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写作走进生活 教师评语饱含情感
来源:
2021-05-30 00:01:05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让学生写作走进生活 教师评语饱含情感 ——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临夏县小沟门小学 杨生魁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写作是对生活的提炼。学生的写作应走进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的生活体验,展示真实的自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的提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主观感受、独特体验。可见加强写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是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因此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主动性写作。让学生写作走进自己的生活,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产生了写作的动机,有了写作的东西,才能写出自己的作品,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展现真实的自我。以往的学生作文,因为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教师的作文教学,学生的写作都是为了应试而远离了生活,结果导致学生写作动机不纯,对写作全无兴趣,束缚了学生写作的手脚,把写作视为畏途。说假话、表虚情,学生作文实际上变成可一个与个体生命、个人心灵毫不相干的虚文、假作。学生以坐观者的客体身份去看生活、写生活,结果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就是写出的文章也没有感人的力量,失去了亲切、自然的艺术魅力。学生作文中也很难找到学生活泼、天真的个体,聪慧、可爱的灵魂。只有让学生写作走进自己的生活,才能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笔端流出自己喜、怒、哀、乐的泪水,这样的作品,才能是感人的作品,有魅力的作文。作文应该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自己的人生“史记”。为了真正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语文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去热爱生活。用心去感悟、思考生活,给自然、社会、人生赋予个体生命的情感。“情动于中”方能“行于言”,这样学生的笔端才会唱响有灵性、有活力的人生之歌,作文中才能站立起有灵魂的生命——真实的自我。
作文是学生做真人的一种历练,教师评语应饱含情感,注重育人功能。
学生作文是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是真实自我的再现,个性的张扬。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的指导、批改、评讲在作文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批改。好文章没有一篇不是改出来的。清代大文豪曹雪芹,也曾“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成稿《红楼梦》。文章不厌百回改,为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启发学生自己改、互相改,更要注重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教师应针对学生作文中具体的优点、不足,通过眉批、段批及总评等方式,明确点出学生习作在选材、构思、布局、谋篇、表达主题等方面的优劣,更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从育人角度,写出饱含真情实感,具有育人导向的评语。作文要求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慌,贵在真实,正如老一辈语文教育家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学生作文真是如此,是他们对生活、人生的体验、感悟,饱含了他们对自己的审视、对自己精神航向的校正、对真善美的赞扬,假恶丑的鞭挞,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他们渴望自己的作品能给别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希望教师在评语中能肯定自己的爱憎观,指导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帮助他们解释他们对生活、人生的不解、恐惑。为此如果教师使用没有鼓励性的、生硬、呆板、缺乏人情味、缺乏感染力的评语,不但学生不喜欢,产生不了积极作用,反而还会给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负担。因为这类评语学生自己不愿意看,也不愿意让家长看,不敢让别人看,家长也无法了解孩子的思想表现、情感动态。对此家长很有意见,为扭转这种局面,笔者认为教师的作文评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个性。二要饱含情感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三要充分展示育人导向作用。四要突出针对性、指导性。五要具体规范。
对个别作文贫困生,教师还应该通过面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指给他们努力的方向,教育他们如何做人,怎样作文。
改革是为了提高,提高需要改革。作文教学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因此还需要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摸索、探讨,奉献青春,奉献智慧。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