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海军救生衣(海军救生衣保质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回看警示韩村东山南坡的春光暖原创...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海军救生衣(海军救生衣保质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回看警示

韩村东山南坡的春光暖

原创 奇案系列之一警示(人们要永远记住,在小型游船上千万不要聚一遍照相,直播,,,上船千万要穿救生衣。切记切记。) 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们这里一个比较大的水库发生一个惨烈的事故,消失了19个年轻有为的青春。83年的夏天本地一所大学的当年毕业生去郊区农村的水库去旅游。到了水库全班30多名学生和几位老师一起上了游船了。到湖的中心拿海鸥相机的老师喊;同学们都到风景好的左边来吧!照几张漂亮的。大伙都聚到一边来摆姿势。不料小船慢慢的往左边倾斜了。学生和老师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散开,船就瞬间翻过去了!惨剧发生在刚刚还欢天喜地的年轻人们的眼前。当时真的还没有救生员,也没有救生衣,,,一切都来不及了。直到第二天从大连海军潜水搜索队员来了以后才开始救援。那时候已经少了包括学生老师的19个鲜活的生命。海兵捞出尸体的时候看到好多人互相连着的。有的抓紧别人衣服的,抓紧手的,抓脚脖子的,,,就那样已经凝固了。人们啊我们不能跟生命开玩笑呀也不能跟大自然开玩笑呀。这个惨案警示我们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珍惜别人吧!

于谦老岳父的部下,强悍霸气的蒙古海军。

没有海,为什么要穿救生衣?

越南采取渔船与海军相结合的方式与南海周边国家争夺南海的海域控制区和海洋资源。根据越南军方媒体8月18日的报道,越南海军第二军区18日举行活动支持越南渔民在南海的捕捞活动,越南海军第二军区副司令丁文胜出席了活动。在相关活动中,越南军方向渔民宣讲了海洋知识、相关法律和对突发情况的应对知识,向青少年做了相关的讲座,给当地渔民赠送了救生衣、医药包等海上继续设备,同时向渔民赠送了国旗。越南政府很早就制定海军支持渔民出海打鱼的计划,此次活动属于落实该计划的常态化行动,其实质是军民融合、军民结合,渔业生产和斗争结合的方式与相关国家开展对南海的争夺。其策略是利用渔民和渔船冲在第一线,军队提供物资后勤支援,同时充分发动国内国际舆论与相关国家斗争,达到越南海上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每年的8-10月,是南海台风高发的季节,越南在此时还鼓励渔民出海,不得不说其为了与南海周边国家争夺南海资源和权益,已经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

解放军052C中华神盾舰长春舰VS台伪军"成功级“两个时代产物,前者秒杀后者。解放军长春舰穿越所谓“海峡中线"与台伪军舰相距不到一千米,台伪海军官兵被吓的魂不附体,他们不是紧盯自己的岗位,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逃生,自救艇,游泳圈,救生衣都是抢手货,只要听到炮声上述东西都会为争夺而打破头,台伪军胆寒,相当罕见,极度紧张。从中说明,台伪军不愿意打仗,更不愿意为台独打仗,只想解甲归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1979年,弯弯陆军连长还能一人独自带着保密资料游过海峡;

2020年7月,两名身穿救生衣的陆战队士兵在水深1.5米的海里淹死;

同年11月,水下作业大队水械专长中士在游泳池训练时溺水

2021年1月,海军陆战队士兵全面放弃水池训练,改为沙地练习划皮划艇。

核载6人的小船却超载60人,还撞上军舰,多人死于海中!

一艘偷渡的小船周日的时候撞上黎巴嫩海军军舰并沉没,目前死亡人数上升至七人。

黎巴嫩军方宣布,事发后47人获救,7人遇难,包括一名年轻女孩。

黎巴嫩海军司令海瑟姆·丁纳维上校告诉记者,这艘旧船已经挤满了近 60 人,但只能载 6 人。船上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也没有人穿着救生衣。

当天早些时候,愤怒的居民袭击了的黎波里的一个主要军队检查站,向部队投掷石块,部队向空中开火作为回应。

周一,总理纳吉布·米卡蒂宣布全国哀悼一天。

1980年6月,一艘美国潜艇在关岛海域试射了一枚新式鱼雷,突然一艘苏联渔船窜出,竟将这枚最先进鱼雷捞走,美军连忙派4艘军舰追击!

“把红旗插到五大洋!”是冷战时期苏联海军的口号。美苏两国虽没有真刀真枪上阵,但暗地里却斗的不可开交,陆上互派间谍渗透,空中各种侦察飞机和卫星互相侦察,海上则是互派侦察船和潜艇搜集彼此情报。

而苏联的侦察船几乎遍布全球各个大洋,只要有美国军舰的地方就有苏联侦察船。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海军侦察船高达80多艘。排水量超过4600吨、续航力60昼夜、最大航程达1万海里、船员超200人的大型侦察船比比皆是。这些侦察船配备了机关炮和航空导弹,有的甚至还装备了鱼雷。而且许多苏联侦察船还伪装成拖网渔船,让美国人防不胜防。

这些苏联侦察船是美国和北约海军的噩梦,只要后者举行演习或作战时,它们就自然而然的出现在现场。美军舰既赶不走它们,又不能攻击它们,对此常常无可奈何。双方也是斗智斗勇,较量异常激烈,苏联侦察船甚至几次抢了美军的鱼雷!

1977年10月,美军潜艇在西太平洋夸贾林环礁海军基地附近进行实弹射击训练。一艘苏联的小型侦察船“无液气压表”号正在夸贾林环礁附近海域侦察。恰巧遇见这艘美国潜艇向目标海域发射的一枚MK-37重型鱼雷(操雷,发射后浮出水面可以回收),“无液气压表”号立即快马加鞭,抢在美军到来之前将其捕获。

“无液气压表”号侦察船弄到鱼雷后,船长皮沃瓦罗夫海军少校奉命将这枚鱼雷转交给另一艘苏联侦察船“乌萨奇”号。两艘苏联侦察船决定在夸贾林环礁附近海域交接这枚鱼雷,途中“无液气压表”号远远看到了前往MK-37浮出海域准备打捞鱼雷的美国军舰。

美国人看到苏联侦察船之后心里升起不详预感,等到达目标海域之后才发现,哪里还有什么鱼雷,早就让狡猾的苏联人捞走了!美国人立即暴跳如雷,一面追赶苏联侦察船,一面向基地报告!美国人不能忍啊,你苏联人在我眼皮子底下捞我的鱼雷!在美国外交交涉和强硬表态下,苏联人决定归还这枚鱼雷。

“无液气压表”号侦察船在航行途中收到了返航将鱼雷归还美军的命令。不过,船长皮沃瓦罗夫海军少校命令船员们立即将这枚鱼雷拆的稀巴烂,把里面重要部件全部掏了出来。最后船员们将只剩一个空壳子的鱼雷,笑咪咪当着美军舰的面扔进了海里,美国人虽气的跳脚却又无可奈何。

这些苏联小型侦察船神出鬼没,而且十分大胆,经常抵近侦察,所以常常会与美国军舰发生碰撞摩擦。“乌萨奇”号侦察船还险些撞上美海军“企业”号航母,“企业”号舰长甚至通过无线电放狠话要撞沉“乌萨奇”号,让苏联水兵“在海上沾满油污”。但苏联侦察船依旧我行我素,对美国人的鱼雷照捞不误。

1980年6月,一艘苏联侦察船伪装成渔船,在关岛附近海域侦察美海军舰队动向。这一天,一艘美国潜艇在训练海域进行最新研制的鱼雷试射。哪知道,这艘苏联渔船早已守株待兔,这枚当时美国最先进的鱼雷刚发射没多久,就被等候多时的苏联渔船捞走!

