制在45人以下的县(市)有庆元、景宁、遂昌、龙泉、松阳等,根据省政府和市政府的要求,我县确定今年要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2017年必须成功创建省基本教育现代化县。控制小学班额是客观要求,我县结合县情班额控制实行的是分步走策略,今年班额控制在50人,已经达到了上限。   记者:我县实行“阳光招生”的依据是什么?今年的小学招生,我们的“阳光招生”政策执行情况如何?   答:为了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系统“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和《丽水市教育系统“阳光工程”建设实施办法》文件精神,我们制定《云和县2014年城区小学和城区公办初中招生办法》,根据招生办法,今年秋季招生,云和县城区四所小学严格执行“以户籍为依据,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严格按规定实行“阳光招生”,城区四所小学新生按学区生、政策生(异地搬迁、招商引资、企业纳税大户、华侨子女、人才引进)及学区外新生三类分批录取,学区外新生通过摇号方式录取。   记者:我们都知道,“阳光招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平、公正、公开,那么您认为云和今年的招生做到“阳光”了吗?   答:今年,我们严格按规定实行“阳光招生”。一是建立招生信息公示机制。招生政策、程序、预报名情况(包括学区生、政策生、摇号生的具体情况)、摇号办法、时间、地点和相关信息,均通过《今日云和》、云和教育网进行公示,及时向社会公布,做到公开透明。二是建立招生程序公开机制。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招生工作,每个环节和时间节点都是公开透明的,不存在暗箱操作、突然袭击等情况。三是建立招生工作全程监督机制。为使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县教育局邀请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司法干部、电视台记者及260名家长代表(室内摇号场地的座位为260个)共同参与摇号招生全过程,并进行全程录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记者:把参加城区小学摇号未被录取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调配到城郊小学就读有什么依据?   今年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完善政策规定切实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浙教育基[2014]31号)文件中,对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工作有明确的规定。“各地应根据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情况,统筹安排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公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有困难的,可采取向有资质的民办学校购买服务的方式加以解决。”“各地应根据随迁子女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就学方案,严把入学准入关,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按时、有序入学;同时积极劝导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回乡就学。”云和县结合教育均衡县和教育现代化县创建的工作要求,包括班额控制的相关规定,进行城乡统筹安排,完全符合上级有关招生政策。考虑到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困难,云和县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未劝其回乡就读,而是将其安排在云坛等离城较近的城郊公办小学就读。   记者:这些城郊小学的教学条件怎么样?家长能否放心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去?据我们了解,部分家长担心孩子难以适应寄宿制学校生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您是怎么看的?   答:近年来,云和县很重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城郊小学,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暑期维修、校安工程、标准化学校改造等项目。如今云坛、赤石、安溪等城郊学校的电脑房、实验室、图书室、塑胶跑道等硬件一应俱全。今年暑期,我们对城郊学校校舍及住宿条件进行了改造,新添置了床铺、课桌椅,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就学环境。在充分优化硬件条件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校长、教师岗位交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通过提供寄宿、学生营养餐、周末班车等方式,改善学生就学条件;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和管理,孩子可以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怀。关于学生能否适应寄宿制学校生活的问题,县内外多年的尝试已经证明,在教师的关怀、指导下,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很好地适应寄宿制的生活。实践也证明,寄宿制学校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增强融入集体的适应能力。   记者:为什么在8月29日才摇号确定就读学校,不能早一些吗?   答:我们在今年4月就开展了小学新生就学需求的调查。根据当时的摸底结果,本县户籍的学区生和因父母进城务工要求在城区小学就读的适龄儿童有1025人,外地户籍务工人员要求子女到城区小学就读的有304人,合计1329人。按现有城区四所小学最大招生容量为24个班级,如果这些学生都在城区小学安排就读,平均班额将达55.4人,大大超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对班额数的要求;即使班额控制在50人,也需要安排129人到城郊小学就读。(最后实际预报1292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60人,经过摇号有244人进入城区小学就读,仍有116人需安排在城郊小学)。为此,7月2日公告的招生办法明确规定“参加城西小学、古坊小学摇号未被录取的外县户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由教育局统筹安排到城郊小学就读。”对于自己的小孩可能未被摇中需要到城郊小学就读,家长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和打算。   因为实行“阳光招生”,对预报名的大量材料进行梳理、核对、分类,需要大量的时间,特别是在7月18、19日预报名后,发现尚有许多适龄儿童未预报,为了不对后面的招生公示、摇号录取工作造成影响,及时采取了补报措施,并将摇号时间安排在开学前数日。实际上,尽管摇号时间较迟,并不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选择其他途径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