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教研活动参与人员:张丽霞、王勤峰

教研活动内容:统计单元教材解读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关于第三单元的教材,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分析教材的难点,把握教材的具体处理。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内容标准中规定“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而要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因此,我们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册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了统计的教学内容。首先我们考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例子,让学生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加深对有关概念、以及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本单元的的“统计”教学中,我们安排的“简单的数据分析”这一小节,除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统计过程性目标的达成及对统计表特征和统计量实际意义的理解。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这样一个素材作载体,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再一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更好的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但是比较难于处理的是诸如“根据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这样类似的问题,毕竟这样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有些问题确实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相当的远。我们在处理时只有对问题的背景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并就问题的意图将答案告知学生。
教研活动参与人员:张丽霞、王勤峰

教研活动内容: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面积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很难掌握的,也是教师教学最累的,因此在教学前我们对这个单元的内容做了很充分的研讨。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空间与图形”内容标准中规定“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而本册教材中,以学生对体育场的广阔面积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两个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且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100×100、1000×1000等计算,所以平方千米、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不要求学生推算,只是介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具体规定。我们觉得课堂的演算学生能够接受,但对于如此大的面积单位,学生还是觉得很抽象。在教学中,我们决定先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地测量,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学生看一看1公顷的土地有多大,以便使学生对1公顷有多大形成明确的表象。我们还结合学生熟悉的场地,如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米2,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我们学校的面积大概有1公顷,100个学校的大小就是1平方千米等等,通过学生的想像,加深学生对“公顷”“平方千米”这个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

在使学生基本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之后,引入: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除了面积单位的理解以外,面积的计算也是相当难以掌握的,主要问题存在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差异,尤其是对于具体的应用,更是千差万别。

既然考虑到教学的难度,因此我们教学的策略是放慢节奏,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结合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减弱学生对空间想像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