美国海军立即派出4艘舰艇追击,一路猛追到冲绳群岛附近海域。随后这4艘美国军舰将苏联渔船团团围住,并威胁不交出鱼雷今天就不能走!起初苏联渔船当然不理会,可随着长时间对峙,经过美国与苏联两国的紧急外交交涉。苏联人最后将鱼雷丢进了海里,苏联渔船船长还在鱼雷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用英文风趣地写道:“这枚鱼雷是被风浪吹到我们渔船边的。”

除了捞美国人的鱼雷,苏联侦察船还有更多大胆冒险的举动,甚至敢撞美国核潜艇!1981年1月,隶属于苏联北方舰队的“谢利格尔”侦察船从古巴基地出发,直接跑到了美国查尔斯顿海军基地门口。“谢利格尔”侦察船运气不错,美国的“卡尔霍恩”号核潜艇刚刚返航,这艘核潜艇与基地通讯的卫星信号被苏联侦察船截获!

美海军基地的军舰立即对“谢利格尔”侦察船进行驱离,大胆的苏联侦察船竟不闻不问,始终一路紧盯在美国潜艇,保持目视和雷达接触,甚至为此穿越波涛汹涌的维尔京海峡,“谢利格尔”侦察船差点因此被巨浪掀翻。

还有一次,“谢利格尔”号在一艘美国潜艇返回基地时,捕捉了它的声纹等特征信息。唯独不知道这艘核潜艇的确切舷号。这时疯狂的“谢利格尔”号船长决定给这艘潜艇来个惊喜!只见“谢利格尔”号不但对核潜艇进行模拟攻击,而且突然调头向2海里外正在海面行驶美国核潜艇极速撞了过来!

美国艇员一个个都吓懵逼了,纷纷跳上甲板边穿救生衣边大骂苏联人是疯子。这时候苏联侦察船终于看清了这些艇员穿着的救生衣背心上清晰的舷号——629,从而确认了这是美国的“德尼耶尔·布恩”号核潜艇。苏联侦察船这才才放慢速度,心满意足地调头走了。

1988年,苏联甚至造出了巨大的核动力侦察船“乌拉尔”号。这艘有无限航程的侦察船,可在1500公里内查明任何空天目标,至今无船可及。可惜苏联解体后,在海里白白泡了13年被当废铁卖掉,令人唏嘘不已。(图为苏联侦察船打捞的美军鱼雷)

被击落坠海的飞行员,怎么救援?各国对待飞行员战俘怎么样?

二战救援力量最强的要数美国,专用的救援飞机,驱逐舰,潜艇,鱼雷艇都大规模参与救援。海军航空兵每次执行任务前,都有告知预定的救援路线,坠海时尽量坚持到在预定区域。太平洋战争后期,在B-29空袭日本的途经路上,点状配置着美军的救援艇和潜艇,他们的职责就是挽救每一名落海飞行员的性命。一旦收到求救信号,将立即前往救援。老布什曾被击落后被潜艇救起,他的同伴被俘后,被粮食短缺的日军吃掉了。

最早成建制参与救援的是德国,德国海军和民间都大力协助,由空军负责管理指挥 ,主要装备海上救援飞机和救生艇,第一次大规模救援是在1939年,不过救助的是英军飞行员。

英军建立专用救援部队稍晚,因为英国空军主要在主场作战,其附近民间船只极多,大部分都靠民间船只捎带着救走了。

二战飞机较轻,坠海后不会立即下沉,飞机上一般装备有充气橡皮艇,飞行员也都穿有救生衣,在海面上发求救信号,静等救援就行。

二战各国对待飞行员战俘态度各不相同,纪律最好的属英军,德国的飞行员被击落后会尽量选择在英国本土跳伞而不是英吉利海峡,海峡上温度太低了,容易出现失温,英军对德国战俘很客气,不会虐待。同时德军对待英美的飞行员战俘也很客气,双方都不会扣留国际红十字会寄来的包裹,基本都能活到战争结束。

苏德之间的飞行员战俘就惨了,相互之间都够狠,不当场枪毙,也要拉去做苦役,能否活到战争结束得看运气。

美日之间也不怎么样,落入日占区的美军飞行员会尽量找到日本正规军,尽管日本是出了名的虐待俘虏;但如果被日本民众抓到,大概率会被当场打死。日军是没有搜救部队的,主要是没有这个能力;刚开始美军会好心顺带救日本飞行员,但是他们经常用手雷同归于尽,后来也就当场消灭。

1971年12月6日,印军“基尔潘”号、“库卡里”号反潜护卫舰按照指令开展矩形航线巡逻,连续3天声呐探测毫无异常,海面上连个潜望镜的踪影都没有。

“库卡里”号的穆拉上校等人开始放松警惕,开启了“休假模式”,航速仅为12节,相当于骑自行车的速度。

9日凌晨,巴基斯坦潜艇“汉果”号发现了这两艘行踪诡异的印度舰艇。

“汉果”号舰长塔斯尼姆上校看到面前的“饕餮大餐”,并没有失去理智,还是下令变更为通气管航行状态,并与敌军舰艇保持距离不变,开启雷达持续扫描跟踪,等待最佳攻击时机。

舰艇上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默默地等待“猎物”入瓮。

这一等就是12个小时,12个小时的跟踪已彻底摸清印军两艘舰艇的航行模式。

于19时,塔斯尼姆上校下令埋伏于印舰的必经之路,15分钟之后拉响战斗警报。

在距离20公里时,他命令潜艇下潜至潜望镜深度,并开启雷达扫描。

在距离3000米,潜艇潜深40米时,一枚重达1387公斤的E15型鱼雷从“汉果”号发出。

发射完鱼雷,“汉果”号立马下沉。

直到此刻,“基尔潘”号才发现有敌军袭击,赶紧启动机动行驶且当即投掷深水炸弹予以回击。

虽然第一回合并没击中目标,但机会终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经过12个小时的跟踪,塔斯尼姆早已胸有成竹,瞅准时机再次发射,这一次印舰“库卡里”号被击中弹药库。

霎时间,海域中响起一声巨响,浓烟四起,“基尔潘”号企图营救,也被鱼雷击中。

两艘舰艇均被击中,均有下沉的风险,不得不向司令部请求救援,此时的“库卡里”号上的舰员,有一部分甚至连救生衣都没穿好,最终致使18名军官在内的194名官兵阵亡。#印度##舰艇##海军#

1945年7月30日,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军舰被一艘日本潜艇击沉,幸存的数百名船员在海上漂浮数日后,又有近百人葬身鲨鱼之腹。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鲨鱼袭击事件,同时也是美国海军历史上最惨烈的海难之一。

