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多动症这个专业术语,如今已经被太多的家长或老师滥用了,原本只是儿童肢体行为自控能力弱的直观表现,当被冠上多动症的大帽子时,问题就变

多动症这个专业术语,如今已经被太多的家长或老师滥用了,原本只是儿童肢体行为自控能力弱的直观表现,当被冠上多动症的大帽子时,问题就变的特别复杂了。那么家长该如何甄别你的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呢?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肢体自控能力呢?下面我给家长们做以分析,并给出建议。

第一,真正符合医学多动症的孩子仅在2%左右,绝大多数孩子被“误诊”。

多动症是儿童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多年,通过大量的数据表明,真正有多动症的孩子比例非常小,也仅占2%左右。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好动”的孩子都被误诊了。如何区别孩子是否有多动症本身并不难,只要抓住几个主要特征就可以了。

1、即使孩子最感兴趣的事,专注时间也不会超过一两分钟。专注力是衡量幼儿或儿童自控力最直观的依据,如果你的孩子如看动画片或玩游戏,连两分钟都坚持不下来,便会转移目标去关注其他的事,家长需要慎重对待了。

2、孩子肢体习惯性扭动,有时像猴子一样前窜后跳。我接触过多例拥有多动症儿童,如果静观这些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不管做什么,肢体都会处于动的状态中。如吃饭这件事,多动症儿童坐不住,有时会下地跑,有时会蹲在椅子上,甚至边吃边说个不停。

3、孩子眼睛总是处于游离状态,总抓住不一个实目标。如果你细心观察孩子的眼睛,你会发现孩子的目光总处于寻找状态,你问他在找什么,孩子自己说不出来。也就是说孩子自己都不能确定到底要做什么。

4、多动儿童记忆力比同龄人要差很多。我们都知道记忆好与差,需要专注、理解、倾听、反馈等因素共同发挥作用。但是对于多动儿童来说,这些因素都不具备,因此,不管是短时、中时或长时记忆都处于缺损状态,自然就很难记住东西。

当然,还有很多指标在这里我不一一描述了,家长有兴趣可以网上查找更多资料,但是从上述几点来看,你就有了直观的参考性。

第二,面对有多动症儿童,只要医学能做出确诊,需要家长有耐心去帮孩子做矫正。

由于多动症儿童注意力专注缺损严重,在汲取知识层面会能力显得非常弱,自然会比同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明显偏弱。因此,需要家长们对待孩子要格外有耐心,并且要本着关爱孩子的高度责任感去陪伴孩子,下面我给你几种方法。

1、家长要克服心理畏难情绪,通过亲子游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家长忽视这点,你可能真就没办法让孩子从游戏中感受到快乐。但是家长必须要克服心理畏难情绪,不要认为孩子是你的负担,是麻烦制造者。相比自闭症孩子,多动症孩子矫治难度要小的多,如果家长这样想,你会心里很庆幸呢。

2、多拥抱孩子,通过肢体的亲密接触,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安全。由于多动症儿童其行为很怪异,往往不被周围人群接纳与喜欢,甚至有时会经常遭到斥责,这对孩子的心理来说很容易造成伤害。如果家长知道这点,你可以多拥抱孩子,通过肢体亲密接触给孩子带来心理安全感。当然,最好要大声说出对孩子的爱,这样更能让孩子很开心。

3、多陪伴孩子做自控力方面的训练,让孩子在不断重复的目标中强化专注力。我曾经在工作室里用最短的时间,让一个多动症儿童有了明显的好转,而我所做的一个训练活动很简单,就是充分利用孩子爱在一个长凳子上跳上跳下,并且乐此不疲。于是我就制作了不同高度和长度的凳子,先是让孩子像跳阶梯一下自由玩耍,而后牵着他的手在长凳子上走以保持平衡,由于孩子在稍高的凳子上走怕掉下来摔着,自然就小心谨慎,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孩子专注力明显得到提升,通过其他训练项目的共同辅助,孩子自控力和专注力明显得到提升后,多动现象明显减轻。

