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怎么读,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怎么读,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生年不满百》作品鉴赏 人生价值的怀疑,似乎常是因了生活的苦闷。

2、在苦闷中看人生,许多传统的观念,都会在怀疑的目光中轰然倒塌。

3、这首诗即以松快的旷达之语,给世间的两类追求者,兜头浇了一桶冷水。

4、 首先是对吝啬聚财的“惜费”者的嘲讽,它几乎占了全诗的主要篇幅。

5、这类人正如《诗经·唐风》“山有枢”一诗所讥刺的:“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穿裹着);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6、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只管苦苦地聚敛财货,就不知道及时享受。

7、他们所忧虑的,无非是子孙后代的生计。

8、这在诗人看来,简直愚蠢可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纵然人能活上百年,也只能为子孙怀忧百岁,这是连小孩都明白的常识;何况还未必活得了百年,偏偏想忧及“千岁” ,真是愚不可及。

9、开篇落笔,以“百年”、“千年”的荒谬对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啬的“惜费” 者的可笑情态,真是妙不可言。

10、接着两句更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游”者,放情游乐也。

11、把生命的白昼,尽数沉浸在放情游乐之中,已够耸人听闻的了,诗人却还“苦”于白昼太“短”,竟异想天开,劝人把夜晚的卧息时间,也都用来行乐,真亏他想得出来。

12、夜晚黑灯瞎火,就怕败了游兴。

13、诗人却早备良策:那就干脆手持烛火而游!--把放情行乐之思,表述得如此赤裸而大言不惭,这不仅在汉代诗坛上,就是在整个古代诗歌史上,恐怕都算得上惊世骇俗之音了。

14、至于那些孜孜追索于藏金窑银的守财奴,听了更要瞠目咋舌。

15、这些是被后世诗论家叹为 “奇情奇想,笔势峥嵘”的开篇四句(方东树《昭昧詹言》)。

16、它们一反一正,把终生忧虑与放情游乐的人生态度,鲜明地对立起来。

17、 诗人似乎早就料到,鼓吹这样的放荡之思,必会遭到世俗的非议。

18、也并非不想享受,只是他们常抱着 “苦尽甘来”的哲学,把人生有限的享乐,推延到遥远的未来。

19、诗人则断然否定这种哲学:想要行乐就得 “及时”,不能总等待来年。

20、诗中没有说为何不能等待来年。

21、其弦外之音,却让《古诗十九首》的另一首点着了:“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谁也不知道“来兹”不会有个三长两短,突然成了“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的“陈死人”(《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22、那时再思享乐,已经晚了。

23、这就是在诗人世间“及时”行乐的旷达之语后面,所包含着的许多人生的痛苦体验。

24、从这一点看,“惜费”者的终日汲汲无欢,只想着为子孙攒点财物,便显得格外愚蠢了。

25、因为他们生时的“惜费”,无非养育了一批游手好闲的子孙。

26、当这些不肖子孙挥霍无度之际,不可能会感激祖上的积德。

27、也许他们倒会在背底里,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

28、“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二句,正如方廷珪所说:“直以一杯冷水,浇财奴之背”(《文选集成》)。

29、其嘲讽辞气之尖刻,确有对愚者的“唤醒醉梦”之力。

30、 全诗抒写至此,笔锋始终还都针对着“惜费”者。

31、只是到了结尾,才突然“倒卷反掉”,指向了人世的另一类追求:仰慕成仙者。

32、对于神仙的企羡,从秦始皇到汉武帝,都干过许多蠢事。

33、就是汉代的平民,也津津乐道于王子乔被神秘道士接上嵩山、终于乘鹤成仙的传说。

34、在汉乐府中,因此留下了“王子乔,参驾白鹿云中遨。

35、下游来,王子乔”的热切呼唤。

36、但这种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闷的汉末,也终于被发现只是一场空梦(见《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37、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38、所以,对于那些还在做着这类“成仙”梦的人,诗人便无须多费笔墨,只是借着嘲讽“惜费”者的余势,顺手一击,便就收束:“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这结语在全诗似乎逸出了主旨,一下子岔到了“仙人”身上,但诗人之本意,其实还在“唤醒”那些“惜费”者,即朱筠《古诗十九首说》指出的:“仙不可学,愈知愚费之不可惜矣”。

39、只轻轻一击,即使慕仙者为之颈凉,又照应了前文“为乐当及时”之意:收结也依然是旷达而巧妙的。

40、 这样一首以放浪之语抒写“及时行乐”的奇思奇情之作,似乎确可将许多人们的人生迷梦“唤醒”;有些研究者因此将这类诗作,视为汉代“人性觉醒”的标志。

41、但仔细想来,“常怀千岁忧”的“惜费”者固然愚蠢;但要说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及时满足一已的纵情享乐,恐怕也未必是一种清醒的人生态度。

42、实际上,这种态度,大抵是对于汉末社会动荡不安、人命危浅的苦闷生活的无力抗议。

43、从毫无出路的下层人来说,又不过是从许多迷梦(诸如“功业”、“名利”之类)中醒来后,所做的又一个迷梦而已--他们不可能真能过上“被服纨与素”、“何不秉烛游”的享乐生活。

44、所以,与其说这类诗表现了“人性之觉醒”,不如说是以旷达狂放之思,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

45、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时代,这种及时行乐的吟叹,很快又为悯伤民生疾苦、及时建功立业的慷慨之音所取代,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46、[2]。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