1945年7月底,波特兰级重型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负责将大量原子弹部件运送到太平洋天宁岛上,组装后的原子弹将会被投掷在日本广岛。 当时船上的近1200名官兵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在等待着他们。

完成任务后,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继续前往菲律宾群岛,就在7月30日午夜,这艘巡洋舰被日本I级潜艇发现。日本潜艇毫不犹豫地发动了攻击,并成功地用鱼雷击沉了这艘美国军舰。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被两枚日本鱼雷击中,其中一枚击中了航空燃料库,另一枚则击中了军舰自己的燃料箱,由此产生的爆炸把巡洋舰撕成了两半。12分钟内这艘美国军舰就沉没了,大约300名海员在此过程中丧生。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上一共有1196名水手,幸存的896人深信救援工作很快就会展开。然而事实证明,接下来的四天内救援人员并没有赶来。毫无疑问,在海上的四天将是恐怖的四天。 

自从战争一开始,鲨鱼对太平洋上的美国军队,尤其是海军的危险就已经广为人知。其实在1942年7月,战略服务处(即中情局前身)就开始着手调查研制一种供海军使用的驱鲨剂的可行性。 

OSS在实验中尝试了许多化学物质及其混合物,虽然一开始进展比较缓慢,但最后发现醋酸铜和黑色染料按比例进行混合,可以有效地防止鲨鱼攻击。

有人提议将这种驱鲨剂附着在救生衣上,以防止鲨鱼靠近水中的人。不幸的是,当时美国海军并没有给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上的官兵配备。直到70年代这种驱鲨剂才被广泛使用,包括在NASA从太空返回并落在海里的设备上。 

800多名在巡洋舰沉没事件中幸存下来的船员熬过了漫漫长夜,在第二天清晨的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一副恐怖的景象:附近海面上出现了数以百计的鲨鱼鳍。 

吸引鲨鱼的是那些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爆炸中死去或受伤的船员的血,以及许多在海中颠簸的尸体。大量的远洋白鳍鲨开始在穿着救生衣、在水中上下浮动的人们周围聚集,这是最具攻击性的鲨鱼种类之一。

海里漂浮着许多尸体供鲨鱼享用,疯狂的捕食很快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鲨鱼。当数百条鲨鱼到达并吃完这些尸体时,它们把注意力转向了还活着的人。

这些幸存者很快意识到,只有聚集在一起才最有可能生存下去。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一起对抗试图靠近的鲨鱼,并互相留意同伴身后的突袭。

不过那些已经受伤的人在这些贪婪的动物面前几乎没有生存的希望了,任何流血的人都被反复攻击直到死亡。水中的人很容易成为鲨鱼攻击的目标——鲨鱼很快就把他们干掉了。

即使是那些在乘船中幸存下来并登上为数不多的救生筏的幸运儿,一切也很艰难。因为船沉得太快,人们几乎没有从巡洋舰中抢救出任何食物以及水。

此外,救生筏上的人完全暴露在阳光下,于是很快就出现了脱水现象。一两天后,一些人因为极度口渴而开始喝海水,这很快就带来了另外的麻烦。 

盐中毒使这些人变得异常狂躁,开始疯狂地四处乱撞。这不仅吸引了更多的鲨鱼,还激怒了这些凶猛的海洋动物,引起了它们攻击的欲望。

灾难远不止如此,有的人在自己快被淹没的时候会抓住其他人,力量足以把同伴也拉到海浪下面。在绝望中,一些人把刚刚死去的战友的尸体推向鲨鱼,试图吸引鲨鱼的注意力。

目前并不知道具体有多少船员死于鲨鱼袭击,有多少淹死,又有多少人因吞食海水而死亡,但可以肯定的是,4天来鲨鱼吃掉了数百人。据估计,与鲨鱼直接相关的死亡人数从几十人到150人不等。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遭到袭击时,船上共有1196名军人,最后只有317人活了下来。这是美国海军历史上单次事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至今仍是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鲨鱼袭击事件。

#兵器影像# 据报道,新加坡“迅速”号潜艇救援船的水下潜航器ROV于4月25日上午,在位于巴厘岛以北51英里处的印尼海军柴电潜艇失踪海域,发现已经沉没的潜艇船体,水深838米。

发现残骸的地点距离4月21日晚印尼潜艇失踪的坐标点以南1500码。根据从水下潜航器发回的视频图像和调查数据,潜艇艇体受到严重损坏,已经裂为三段。ROV回收了几个结构碎片和一件英制Mk 11水下救生衣,救生背心没有被使用的迹象,间接表明导致船艇及其船员死亡的紧急情况已经发生,艇员来不及逃生。

造成船员死亡的最直接原因可能是潜艇快速超过最大下潜深度后,艇体破裂。徳制209/1300型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为240米,事发水域的水深已经超过500米。

1942年11月,中国小伙潘濂于沉船后在海上漂流,靠吃生肉、喝鱼血生存了133天,创造了木筏海上漂流最长时间的纪录。他还获得了大英帝国勋章,英国皇家海军将他的故事编入了海上生存技术手册。

潘濂于1918年3月8日出生在海南岛,在1930 年代随父亲前往香港。起初,他在英国商船队上做侍应生,不过,没多久他就辞职了,因为待遇很差。

1941年,英国海军许多水手在二战中伤亡后,陷入了人手紧缺的困境。他们呼吁从中国招募更多海员,并且提高了待遇。加上日本的入侵造成香港的动荡,潘濂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加入了英国海员。

1942年11月10日,潘濂登上英国武装商船本洛蒙德号(SS Benlomond),担任食堂副管事。这艘轻型武装船从南非开普敦启航,驶往巴西沿海城镇帕拉马里博,船上有 54 名船员。

13 天后,11月23日,本洛蒙德号在巴西贝伦以东约1210 公里处被德国潜艇U -172的两枚鱼雷击中了,船在2分钟内沉没。

潘濂和大多数船员一起被带到水下,当他浮回水面时,环顾四周,他看到远处一个木筏上有五个船员。当他正要向木筏游去时,德国潜艇浮出水面并将这些人带上船,大概是对他们进行讯问,潘濂只好静观其变。

过了一会,这五个人被放回了他们的木筏上,然后,潜艇突然潜入海底,一个巨大的漩涡将木筏和其上5人吞没了。

这次船难造成54人中的53人失踪,包括船长约翰·摩尔、44 名船员和 8 名炮手。

潘濂穿着救生衣,在海上漂浮了大约两个小时后,他遇到并爬上了一个木筏。这艘8英尺(2.4米)的方形木筏上有几罐饼干、一壶40升的水、一些巧克力、一袋糖块、一些照明弹、两个烟罐和一个手电筒。

为了避免被大风暴吹走,他用一根绳子绑在手上,绳子的另一头绑在木筏上。

有限的食物和水很快就被他吃完了,他开始用救生衣和帆布雨棚收集雨水。他解开一根麻绳做钓鱼线,从手电筒里取出一根铁丝做成一个小鱼钩,从木筏上挖出一个钉子弯成一个大鱼钩。他用压碎的饼干卷成糊状作为诱饵,当钓到小鱼后,他就用它来诱捕更大的鱼,然后生吃或晒干来吃。

