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对于长江这么一条有脾气的大河,历史上大洪水不可能不留下痕迹,包括文献记载和水文地质痕迹。查阅历史资料,发现历史记载的特大洪水年有:

对于长江这么一条有脾气的大河,历史上大洪水不可能不留下痕迹,包括文献记载和水文地质痕迹。查阅历史资料,发现历史记载的特大洪水年有:1153年、1227年、1520、1560年、1788年、1860年、1870年、1896年、1905年、1917、1921年、1931年、1945年、1954年、1998年。其中1870年为特大洪水,水位最高,流量最大,称得上万年一遇。

头条搜索长江大洪水,介绍1870年大洪水的文章较多,大家都认可宜昌的黄陵庙木柱上留下过洪水过后的痕迹。上图(文字经过笔者放大处理)标注着“庚午年(1870年)洪水至此”,这个标处精准测量海拔为81.16米,发生在同治九年六月十六日,当年属相为“马”。1870年洪水有多大昵?

如果把1954年与1870年两次洪水水文测量进行比较,宜昌站1870年洪水位比1954年约高3.8米,宜昌河段洪峰流量达105000立方米/秒,持续了整整半个多月。

黄陵庙在哪里?上图中红1的位置,就在三峡水库下面不远处,直线距离7.5公里左右,修建三峡水库不可能不去黄陵庙看一看,并认真审核历史上水文资料,所以说三峡大坝参照1870年大洪水而修建,这也是给头条朋友留言:“你怎么知道1870年大洪水,按照这个标修建的“答复。

如果说黄陵庙是人为记载,有人为成份之嫌,我们还可以找一找洪水过后的自然痕迹,这是没有人为改动的嫌疑。

宜昌南岸边有一个叫考子岩的地方,比较陡峭,江边是无人行走的岩壁,没有人为足迹干涉。据说外国考察队到过长江中上游,传教士还在这一带活动,一些英文资料里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上图中红色线范围内有孝水岩被长江水侵泡的痕迹,水文地质学告诉我们,河流冲蚀地貌呈条纹状,颗粒形状往往朝向水流动方向排列,依此可以推断水流方向。另外一些松散的沉积岩,长时间被侵泡后,膨胀脱落,石灰岩类岩石可以加速化学风化,我们看到洪水退后留下明显的痕迹,上图中界线分明,结合相关资料,判断这个痕迹就是1870年留下的,并测出海拔高度,指示当时的水位。

150年前这场大洪水,站在此处,放眼望去,滔滔洪水,淹没了宜昌多少座高楼、花园、广场,心中充满了颤抖抖地恐惧,修建三峡水库对我们今天的安全来说显得多么重要。

这场大洪水长江中下游淹没情况是怎样的呢?

上图是1870大洪水长江中下游淹没模拟图,这场大洪水首先是从两湖开始,6月江西鄱阳湖大雨,湖南沅江上游及资江大雨;湖北汉江暴雨成灾,从而抬高了长江中下游江河湖泊的水位。

7月中下旬,暴雨转移到了长江上游地区,嘉陵江中下游和长江干流重庆至宜昌区间发生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大暴雨。7月17日至19日,暴雨缓慢移到汉江,又东移至宜昌至汉口区间和洞庭湖地区,使长江上游的洪水出峡后与中游洪水及汉江洪峰叠加,加重了两湖地区灾情,当时三个省份灾情最为严重,四川、湖北、湖南。

应当说这次洪水是上游四川盆地内河流触发的,历史上多次记载,长江洪水一般是指上游的洪水,而中下游洪水没有这么大灾情,很显然是四川盆地形带来的祸端,安徽歙县高考大洪水也是如此。所以考虑洪水不能单看降水这个因素,地形也很重要。