4、让孩子从一堆任务中去主动选择最感兴趣的一项,强化孩子目标感。由于多动症儿童在目标选择能力方面较差,那家长不妨专门从这方面下手,如幼儿喜欢玩水和沙子,可以在家里房间某一个角落里设置一个大沙箱,家长就陪都会孩子在里面玩游戏。如儿童喜欢跳跃攀爬,不妨带孩子做攀登方面的活动,让孩子在离地面较高处专注于攀抓,注意力就容易集中起来,再如摸鱼和钓鱼等。

第三,家长不要被学校老师或医生误导,增强主动的分辨意识,避免乱服药物。

我曾经接触过几例被医生定性为多动症的儿童,发现其行为根本不属于多动症特征,便建议家长给孩子停药,因为药物成份本身具有镇静作用,对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非常不利,并且长时间服药很容易形成依赖性。通过物理方法对多动儿童进行矫治时,孩子神经反射会逐渐趋于正常。

1、九成以上的学校老师不能正确区别多动症或多动现象。对于幼儿期缺少合理家庭教育的孩子来说,行为自控本身就没有得到过有效培养,孩子有多动本身属于正常,但是多动孩子本身和多动症并不属于一个范畴,多动只要有意识进行好习惯培养,增强亲子陪伴和做有益的专注力活动,很容易让孩子不良习惯得到矫正。但是多动症孩子本身具有生理性病变,如果特别严重者需要服药,有经验的医生会告诉家长服药的方法,达到相当效果后,会停止服药而转为物理治疗。

2、家长不要被老师的反抗投诉影响了判断力,既而产生焦虑感。由于我长年进行好习惯养成的训练工作,对于不属于多动症儿童只需要通过认知和分辨力的培养与重建,通过视觉、听觉和思维专注的专业训练,对于上课爱动,爱说话,不认真听课的孩子,一般半个月的训练就能初见效果,只要家长同步学习,而后回家持续巩固培养好习惯,一般两三个月就能让孩子克服掉爱动的坏习惯。因此,家长不必焦虑,更不要有心理压力。

3、少批评,多肯定与鼓励,会让孩子不断增强自信心。很多没有多动症的孩子,由于家长不懂家庭教育,在学校里经常违反纪律,会呈现负面的成长环境之中。即在家里经常被父母打骂,到了学校里经常被老师批评,如此一来很容易让孩子处于不断否定状态之中,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绝对没有任何好处。因此,对于家长来说,你要学会爱孩子,经常肯定与鼓励孩子做的事,让孩子在持续的赞美声中增强自信心。当孩子对外界评价产生浓厚兴趣时,自尊心和上进心就会快速提升,更容易往好的方面发展。

结束语:对于多动症儿童,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来关爱,但是对于非多动症儿童来说,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用专业的目光去审视这些孩子,绝不能因为反感而排斥,否则,很容易让孩子认知和分辨力出现严重问题。在当下,很多学业成绩差,早早辍学的孩子,往往不是能力不够,而是被大小环境所扼杀,希望家长和老师们多一点爱心,多一些耐心,去温暖孩子们纯粹的心灵世界。


诚谢邀请。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一、就医确诊,弄清是由什么引发的多动症,属病态的用药送治。二、儿童天生就有好动的特点。可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及程度特点,分类对症教育。1、引导儿童,耐心说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逐步让儿童从理解的基础上养成文雅安静的习惯。2、可开设静养区域,强压孩子以静止动。3、改变儿童的生活环境,与一些文静的儿童学习玩耍,少去闹市区域。4、用家长的言行影响儿童,要让儿童静起来,家长必须先静起来。


儿童多动症是一个病象,是脑部发育不良造成,总是坐不住,爱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没兴趣。譬如我班有一个学生,总爱惹事。上着课时,他无意识的踢别人一脚,或者打人,家长带他去医院去检查,说是多动症。反正课堂上他总不安静。这种病只能用康复训练。别|


一、忘记这个名词!

多动症这个名词是近代的精神病学家给出的名词。很多心理学界人士之后也在用这个词汇。试图以此来将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孩子归为一类,给他们贴上标签。

我们天天说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那么给孩子发明这个病症的专家就是为了给孩子贴标签。我们作为老师或者家长,要忘记有这个病症的存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定一定有某些事情和经历让孩子产生了焦虑导致ta无法坐得住。根本不是所谓的病症。我们要想跟这一群急需帮助的孩子有良好的沟通,首先就需要忘记这个名词!