有一次他钓到了一条鲨鱼,但当潘濂把它拉上木筏时它袭击了他,他最终用一个装着海水的水壶把它打死。然后用罐头的盖子当刀把它切开,并从它的肝脏中吸出血液,鲨鱼肉则让它们在阳光下晒干。

在海上漂流的日子里,他只能看天喝水,当长时间没有下雨的时候,就靠喝鱼类的血解渴。

除了要看天的“脸色”,危险和意外时有发生,有一次,一场大风暴把他的鱼、饮用水都冲走了。幸运的他后来抓住了一只海鸥,靠它的肉和血来勉强维持生存。

有几次他遇到其他船只通过,第一次是一艘身份不明的货轮,尽管他能熟练地用英语求救,船员看到了他,但没有救他,甚至没有回答他。潘濂猜测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亚洲脸孔,被他们误认为他是一名落难的日本水手(当时日本正是邪恶轴心国之一)。还有另一种解释是德国潜艇经常在木筏上设置“幸存者”作为陷阱,一旦有救援船停下来,会被德国人击沉。

后来一架美国海军巡逻水上飞机看到了他,并且在木筏附近的水中投下了一个浮标,作为救援的坐标。不幸的是,一场大风暴将木筏吹离坐标了,他再次错失被救援的机会。

他也曾被一艘德国潜艇发现,该潜艇一直在进行射击训练,也没有救他。

起初,他用绳子打结来计算日子,但后来认为计算日子没有意义,就开始通过月圆月缺计算月份。

在经过令人难以置信的133天海上漂流之后,三名巴西渔民发现了这艘木筏。

潘濂瘦了9 公斤,但在医院住了四个星期后完全康复了,稍后英国领事安排他经迈阿密和纽约返回英国。

在潘濂去世前,当被告知没有人比他在海上的木筏上存活更长时间时,他回答说:“我希望没有人必须打破它”。

然而,从那以后,人们在海上失踪的时间更长了:从 2005 年到 2006 年,三名墨西哥水手乘坐一艘渔船在太平洋漂浮了 10 个月。

再后来,来自萨尔瓦多的一个渔民在海上漂流了439 天,从墨西哥漂流到马绍尔群岛。

不过,直到今天,没有人打破潘濂在救生筏上的海上漂流时间纪录。

他在海上漂流的经历使他立即成为名人,1943年 10 月,他被英国乔治六世国王授予大英帝国勋章,以表彰他非凡的意志与毅力。英国皇家海军还将他的故事编入了海上生存技术手册。

二战后,潘濂决定移民美国,但中国移民的配额已经没有了。不过,由于他的名声和参议员沃伦马格努森的帮助,他获得了特殊的豁免并最终获得了公民身份,于1944年定居美国。

潘濂于1991 年1月4日在布鲁克林去世,享年 72 岁。

图1:潘濂

图2:潘濂为英国皇家海军重现海上情景

图3:刚刚获救的潘濂

图4:潘濂乘坐的本洛蒙德号商船

图5:1943 年,美国海军少将Julius Furer向潘濂赠送了一面钢化玻璃信号镜

图6:德国U型潜艇

#韩国社会#【载有四名中国船员的韩国渔船发生倾覆事故】

当地时间20日,一艘载有4名中国籍船员的韩国渔船在独岛(日本称竹岛)东北方向168公里的公海发生翻船事故。韩国海警于21日,在事故船舶内的驾驶室中发现了1名遇难者的遗体。

据韩国海警方面称,他们从当天上午6时30分开始在事故船舶内投入了14名潜水员对失事船舶的船体进行了搜索。

在此过程中,他们在驾驶室中发现了一名船员的遗体。而在上午7时21分,进行搜索的韩国民间渔船在附近海域救助了失事船只的两名中国船员,被发现时两名中国船员极度虚弱。韩国海警当场调动直升机将他们送往了位于郁陵岛的医院进行救治。

据悉,两名中国籍船员在没有穿救生衣的情况下,在公海上坚持了15个小时。

据韩国海警方面透露,该失事船只于20日下午2时24分在独岛东北方向约168公里的公海上发生翻船事故。该渔船为72吨级渔船,事故船只有4名中国人、2名印度尼西亚人等6名外国人。以及船长朴某(62岁,浦项市)、船员金某(54岁,闻庆市)和安某(65岁,蔚珍郡)等3名韩国人。

韩国搜救当局动员海警和海军舰艇共4艘、直升机3架、飞机2架、民间渔船2艘、官方船只2艘等,正在寻找剩下的6名失踪者,日本海商保安厅1艘舰艇也在协助搜救。

“中国人,不救!”1942年,一艘货轮经过大西洋看见一个求援的中国水手,拒绝救助,却给了中国水手创造奇迹的机会!

 

这个中国水手是海南人,名字叫潘濂。他在英国船只“贝洛蒙”号上工作。

 

二战时的一天,正在大西洋上运输物资的“贝洛蒙”号,不幸被德国的两枚鱼雷击中。潘濂见状,麻利地穿上救生衣跳海逃生。

 

幸运的是,在海中漂浮了近2个小时后,他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小木筏,于是拼命地向小木筏游去。

 

潘濂上了小木筏后用桅杆和帆布搭了一个顶棚。更加幸运的是,他还在小木筏上还发现有一个铁箱,打开一看,他如获至宝。原来,这个铁箱里有淡水40升、还有一些压缩饼干、巧克力、罐头,以及信号弹和手电筒。

 

就这样,靠着这有限的资源,潘濂得以继续漫无目的的在茫茫大海漂流。

 

可惜,这些食物很快就用完了,为了获取淡水,潘濂就用帆布接雨水,然后收集起来,灌到空的罐头瓶里。

 

食物吃完了,他就用废手电里面的弹簧做成鱼钩,用贝类当鱼饵,钓到一些小鱼来充饥。

 

可是这些食物根本不够填饱肚子,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潘濂想了一个办法,用小鱼做鱼饵钓一些更大的鱼。由于小鱼腥味重,果然吸引来很多的鱼,甚至还有一条大鲨鱼。

 

面对大鲨鱼潘濂不但不怕,反而有点小兴奋。

 

他耐心的观察着大鲨鱼,就在大鲨鱼张开大嘴要吞鱼钩时,他用事先准备好的桅杆,朝大鲨鱼猛地用力砸去,一下、两下、三下……

 

小木筏也随着潘濂与大鲨鱼的搏斗,剧烈晃动,差点把把他甩到海里。

 

即便如此,潘濂也没有放弃,他趴在小木筏上,依然用力猛地砸大鲨鱼的脑袋,直到大鲨鱼放弃挣扎,不再用力折腾,他才把大鲨鱼拖到木筏上。

 

这时,潘濂虽然已经累的上气不接下气,但他还是抓紧时间用罐头盒的铁皮剖开鱼腹,将鱼血收集到进空的罐头盒里,然后顾不得浓重的血腥味,一饮而尽,因为他实在太渴了。

 

有了点精神后,他担心巨大的鱼腥引来其它的大鱼,赶紧划着小木筏离开这里。之后,他把大鲨鱼切成小块,晒成鱼干,留着慢慢吃。

 

就这样,他在大海上继续没有方向的漂。

 

为了记录时间,他采用了结绳计时法。有一天,他数着木筏上系的绳结,10天、20天、60天,竟然过去了这么久,还要这样多久呢?