上图洪水淹没范围(可以放大来看),整个荆州地区堤坝全部溃决,洞庭湖边上岳阳楼不见了,湖北水位到了现今的天门,湖北、湖南受灾多达50个州。

我们再把1870年大洪水与现今比较。1870年汉口站洪峰水位为27.55米、流量为66000立方米/秒。我们看看今天14点武汉水位图,水位是28.36米,流量57100立方米/秒(上图),从这两组数据对比发现,水位比1870年高出了0.81米,这只能说我们现在的大堤修高了,是我们有能力把水束缚在狭窄的河道内,这也意味着有些地方水面比堤下还有高,看来长江的汛情还是严重的,想想脊背发凉啊,长江这条河真是有个性啊。

今年的汛情还要看三峡水库来水,目前水库水位涨至了150.45米,距离175米还很遥远,今天我们还是有能力面对1780年的大洪水了。

150年过去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长江这条大河还没有治理完,仅靠三峡水库是远远不够的,水库还是太少,还是要多建。。。。。。


根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185年(西汉除)至1911年(清朝末年)的2096年间,长江较大洪水灾害次数就高达两百多次,历史上几次特大洪灾如下:

1153年洪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洪水,是长江上游发现的最早有石刻记录的大洪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灾洪水记录。四川省忠县东云乡石壁上有两处刻石记述,长江中下游亦有大水记载。1778年洪水这次洪水主要来自岷江、沱江和涪江。荆江大堤严重溃决。万县至沙市一带共决堤20余处,洪水冲入荆州城内,水深一丈七,两个月才退去。湖北被水淹没36县,房屋倒塌4万余间,兵民淹毙万余,是为荆江大堤历史上遭破坏最为严重的一次。1860年宜昌洪峰流量约为92500立方米每秒,枝城洪峰流量达110000立方米每秒.这一年洪水从6月中旬延续到7月下旬,还在11月份出现了一次一般年份罕见的后期洪水.1870年长江特大洪水,灾情十分严重,损失之巨,范围之广,为数百年所罕见。主要受灾地区为四川、湖北、湖南等省。"长江干流上的丰都县"全城尽没,水高于城数丈,仓谷漂失,官、民宅半为波涛洗去。"三峡入口处的奉节县"城垣、民舍淹没大半,仅存城北一隅,临江一带城墙冲塌崩陷,人畜死者甚众。"1931年7月一8月发生全流域型大洪水.长江流域受灾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中下游淹没农田5000多万亩,死亡14.5万人,灾民2800多万人.武汉关最高洪水水位达20.20米,武汉市区大部分水深数尺至丈余,洪水浸泡3月之久.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自枝江以下约1800公里的河段,水位突破历年最高纪录,洪水位持续时间十分长,洪水总量也十分大。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大水之后的又一次流域性大水。长江干堤在九江大堤处发生决口,作为主要支流的汉江,7月4日至16日,上游平均降雨量134.3毫米,致使7月11日入库洪峰流量达到14300立方米每秒,总洪量46亿立方米,经丹江口水库拦蓄,削峰率87%。受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第二次全流域大洪水。


1981年,最近我写了相关图文。按网友的说法是,98年洪水都没81年大。


1998年的洪水,主要发生在长江、嫩江、松花江等。长江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据初步统计,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其中受灾最重的是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这次受灾面积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经事后分析,长江发生1998年大洪水主要是气候异常、暴雨过大、河湖调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造成的。荆江以下最大洪峰流量和最大60d洪量对比表明,1998年洪水总体上小于1954年,在本世纪已发生的3次全流域性大洪水(1931、1954、1998年)中列第2位。

1998年长江中下游洪水位大大超过了1954年的实测水位,高洪水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1、1998年分蓄洪量与1954年相比大量减小,1954年长江中下游分洪溃口总量达1023亿立方米,而1998年只有100亿立方米;

2、湖泊调蓄能力降低,建国以来,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面积减少约1万平方公里,洞庭湖、鄱阳湖因淤积围垦减少容积180亿立方米以上。