二、注意力测试

很简单的一个方法就能测试出来孩子在注意力方面大脑到底有没有问题:舒尔特表格。

舒尔特表格我们在家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就能做出来。如上图,就是一个5X5的方格,每个格子为1X1cm大小,里面随即填上1-25个数字。要求孩子先找到1,然后按照顺序依次找到25个数字并用手指出这个数字的位置,同时大声喊出这个数字。

测评指标:时间在25 5秒之内都是正常。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孩子在做一两次熟悉了游戏规则之后,时间接近了25秒,那么你的孩子在大脑方面注意力是没有问题的(硬件没问题)。那么之后就是要下面的方法调整了。

如果孩子真的是注意力发育过缓,时间总是超过30秒钟。那么每天用这个表格(每次数字排列的顺序不能一样,一定要随机排列)练习2分钟(大概4-5个表格),一个月内孩子的注意力就会有显著提升。

三、提升自信

如果上面的舒尔特表格测试你的孩子没问题,那就是大脑没问题了,就有可能是孩子的自信心出了问题。当孩子学习没动力、做事没自信的时候,上课自然说话,自然坐不住。

这时候我们可以每周设立目标,和老师配合好,如果孩子每天在课上举手发言3次以上,一周持续3天以上,我们可以每周有个大奖励。这个方法有很多的好处,比如孩子要举手发言就一定得认真听课认真思考才敢举手发言;孩子认真思考了,每次都回答问题了,自然学习效率就提升了成绩提高就只是时间问题了,自信心自然也就逐渐提高,学习也就有动力了。

四、父母的陪伴

可能平时父母陪伴少也可能导致孩子注意力缺乏多动障碍。当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好好审视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和次数(陪孩子写作业,给孩子做饭吃饭可不算陪伴哦!)。我们每天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陪孩子毫无学习压力的散步和聊天或者做一做体育运动,对孩子身心的疏导是有很好帮助的。


儿童多动症在医学上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缩写ADHD,它是发生在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同时有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征。除了药物治疗外,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对于这类孩子的非药物治疗

ADHD的非药物治疗以社会心理治疗为主,首先是亲职教育,也就是家庭教育,对象主要针对父母,让父母了解ADHD的成因以及可能的行为问题,要知道孩子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自身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不是故意或不用心,这样的孩子是需要治疗而且需要及时鼓励的。而亲职教育也能让父母了解孩子的治疗过程与方式,以及父母该如何配合。

ADHD孩子大多在学校是顽皮、淘气的,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坐不住,我们作为家长不妨建议学校让孩子的座位靠近老师,当孩子注意力分散时老师可以及时提醒。对于ADHD孩子做功课也是很多家长头疼的情况,这样的患儿不适合一次性做较大量的作业,孩子可能无法专心完成作业而逐渐失去信心,家长在辅导孩子做功课时,应该掌握方法,要求孩子在专心的时间内分阶段完成,适当时候可以给予奖励与称赞。父母也应该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积极参与到学校对于孩子的管理之中,有时候老师与父母对于孩子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及处理方式,尽量避免出现冲突,因为这些冲突可能会恶化患儿的行为问题,所以家长需要和老师保持一致,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私下协商。

对于ADHD患儿,药物可以帮助孩子从生理上稳定情绪,增进注意力和组织能力,父母应配合药物治疗;之后通过应用行为治疗的原理,教导和协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并且增进社会技巧,使这些适应性行为内化成习惯。家庭教育和学校的辅导性教学是行为治疗最重要的环节,父母、老师对ADHD的了解,不再错怪孩子,知道孩子是需要帮助的,给予孩子最适当的协助和治疗,是治疗ADHD的第一步。ADHD的治疗药物和行为治疗缺一不可,不要因为对药物的误解而错失早期治疗的机会,也不要认为反正吃药就好了,而不改变自己的养育环境,或错失行为改变的机会。


《谢邀》很多小孩从小就淘气,喜欢蹦蹦跳跳,养成多动的性格。

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喜欢说话,东张西望,甚至影响其他孩子上课,这确实不好。

如果要纠正小孩的这一习惯,就要让小孩有耐心,能够沉下心来做好每一件事。

在家让孩子看书,沉下心来做作业。多带孩子到外面玩,做好亲子教育工作,让孩子能听家长的话。让孩子在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当一当在家的小主人。

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有担当、有责任心的性格,孩子也许就会静下心来学习。

其次您也可以带孩子去医院查查,是否孩子缺什么微量元素,如缺什么可补一补,家长也安心、也让孩子安下心来学习,也可免去一些忧虑。


这个你问我算是问对了!