 

正当潘濂感到非常迷茫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了救命的希望,一艘货轮使了过来。兴奋的潘濂立刻一边挥手,一边拼命地大喊:“救命啊,救命啊!”

 

终于,货轮越来越近,彼此能够看清对方的面貌了,不料,货轮上的人却说:“这个人是中国人,不救。”随后货轮就扬长而去。

 

无限的希望,一眨眼就变成了彻底的失望,潘濂感到天都要塌了下来,但他很快振作起来,继续在大海上漂泊。

 

最困难的时候,他靠捕捉停在木筏上的小鸟,喝鸟血来充饥。甚至他不再记时间,以此来减少精神上的压力,他更不敢着实的睡觉,因为担心一觉醒不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有美国飞机发现了他,并投下了浮标,然而,他还没有等到援救人员的到来,大风暴就袭击了投浮标的这个区域,巨大的海浪将浮标卷走,他又一次失去了被救的机会。

 

好在上天眷顾他,就在他不知还要多久才能看到大陆时,忽然他发现海水的颜色好像没有那么深了,还能隐隐约约看见远处的渔民,他兴奋地划着小木筏,拼命向渔民驶去。

 

原来,这里是巴西海岸,最后,好心的巴西渔民把体力不支的潘濂给救了,至此,他在海上已经漂泊了133天。

 

紧接着,潘濂被送进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之后,在英国领事馆的安排下,他返回英国,并且获得了英国国王授予的大英帝国勋章。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皇家海军对他的经历,感到非常震惊和钦佩,了解他的生存过程后,他们对这些生存技巧视为珍宝,将这些技能写进了皇家海军手册里,有同样做法的,还有美国海军。

 

潘濂打破了救生筏海上漂流记录,被称为“中国鲁滨逊”。

 

无数次的绝望又无数次的燃起希望,最终靠着勇敢、智慧、坚韧、顽强,绝地搏生,在海上漂流了133天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不得不说,潘濂是一个传奇!

 

作者:岁寒傲蕊

编辑:剩草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在头条搞创作#

1999年11月24日,一次改签,让一女子登上了死亡之船,亲历二十世末中国最大的海难,不会游泳却成为海难中唯一的女幸存者。

 

提起海难,我想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起的便是泰坦尼克号客轮撞击冰山沉没一事。实际上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也发生过一起特大海难,死亡率甚至比泰坦尼克号事件更高,船上302人只活下来了22人,经济损失高达9000多万,此事故被称为烟台11·24特大海难。

 

22名幸存者中只有一名女性,名叫董颖,这天她与好友解芳结伴从青岛赶到烟台,原本是打算乘坐中午12:30分的快艇票去大连游玩,结果因为天气原因,两人在赶到码头才得知快艇停运了。此行对两人来说十分难得,所以即便是下着雨刮着风,她们也要去大连玩。无奈之下,她们只好改签了山东航运集团的“大舜”号滚装船。

 

下午13:30分,大舜号正式起航,奔波了很久的两人不久就进入了梦乡。可好景不长,两人就在一阵摇晃中惊醒,董颖发现此时的雨虽然小了不少,但是风却越来越大,导致浪又高又猛。看着窗外波涛汹涌的海面,董颖的心里很是不安。好在船上工作人员展现了优秀的职业素质,及时安抚每一位乘客,因为风浪而骚动的人群也渐渐安静了下来。

 

16:30分左右,船上突然响起了警铃,乘务员员大喊货舱着火了,让乘客穿上救生衣。董颖、解芳两人是第一次坐船,在别人的帮助下穿上了救生衣,走出了船舱,到甲板上集合。

 

不少乘客都在协助船员灭火,不料火势却越来越大,一直到晚上21点多,都没能灭掉。与此同时,船身渐渐倾斜,几小时后便倒在了汪洋之中。海水涌入船舱,乘客纷纷聚集在没水的地方。

 

“轰”的一声巨响,船体突然裂出一道2米宽的大缝,董颖身边的解芳恰好掉了下去,瞬间就被海水吞噬。

 

董颖大声哭喊着解芳的名字,但也无能为力,这时一个巨浪导致船舱中涌入了更多的海水,董颖只能收起悲伤,立刻爬到紧挨天窗的上铺,疯狂的砸着窗户,数分钟后,海水的压力加上长时间的捶打,窗户终于碎了,董颖被海水冲出了船舱外,因为有救生衣,她飘在了海面上。

 

不久之后,董颖被几名落水者坐着的救生筏拽到了船上,当时船上有5人。小小的救生筏在汪洋大海上犹如一叶扁舟,随波漂浮。不知等了多久,5人终于看到了海军赶来救援的船只。

 

因为风浪太大,救援船只不能接近救生筏,只能远远地抛出绑有救生圈的绳子,救生筏上有三人先后登上了救援船只,脱离了险境。

 

就在董颖刚刚抓住救生圈时,一个大浪打过来,将救生筏冲出数十米远,身旁的男人也被海浪卷走。紧接着又一巨浪将救生筏掀翻,董颖掉入海中。强烈的求生欲望让她死死地抓住救生筏的绳子上,过了很久很久,董颖随着救生筏飘到了沙滩之上,被一个渔民救了。

 

据亲临救援的海员说,他当了20多年的海员,都没见过那天那么大的风浪。救援船只距离半沉的大舜号最近的一次只有十米,但因为大风,就连抛缆枪都打不过去,给救援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当时大舜号起火时,就向上级发出了求救信号,出动了17艘船只前去救援,可因为海上阵风10米,浪高5米,导致救援船只行进困难,进度很是缓慢。在救援人员看到大舜号之时,船体已经倾斜,有几十名乘客看到有船来后奋力向这边游,最终只救上来一人,此人还是一名退役海军。

 

大舜号是在24日晚23:50分烧毁沉没的,救援打捞行动一直持续到了28日上午。

 

事故发生后经过调查,此次海难事故的原因是船载车辆超载,固定的不结实,造成油箱受到碰撞起火。同时,船长也有操作不当的情况,再加上恶劣的天气条件,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导致了这样一场悲剧。

 

此次事故之后,相关部门完善了相关规定,类似的恶劣天气船只不得出航,避免事故的发生。#海难##社会#

伊朗“哈格”号补给舰在自家门口起火沉没,作为伊朗海军最大的军舰居然在阿曼湾出现这种大事故,要是说意外起火估计没人信吧?

