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让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
通化兴华教育中心第二中学王和芳
【摘要】不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就适应不了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这是信息时代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大语文观”的要求。这已是一项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我们要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促进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其实,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它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主动性的问题,不是教师要我学我才学,家长要我学我才学,而是我要学。同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内容形式上的多媒体性。
【关键词 】语文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整合 应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那种以教材为本的“口耳相传”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极大地影响了教育信息的传播质量、效率与规模,而且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代研究表明:人们的大脑获得信息有几种方式,当我们接受信息时,采用的方式越多,学习和记忆就越容易。在现代的教学手段下,让计算机进入教室,成为教师得心应手的教学工具,把传统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在课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还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做为语文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语文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课余知识。使学生通过参与此活动,大量地收集资料,进行调查,自己去体验、感受、领悟、才能真正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
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
 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实践让我感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二者整合,能为语文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得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因素有机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
一、 丰富学科知识,激发探索热情。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技术的因素,通过教师的开发和整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信息意识,而且能够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可以引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求知。 例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去收集、整理、展示,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莲文化知多少》这一实践活动,我安排学生从不同角度上网搜集关于莲花的知识,文化,学生们用多媒体电脑分门别类地展示出莲的古诗、传说,故事、对联、别名、种类、佛教文化等等,对莲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充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丰富了语文教材的内涵。
二、 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形象的教学内容需要展示,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和影视资料。常规的电教手段,只能按线性的方式组织各种媒体信息,学科教师难以控制,且交互性差。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以超文本和超媒体的非线性方式组织媒体信息,教师容易控制,且交互性好,为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提供极好的展示平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能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扣人心弦的跌宕悬念,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 例如《斑羚飞渡》一课,我利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针对飞渡情节,制作出动态课件,使学生形象地目睹了斑羚起跳、空中衔接、飞渡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其思想内涵。这种方式实现了教学环境的虚拟化,将原本抽象的概念,难以想象清楚的现象和跨越时空的事物,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优化学生认知,掌握思维规律。
传统教学让学生走成功的捷径,不重视思维训练,以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灌输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有意识地通过多媒体技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用计算机放映了相关图形,学生直观看后,引出了多种答案。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启发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长期的口手相传,很难满足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多方面要求。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授之以“渔”,因此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等方法,采用指导自学、独立练习、协作学习、网上学习等各种形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整合,可以使课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达到学生随时随地均可学习的目的。例如《黄河颂》一课,我播放朗诵录音,又有黄河奔腾的画面,学生们就情不自禁地高声模仿着朗诵,后来,我们还随伴奏音乐一起唱起了《保卫黄河》!整节课学生群情激越,热情高涨。通过多媒体建构的平台进行展示,有效地实施了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即:教材内容的多媒体化———画面、声音、文字三维一体,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声化表达;学生多方收集的资料还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化,教学时空的扩大化。
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我们还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性,在局域网内,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每个小组向其他的小组成员发布自己小组收集、整理、加工过的知识和信息。这样,学生共享了所有的小组的学习成果,节约了学习时间,又培养了资源共享的意识,又会让学生在发布的过程巩固了知识,获得了一种学习的成就感。同时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利用自己查找的信息及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还促进了他们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老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从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转型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使学生由无奈地听授,以记忆为主的个体行为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个性化的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充分表现的主体地位,使之自主快乐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