答案就是:改不掉,哈哈哈哈

我从小到大就是多动,一直没改掉!


这是一个比较难过的问题。“多动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治疗起来比较麻烦。就题主这个问题,我谈谈我对这个病的了解。

朋友们好,『启智优学』专业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同时提供数学易错题分析和语文文言文语法的讲解。欢迎持续关注,一起为了孩子的成长而努力。

首先,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普遍现象。所以,必须去医院确症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不能听老师说是多动症就是。

第二、如果确症不是“多动症”,题主就不要自己吓自己了,也不要让孩子背上这个包袱导致有其他心理疾病。多关心,多监督就好了。

第三、如果确定是“多动症”该怎么办?

1、跟医生一起,继续确定孩子这个心理疾病的程度。

2、注意观察有没有一下现象:

- 社会推理能力弱于年龄平均水平。

- 社交能力不够成熟。

- 同理心发展不成熟。很少有共情。不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 没有朋友,常常被其他孩子欺负。

- 与人沟通困难,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 在词汇或句型方面能力突出,但缺乏会话技能,讲话语气和强调象迂腐的老学究。

- 对某个事物异乎寻常地强烈关注。

- 在课堂上难以保持注意力。

- 学习能力上与众不同。

- 在自我管理上需要老师的帮助。

- 身体协调性较差,看起来比较笨拙。

- 对某些声音、气味、质感或触觉过度敏感。

3、如果以上现象不是很明显,或者只有部分明显。那么,属于比较轻微的的“多动症”,遵医嘱进行辅导和药物治疗就好了。

4、如果上述现象特别明显,那么,就要属于比较严重的了,而且对学习会有很大影响。 需要家长更细心更耐心的陪护才行。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赶快确诊、确诊、确诊!重要的事说三遍。 希望这些能帮助到题主。

感谢 阅读!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您解惑。

首先想说明下多动症和顽皮多动完全不同的两件事,请区别看待,也不要把活动过多的孩子就定义为多动症,两者是有区别的。

1.多动症的患儿兴趣和爱好少,即使儿童看到喜欢的游戏机、少儿电视节目等,也不能专心致志;而顽皮的儿童却不同,他们对感兴趣的活动不但可以全神贯注,而且还不喜欢别人的干扰和影响。

2.多动症的患儿行为具有冲动性,而且杂乱无章,做事有始无终,而顽皮儿童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并且有计划和安排。

3.多动症患儿自控能力差,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忙碌不停,爱吵闹,如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动等;而顽皮儿童通常在陌生的环境和严肃的场合中能够做到安分守己,自我控制能力较强。

4.多动症的患儿服用镇静药物后,不仅不会安静,反而更加兴奋和多动;而顽皮儿童服用这类药物,可以产生催眠的作用。

分享一个真实事例:我的儿子在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比较顽皮好动,上课的时候也不能注意听讲,经常的搞些小动作,班主任老师在班级上就说我的儿子是“多动症”如何如何,同班同学也经常在课下叫孩子“多动症”。孩子那段时间每天我们送他上学到学校的门口他都是,低着头往教室里面走,每天都不是很开心,笑容也少了。他一做错事情,我们和他讲道理的时候,他都是说:“反正我是多动症...”。虽然我在精神科工作,也知道孩子只能算上顽皮儿童,但是关乎到孩子我们还是不放心,利用假期的时候带孩子去好几家知名医院检查,没有一家医院给孩子定诊多动症,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可是看见孩子在学校被贴上了多动症的标签,孩子不快乐,我们也在无奈之下选择了给孩子转学,到了新的学校,也可能是孩子已经适应了学校,在新学校孩子渡过了愉快的六年。