当地时间6月2日,“哈格”号补给支援舰在阿曼湾伊朗港口贾斯克附近起火沉没,伊朗方面没有透露沉没的具体原因。按照伊朗方面的说法,约凌晨2点25分大火开始燃起,虽然消防人员试图控制火势但最终无能为力。视频照片显示,身穿救生衣的水手们正在撤离船只,背后的大船已经成为大火球,不过所有船员都安全上岸。

“哈格”号补给支援舰,满载排水量超过3.3万吨,可以携带燃料、饮用水、食品,以及弹药等物资。武备方面可以搭载2架直升机,还可以搭载小型登陆艇,最新改装还装备了76毫米火炮和23毫米高射炮,又有点像小型登陆舰的感觉功能有点多。

这艘船是巴列维王朝时代向英国订购,以伊朗目前造船能力无法承建类似舰艇,现在突然沉没对于未来伊朗海军远洋作战能力将造成较大影响。前些天巴以爆发激烈冲突,这其中就有伊朗的身影——至少对哈马斯进行了技术支持,如今腾出手的以色列来个小报复,在伊朗家门口弄艘船问题应该不大,特别是神通广大的“摩萨德”手段众多也许这也就是其杰作。

2001年1月,渤海海面妖风四起、大雪纷飞,气温已达-13C,“鲁长渔3046”号渔轮被困海驴岛附近海域,10名船员缺衣少食,随时都有被冻僵的危险!

1月15日凌晨0时50分,救助命令迅速由烟台救捞局基地传到了正在荣成龙眼港待命的“德洋”轮。船长孔志勇一声令下,“德洋"轮迅速进入紧急救助程序,各部门各就各位,备车、备舵、解缆,“德洋”轮昂首离开龙眼港码头,向难船方向驶去。冒风雪,迎巨浪,“德洋”轮年轻威武的身影,是那么豪迈、那么壮观。

虽然是7至8级、阵风9级的狂风,虽然是4至5米的巨浪,虽然是船体横摇40多度,但训练有素的船员却没有丝毫的胆怯,井然有序地准备救助器具,准备救生棉衣、棉被,准备遇险船员休息的床铺。由于气温已达-13C,驾驶台前窗玻璃被厚重的冰层封住,孔船长不顾寒风巨浪,打开驾驶室两侧舷门,不断往返嘹望指挥。

2时38分,“德洋”轮到达现场。因天黑、雪大、水浅、礁石多,“德洋”轮只好在距海驴岛约600米处停留,准备放救生艇施救。水手长带领大家艰难地把救生防护网放至两舷外,但由于船体剧烈摇晃,经多次努力,救生艇却怎么也放不下,只好暂在附近守护,等待救助时机。

此刻,细心的孔船长大声告诉船员们,打开船上所有的灯,哪怕遇险渔民能看到一丝灯光,也会知道有人在救他们,也会增强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心!另外,请大家集思广益,看看有没有别的施救方案!

天渐渐亮了,狂风好象有意要与船员们叫劲一样,仍肆虐不止。连续的颠簸,许多船员脸色腊黄,已经吐于净了胃里所有的东西;厨工想为大家做点饭,水刚下锅,就被晃了出来;泡方便面的搪瓷杯早已不知滚到了哪里;冰箱桌椅板凳全倒在一起......。即使这样,“德洋”轮的船员们也没有倒下,仍坚持着集结在各自的岗位上,等待着出动救助的命令。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远处10名渔民还在刺骨寒风中期盼生命的救星。

11时左右,海军北航某部前来救援的直升机因恶劣的气象条件、海驴岛礁石陡峭的特殊地理环境等众多不利困素,而无法靠近施救,盘旋20分钟后,返航加油,准备实施物资空投等方案。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孔船长一边根据直升机提供的情况,一边用望远镜观察难船及周围地形,一个新的救助方案形成了。

12时35分,“德洋”轮按船长指令迅速向海驴岛另一侧的一个小旅游码头移位,但码头水深不够,“德洋”轮根本靠不上,只好在较远处定位。现在只能放救生艇登岛救助了。孔船长知道船舶在横摇40多度的情况下,放艇是十分危险的。强行施放,会导致船与艇强烈碰撞,损坏救生艇;即使勉强放下,也会出现艇翻人亡的后果。怎么办?10名渔民兄弟已经被困孤礁近10个小时,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一旦发生人命伤亡,那将是“德洋”轮最大的遗憾,孔船长暗暗下了决心。

恰好,此时风力有所减弱,再加上此处背风,船舶摇晃程度稍有减轻,船长果断下令,放救生艇送救助人员到旅游码头,然后爬上海驴岛峭壁,用绳索把遇险船员拉上来。大管轮霍振旅华、 水手长宋夕山率先跳到艇上,向船长请战:“船长,你放心,这是我们‘德洋’轮出厂后的第一次救助,也是我们烟台救捞局新世纪的第一次救助,我们会好好打响这一炮的。”

“就是最后气象再恶劣,我们把自己留在难船礁石上,也不会落下一名渔民兄弟的。让我们一起去吧。”其他船员争先恐后地想跳到艇上。孔船长激动了,一时间默默无语,还有什么比这更朴实的言语。

孔船长迅速稳定自己的情绪,“船上还有工作要干,大家不可能都去。水手长操舵,大管轮开艇机,‘鲁长渔3047’轮上的5名熟悉礁石地形的当地船员,做为第一批救助人员先过去。大家系紧救生衣,要用你们最好的驾驶技术,保证艇不毁、不翻,而且你们都必须给我好好地活着回来!”孔船长下了硬命令。

一个涌浪过去,放艇人员看准时机,快速按动放艇电机开关,就在艇降至海面的瞬间,挂艇钩被快速摘掉,大管轮加大油门,救生艇一下子驶离“德洋”轮。“漂亮!”孔船长喊了一声,目送救生艇载着救助人员,载着遇险船员的希望,向海驴岛旅游码头驶去。

14时42分,救助艇返回后,大副李俊样、三副许锡杭、水手刘锐等5人作为第二批救助人员携带棉衣、棉被、方便面等再次登艇,驶向旅游码头。救助人员把索具丢给遇险船员,他们互相帮助,将绳子缠到腰上,大家齐心协力,艰难地将10名遇险船员从礁盘上拉到海驴岛山顶,并陆续把他们搀扶到旅游码头上。

一次,两次,三次.....风仍在刮,浪仍在打,救生艇上结满了冰,救助人员站不稳,坐不住,只有跪在舱里,趴在艇甲板上。身下的海水,结成冰化了,又结成冰,那种彻骨透心的凉,令他们麻痛难忍。但他们互相捶拳,喊几声,咬咬牙,就又冲了上去。直到14时22分,经过先后7次运送, 10名遇险者全被成功送上“龙眼港拖2”号,继而被送到龙眼港接受治疗。

1945 年7月30日,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航母刚刚完成一项重要任务:运送轰炸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组件。

 

这是一项绝密任务,舰上的普通士兵对于他们到底在运送什么毫无不知情。

 

“谣言开始四处流传。大家打赌,赌那个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从新型飞机发动机,到麦克阿瑟的香味卫生纸,说什么的都有。”一名老兵一边轻松地回忆,一边说。

 

在这个任务之前,当时很多舰上士兵认为战争已经快结束了,但他们还是被安排执行最后一项任务。但是,就是这次任务要了大部分人的命。

 

当时,舰上所有士兵都认为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是一艘幸运之舰。1942年2月首次参战,就击落了18架双引擎日本轰炸机中的16架。

 

此后大部分时间里,主要任务是护送美国舰队。它还在硫磺岛登陆和轰炸冲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冲绳期间,舰体受了伤,被迫返回夏威夷维修。

 

