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7月28日到7月30日,对于别人来说,是最平凡的三天,可对于我来说却是思想上的一次质的飞跃。这三天,我有幸参加了“突围与重构——拥抱‘深度课改时代’”第十届“新经典”大讲坛之数学教师暑期高端研修班。经过三天高强度的“头脑风暴”,让我们跟随数学大师们的脚步,去寻找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深度变革的黄金分割点!

短短的三天,我听了15个专题讲座,了解了多位特级教师介绍的各式新课程,如:第一天的培训有张宏伟特级教师的“全课程”,杨玉翠特级教师的“QCC”(问题—合作—对话)课堂,贲友林特级教师的构建“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牛献礼老师的《以课程视野重建课堂》,李军老师的《“小课题研究”:释放学生的潜能》,仲广群特级教师的“助学课堂”,还有第二天的培训有吴正宪老师的《坚守儿童立场,创设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吴亚萍老师的《激活数学知识,习得智慧方法》,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埋下终身发展的种子》、曹培英老师的《“核心素养”的学科落实路径》、蔡宏圣老师的《“再创造”:数学史料的学科价值》。第三天的培训有陈培群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滋养智慧》、陈燕虹的《绘本有味,数学好玩》、刘善娜的《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施》,有邹海连的《亲历英国的数学教育》、唐彩斌的《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秘密》, ……虽然他们介绍各自的教学模式,可是在他们不同的教学模式下,我发现都有惊人相似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一节好的课,应以学生为主

贲友林老师在讲构建“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中,说到这样一句话,让我感触较多“改变我们的课堂,从教师少说话开始”。回顾我的课堂,好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我讲的多,学生说的少。正如特教们所说的:孩子们都在我们的被动下学习,怎么能学的好呢?怎么会爱上学习呢?我常常也迷惘,我不敢放手给孩子们,怕偏离课堂,怕完成不了学习任务。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很多,你不放手,你怎么能知道孩子们的能力有多强呢?只有大胆的放手,你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如何才能构建“学为中心”数学课堂呢?聆听了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我认为这三点特别重要:

(一)让学生有准备的学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打无准备的仗。在学习每个新知识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做好充足的预习,当然这个预习不是就是让学生看看书上的内容,老师要为学生设计好“预学单”。让孩子根据你提出的问题,认真的预习,并及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二)让学生在深层互动中学

好的课堂,应该是“提问、补充、质疑、辩论、反驳”的课堂,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一次次的思维碰撞,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形成各种技能。

(三)让学生在“研究性练习”中学

探索性的题目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去探索,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在此过程中,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一步步完善这个过程,学生们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成就感。

二、好的作业设计,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作业是每个学生每天都要经历的一件事,可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那怎样才能让它变的快乐呢?听了浙江奉化实验小学刘善娜老师的《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给了我不少启发,我们确实应该要改变我们自己,不要让学生每天都在机械中度过。

(一)减少批量式解题作业

严格控制批量式解题作业,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这部分作业可以选择不做,他们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题目去研讨。这样既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坚持“小量恒定”作业的运行

每日一算和每日一题(思维题),其实这个对于我们老师来说,难度到不大,主要贵在坚持。

(三)设计“探究性”的作业

我们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一个星期或10天为孩子们设计一个“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推理分析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找错”作业

这个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整理错题,当然要想让“找错”作业达到好的效果,我们必须要做到这样的四步:摘录错题→分析错误→改正错题→我的体会。只有真正的经历的这样的过程,学生们才能印象深刻。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读懂学生

“做一位心中有儿童的教师”这是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国家督学、全国小数会会长吴正宪老师说的一句话。她告诉我们:儿童是个活生生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儿童是有情感、有想法、有个性、有差异、有独立人格的人。我们既要把小孩子当大人们那样去尊重,又要把小孩子当作小孩子那样去理解、读懂、宽容、善待。

那儿童该学什么样的数学呢?吴正宪老师是这样解释的,要学学生能听得懂的数学。听了吴老师的讲座我的理解就是:要让学生们学数与形结合的数学;学动手做的数学;学“不太严格的数学”;学“与儿童经验对接的数学”。在课堂上,我们要用孩子的话语系统去解读数学,说孩子们能听得懂的话,让孩子们说自己的话。这就需要我们要去充分的了解孩子,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仲广群校长提出的助学课堂,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关键在于能够准确为学生的学情“把脉”,把教学的力量用在重心处和关键处,实现“三个不教”(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能弄懂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切实把教师从繁复的课堂讲解中解放出来,把学生推到前台,让质疑、争辩、补充、修正等充盈其间,在师生、生生多维互动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短短三天的培训学习,我的收获是满满的,确实使我大开眼界,我记得开课之初李振村村长的一句话说的好“真正的教育家不是在象牙塔里诞生,而是在一线草根教师中诞生。”使在场的每个人都感慨良多,一种豪气油然从内心升起,觉得自己这样的草根竟然也有成为教育家的无限可能,培训结束,我从各位专家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新的思想,也学到了不少新的作法,为今后的工作也指引新的方向。“突围与重构——拥抱‘深度课改时代’已经到来,能否顺利地突围或者重构?这条路很漫长,但我们已经走在路上...... 崇高路小学 唐晓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