分享这个事例只是想普及一些多动症和顽皮儿童的区别。很多时候不要轻易给孩子的好动顽皮就贴上“多动症”的标签。也许我们的不经意就会给孩子的幼小心灵造成伤害。如果真的是确诊“多动症”,也不要恐惧对孩子也不要自责和内疚,应该正视现实,冷静和理智的接纳疾病,树立信心,积极的与专业人员配合,一起训练和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解决患儿的冲动问题,让患儿自己学习如何解决问题,预先估计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的后果,克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家长也要学会和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正确方式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使用惩罚的方式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解惑!(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结合相关的研究,简单谈一谈父母如何应对多动症儿童。

首先,父母如果怀疑孩子是“多动症”,或者学校教师试图给孩子贴“多动症”标签,那么就应该及时诊断甄别。多动症(ADHD)是一种精神障碍,有必要进行临床诊治。不过,国内多动症的诊治率不足10%;即使在北美,诊治率也只有50%左右。

通常“多动症”患儿兼具两个特征,注意缺陷和冲动多动,所以学名又被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有单纯的注意缺陷障碍,也有单纯的冲动控制障碍,后二者都不是多动症。如下图:

多动症的发病率(包括儿童和成人)在中国大约5.7% (Tong, Shi, & Zang, 2013);小学阶段儿童发病率大约11.4%。也就是说,一个50名儿童的小学班级里,平均有5~6名多动症。

当然,不同的多动症儿童的表现症状以及程度会有所不同。有些孩子好动顽皮,但临床甄别却未必是多动症。如果孩子确诊是多动症,那么下面的做法有助于父母帮助儿童的适应和积极发展。

1、多动症儿童表现出好动、坐立不安时,可能反映了他在努力思考,在努力集中注意力。有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观看娱乐视频(无须努力思考)和教学视频(需要努力思考),后者才会表现出坐立不安来,这表明多动症儿童“捣乱”是他在试图努力集中注意力和思考,当他没有努力思考的压力时,多动症儿童更可能表现得安静。

2、研究表明,有60%的多动症儿童相关的多动症症状会延续到成年;但另一项针对5249名样本的调查表明,只有17.2%的儿童多动症会发展为成人多动症。这两组数据的差别是分析口径不同,前者是“多动症症状”后者是“成人多动症”。不过,成人多动症并不可怕,美国现任总统川普川建国就被认为是典型的成人多动症,至少不妨碍他成为亿万富豪,也不妨碍成为美国总统。

3、慕尼黑技术大学(TUM)的研究表明,与多动症有关的症状通常与成人后成功的创业有关。道理不难理解,多动症患者冲动、缺乏耐心,所以他们愿意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并承担风险。用TUM教授Patzelt的话来说,“患有ADHD症状的人更适合企业家逻辑,他们冒险,激情,坚持和守时,但他们也可能因为冲动而无视糟糕的结果。”

4、注意,划重点了。宽容、尊重和支持的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多动症儿童,特别是,减少吼叫、批评和体罚,更有助于令多动症儿童平静下来。同时,有研究表明,父母接受培训,包括指导父母如何进行表扬和奖励,设立规则以及如何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能够有效缓解孩子的多动症表现。而且,父母在孩子越小的时候接受相关培训,对孩子的积极影响越明显。

5、日本冲绳大学的脑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的大脑奖赏反应机制与其它儿童不太一样。这就为奖励比惩罚更有助于多动症儿童的教育规训和发展。不过,多动症儿童对于实际奖励的反应显著高于对预期奖励的反应,这意味着多动症儿童只有在接收到实际奖励时才有效。换言之,所谓的“延迟满足”不适用于多动症儿童,研究表明,对于多动症儿童来说,越多的奖励越有助多动症儿童的改善,因此,即使对不服管教的多动症儿童,也不要吝惜奖励。

综上所述,我给多动症父母的建议是:不要急于矫正和干预多动症儿童的坐立不安,多悦纳、支持;严重的情况下请临床诊治;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减少对孩子的吼叫、体罚;多用奖励的方式,避免采用惩罚的方式。还有就是,多动症孩子相比于其它孩子可能更具有创造性,所以不要只是气馁,也可以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