 这次任务执行完后,所有人在返回途中都非常平静,因为战争到了这个阶段,大部分人感觉他们已经接近胜利了。“事情非常安静,”一位准将在谈到太平洋时写道。“日本人已经走投无路了,没什么好担心的。”

 

按照计划,他们要穿越菲律宾海,回到菲律宾整修,但是舰上的1195人根本没有想到,就在菲律宾海,灾难会降临到他们头上。

一艘日本潜艇悄然在他们周边活动,而美国海军也知道这个潜艇的存在,却没有警告他们。

 

1945年7月30日午夜刚过五分钟,日本潜艇向这艘毫无防备的船只发射了六枚鱼雷。第一颗鱼雷击中了舰体的右后方。第二次击中航母中间,点爆了航母的油箱。

 

“爆炸非常猛烈,直接把我从应急舱铺位崩下来,不久之后又发生了另一次爆炸……我相信是船头迅速下降引起的波浪把我吸进了水里……在几秒钟后,我感到热油和水从我的脖子后面掠过,环顾四周,听到嗖嗖声,什么都不见了……天很黑,我能听到人们呼救的声音。”一个老兵回忆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

 

这是美国海军历史上最严重的沉船事故之一,当时还有300名美军被困在舰体上。其他人在跳船之前设法抓住了几只木筏,而其余的则身穿救生衣保持漂浮状态。

 

最后幸存下来约有900多人等待救援。然而,这艘船的三个遇险信号被三个海军指挥官忽略了,因为一位认为这是日本人设置的陷阱,另一位要求不要打扰,第三位喝醉了。

 

此外,由于海军后来将通信错误归咎于任务的保密性,他们未能在第二天如期抵达目的地,也无人报告失踪。

此后,近1000名幸存士兵在等待救援。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热带灼人的阳光,这已经够致命了。

三等信号员保罗·麦金尼斯依然记得当他漂浮在海中等待救援时,太阳是何等的毒辣,像“把头伸进镜子中间的洞里”。无奈之下,水手们开始喝盐水。

然而让他们害怕的并非阳光,而是鲨鱼。

闻到血液味道的鲨鱼,成群的盘旋在他们上方,而落水的美军毫无反抗之力,只能任其猎食。

 

“你可以看到鲨鱼在周围盘旋、猎食。然后时不时地,他们像闪电一样,抓住一个水手,直接拖下水。”一个美国海军士兵回忆。

 无数鲨鱼在漂浮的人周围盘旋,随意挑选无助的水手。一名机械师回忆说,他别无选择,只能“看到鲨鱼吃掉你的同伴”。

 

“我们有一个货网,上面有塑料,上面大约有15名水手,突然间,有10条鲨鱼撞到它上面,什么都没有了。这种情况一直在继续。”

 

直到三天后,美军飞行员才在例行巡逻中发现幸存者。当时估计近千人在爆炸中幸存,但是在数不清的鲨鱼围攻下,最后只有316人获救。

1971年12月,一艘巴基斯坦潜艇闯入印度军港,成功击沉一艘护卫舰,194名印军身亡,潜艇躲过36次围攻与156枚深水炸弹后,全身而退!

 

1971年11月,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后,印度海军一度击沉十多艘巴方舰船,并利用航母等先进装备封锁了巴方的所有海域,巴方深思熟虑后,派出常规潜艇“汉果尔”前去印度军港,打算给他们留一个记忆深刻的教训。

 

12月2日,潜艇在印度孟买湾的第乌港附近,监听到了两个无线电信号,显然有两艘印度军舰正在紧急出动,潜艇本想一路尾随,但是由于水下速度太慢,最终让这两艘印度军舰顺利逃脱,巴方潜艇只能继续潜伏。

 

次日凌晨,另一群印军舰艇蜂拥而出,由于对方人多势众,潜艇立刻实施无线电静默,在水下悄悄看着大批舰船从自己的头顶上匆匆掠过,印度人却浑然不知。直到潜艇重启无线电,通知总部印军舰船的动向,印度人截获潜艇信号才不安起来。

 

印军司令部突然想起,水面舰船和侦察机曾汇报,在附近海域发现潜望镜,刚开始没人相信巴方潜艇能够突出重围,并胆敢到印度军港串门,现在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他们立刻派出“库克里”和“基尔潘”护卫舰前去搜索。

 

潜艇很快发现印军的意图,于是潜入深海守株待兔,令人惊讶的是,印军的两艘驱逐舰根本没把潜艇放在眼里,竟然执行未做任何规避动作的直线航行,这也实在太嚣张了,艇员们怒不可遏,决定让印军好好长点记性。

 

19时30分,潜艇上浮到一定深度后,启动雷达搜索,发现这两艘驱逐舰距离自己9800米,于是在声呐的引导下,立刻跟他们相向而行。半个小时后,潜艇终于接近目标,并在水下40米找好最佳的攻击位置。

 

随着艇长一声令下,一枚L-60鱼雷呼啸而出,朝着“基尔潘”护卫舰疾驰而去。声呐兵静耳聆听,却没有料想中的爆炸声出现,看来这枚鱼雷已跟“基尔潘”护卫舰擦肩而过,印军却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吓得魂飞魄散。

 

舰长回过神来,毫不犹豫地命令士兵往海里狂扔深水炸弹,同时开足马力全速离开,也不管潜艇到底有没有被震到。“库克里”看着“基尔潘”护卫舰落荒而逃,心中万马奔腾。“库克里”加速前进,打算将潜艇一举消灭。

 

然而潜艇就像猛虎一样蛰伏在海中,早已测算出“库克里”护卫舰的航行路线,五分钟后,潜艇瞄准护卫舰射出第二枚鱼雷。“库克里”舰长穆拉看到鱼雷冲来,一边沉着地命令士兵全力规避,一边赶紧发出求救信号。

 

护卫舰在巨大的惯性与离心力的作用下,发出“吱吱吱”的巨响,然而为时已晚,随着“库克里”号护卫舰的储油舱被击中,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响起,护卫舰不可避免地开始下沉,士兵们赶紧劝说舰长一起离开。

 

此时还有一个小舱口可以逃生,舰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救生衣让给一名士兵,将他一把推出舱门,并大声喊道:“你们赶紧走,别的都不要管!”

 

士兵们拼命游出一段距离后,回过头来看到舰长叼着一根雪茄,抓着栏杆,很快跟护卫舰一同沉入了大海。一时间,“库克里”护卫舰共有194名官兵身亡,其余67人获救,这是印度海军成立以来最悲伤的一天。

 

“汉果尔”潜艇创造了二战以后潜艇击沉护卫舰的首个记录,一直保持了十年,直到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英国潜艇击沉阿根廷巡洋舰。正在逃离战场的“基尔潘”顿时傻了眼,不得不赶回来为“库克里”复仇。

 

他们鼓足勇气摸到潜艇的大致位置后,再度狂扔深水炸弹,潜艇则冷静地瞄准“基尔潘”护卫舰,猛地射出第三枚鱼雷。一看到鱼雷冲来,“基尔潘”立刻慌了神,赶紧不顾一切地全速躲避,然而主机舱还是遭受重创,最后被拖回海军基地。

 

潜艇本可以乘胜追击,将“基尔潘”彻底解决,但这里毕竟是印度军港,还是得认真考虑怎样才能全身而退的大问题,“汉果尔”潜艇见好就收,果断撤离战场。印军高层得知自己的护卫舰一沉一伤,气得暴跳如雷。

 

他们立刻执行“费尔康行动”,集合了海空军的反潜力量,紧急出动各类反潜舰艇、“海王”反潜直升机与“贸易风”固定翼反潜机等,对这艘深入家门口的巴方潜艇展开大规模围剿,看样子印军志在必得。

 

接下来的数天里,凡是“汉果尔”潜艇浮出水面充电,立刻会被印军的反潜机发现,顿时反潜大队气势汹汹地蜂拥而来,幸好潜艇的躲藏能力非同一般,他们在印军昼夜不停地袭扰下,竟然奇迹般地返回了卡拉奇。

 

谁能想到,回家的路上,“汉果尔”潜艇成功躲过了印军的层层围堵,包括36次袭击与156枚深水炸弹,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葬身海底。“汉果尔”潜艇能够带着辉煌战果安然无恙地返回,是巴方海军从未有过的壮举。

 

12月18日,“汉果尔”潜艇的官兵们,在卡拉奇的码头上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他们不但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而且凭一己之力将印度海空军力量牵制了整整四天,迫使印军取消了原定12月10日对卡拉奇的攻击。

 

“汉果尔”艇长获得巴方第2枚“勇敢胸章”,其余23名艇员也获得了各种勋章与奖励。

1942年11月,德国潜艇在大西洋击沉了一艘英国商船。落水者中有一名中国船员,他在海上漂泊数月,两次遇到货轮,但是对方看清他的样子后,立刻大呼“别救”。

这个中国船员名叫潘濂,来自海南的一个渔村。潘濂从小习武,这不仅使他的身体比一般人健硕,还培养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1939年,英国向德国宣战,由于船只不够用,征用了大量商船。随后又发现水手急缺,于是开始招募水手

由于家里太穷,养不活那么多孩子,18岁的潘濂被父亲托人送去当水手。渔村家的孩子,别的可能不行,但是海上的一些事情还是懂得一些的。

果然,潘濂很顺利地通过考核,成为了一名二等侍应生。接着,他被分配到商船“贝洛蒙”号上,负责往大西洋航线运送物资。

11月23号,整个航程已经过去大半,“贝洛蒙”号什么情况都没遇到。船上充满了乐观的气氛,再过不久他们便可以靠岸了。船上的人都在聊着下船后去哪里潇洒,全然不知危险已经在靠近。

就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一艘德国的U172潜艇已经盯上了他们。“碰”,一枚鱼雷击中了“贝洛蒙”号,船上立刻起火。船上的人慌成了一团。

潘濂临危不乱,他明白这艘船肯定是要沉了,第一反应便是去找到救生衣穿上。“碰”,紧接着第二声爆炸响起。

猝不及防之下,潘濂落入水中。中途的情况十分混乱,他只记得自己在不断挣扎。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贝洛蒙”号早已消失,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德国潜艇也不见踪迹。要不是四周散落着各种木板、木箱、还有铁皮,他以为自己在做梦。

潘濂开始思考如何求生。好在他穿着救身衣,可以比较从容地寻找求胜机会。不一会,他发现了一支无人的救生筏。于是他奋力游了过去。

这个救生筏是用大量木板拼成“井”字的样子。配有一个简易风帆,船上有两个大铁皮箱子,存放着一些求生必备物品,包括140升淡水,10个牛肉罐头、6盒压岁饼干、5罐炼乳、两磅巧克力、2发信号弹、一个手电筒。

这些东西如果省着些用,足够他熬过半个月了。在茫茫大海上,想要求生,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熬。熬得越久,获救的几率就越大。

为了能够生存得更久,潘濂并没急着乘坐救生筏离开,而是多次下水,从附近捡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模板、缆绳、帆布以及其他一些他认为有用的东西。他明白,一旦离开了这里,就很难再获取有用的物资了。

等他觉得准备充足后,便驾驶着救生筏离开了。

几天之后,他发现了一个问题:船上的食物不足。这些罐头还是留着救命的时候吃更有用,于是他开始想方设法获取食物。

茫茫大海上,除了钓鱼,也没别的选择了。他将部分缆绳拆开,做成细细的吊线。接着把手电筒里的弹簧拆下来,弯成鱼钩。将它们系在一根细木棍上。这样,一个最简易的钓竿就完成了。

至于鱼饵。他发现救生筏外沿附着着一些贝类,海里的鱼时不时跳起来啃食它们。于是他将贝壳撬开,弄出里面的肉做成鱼饵。

很快,他便钓上来好几条鱼。不过他也发现了新的问题:这鱼钩只能钓到小鱼,小鱼除掉内脏、骨头,其实没多少肉。

潘濂从船上拔出一枚大号钉子,又长又粗。他将钉子磨尖,又将其慢慢弯成钩子,再配合麻绳,做出了一个大号鱼钩。

他用小鱼的内脏做鱼饵,想要钓一条大鱼。万万没想到,他钓上来一个不得了的东西。竟然是一条小鲨鱼。

鲨鱼的凶猛,我们已经在不少电影中见识过了,那可不是人类可以力敌的存在。不过当时潘濂别无选择,他放掉鲨鱼,就会饿死,他放手一搏,输了是死,赢了却能继续活下去。

人面临绝境的时候,可以激发出巨大的潜能。潘濂拿起一块钉着钉子的大木板就使劲往鲨鱼头上砸。木板断了,他就用拳头继续击打鲨鱼的头部,硬是将鲨鱼敲晕过去。

接着他将鲨鱼拖到救生筏上,将鲨鱼血喝掉,来补充水分和盐分。接着用铁片将鲨鱼肉切片,将鱼片挂在绳索上风干,以便慢慢食用。

就这样,他熬了几个月。期间遇到过两艘商船,但是这些欧洲“绅士”们一看清他的样子,立刻调转船头,从旁边开了过去。后来他才知道,仅仅因为他是亚洲人。

还有一次,他看到一架飞机飞过。于是他发射了信号弹,可惜飞机当时有任务在身,只丢下了一个浮标做记号。而浮标却在一场暴风雨中被摧毁了。

随着一天天过去了,他越来越绝望。更糟糕的是,由于长期吃不到正常食物,他的身上开始出现水肿,有些地方甚至溃烂了。

就在他以为人生要结束的时候,一艘渔船发现了他。好心的船员将他救了上去。原来,洋流将他送到了巴西。

在巴西,他休养了一个月才得以恢复,他总共在海上漂流了133天,创造了世界纪录,被人们称作“中国的鲁滨逊”。

他的人生也因此改变,他受到英国国王的接待,并颁发给他一枚勋章。英国皇家海军甚至聘请他去教授海上生存,并据此编写了一份求生小册子。很多人因为他的经验而获救。

当他接受英国《帝国新闻》采访时说道:“我的经验证明,至少在大海上,中国人不比其他国籍的水手差。希望以后不会有人因此被区别对待,错过求生的机会。”

本文海军救生衣(海军救生衣保质期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