总结经验主要有:汛前准备充分;统一指挥、决策正确;军民联防,全力抢险;水库调度,科学抢险;依法防洪,严格执法。灾后反思,应抓紧做好以下工作:加高加固堤防,消除堤身隐患;加强河道整治,保持行洪畅通;建好分蓄洪区;做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抓紧建设防洪水库;加强长江上中游的水土保持;提高防洪现代化技术。


历史上记载的长江发生的大规模的洪水有很多次的,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185年(当时处于西汉初期)至1911年(这个我们就清楚了是清朝末期)的2096年间,长江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214次。

公元1499年至1949年的450年间,湖北省境内江汉干堤溃口达186次,要说特大的一次就是发生在公元1870年的一次。

长江历史上最大洪水(1870年特大洪水)

公元1870年(清同治九年,庚午年)发生在长江上、中游的一次特大洪水。从公元1000多年之后,发生的多次大供水,至20世纪的5次大洪水中,以公元1870年的洪水最大,是长江发生洪水自记载以来的罕见的大洪水。

据不完全资料,四川约20个州县、湖北约30个州县、湖南20余州县遭受严重洪灾,两湖平原一片汪洋,受淹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损失惨重。江西、安徽也有一定灾情。

1870年特大洪水-雨情

在1870年的6月,汉江流域和鄱阳湖一带连降暴雨。中下游地区连续降雨。7月上旬暴雨中心移至长江上游,嘉陵江上游和重庆到宜昌之间连续降雨七昼夜。

7月中旬长江中游又普降暴雨,江水猛涨,出现了800年以来最大的洪水,7月17日至20日之间,宜昌最大洪峰流量达10.5万立方米/秒。15天的洪水量是975.1亿立方米,30天的洪水量达到了1650亿立方米。

这次暴雨的特点是:范围广、强度大、历时长。整个暴雨过程约为7天。

最大三天洪水流量达282.4亿立方米,是长江多年平均流量的4倍,相当于黄河年平均水量的70倍。

1870年特大洪水-灾情

此次特大洪水导致的灾情十分严重,损失之巨,范围之广,为数百年所罕见。主要受灾地区为四川、湖北、湖南等省。

当时长江上游有数十个县(州)城被淹没,奉节水退后城中淤泥高数尺。中下游有五六十个县(州)遭受不同程度的水灾。

其中湖北的公安县全境淹没。

“江堤俱决,冈峦宛在水中,水浸城垣数尺,衙署庙宇民房倒塌殆尽”,“大水溃城淹屋脊”。

全省30州县及武昌等广大地区遭受严重洪水灾害。1870年的这次特大洪水灾害为我国历史上所罕见。这次洪水属于千年一遇。

结语:

历史长的长江流域发生大大小小的洪灾有着上千次之多,在古代时期因为技术有限,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一次或者几次的洪灾,程度有大有小,据记载比较的洪灾就有200次之多,每次的发生都伴随着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

水火是真的无情,不过在我们现今,我国作为“基建狂魔”,不管是对于长江流域,还是黄河流域等大大小小的河流都做了一定的改善,把发生洪灾的可能降到了最低。使得人们的生活安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保障。自然灾害我们无法完全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把危害降到最小。


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自枝江以下约1800公里的河段,水位突破历年最高纪录,洪水位持续时间十分长,洪水总量也十分大。沿江两岸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展开了英勇顽强的防汛斗争。根据水情的发展和预测,及时地有计划地采取了若干分洪措施,大大减轻了水灾的危害。

水灾原因

1954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气象专家们分析认为,1954年晚春初夏,副热带高压偏强,到了7月,副热带高压又偏弱,仍然位于北纬18 附近,引导海洋上的南方湿暖气流长时间北上在江淮一带,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像注射了兴奋剂,来势强劲;偏巧在鄂霍次克海上空,一个强大的高空高气压竟稳坐“龙座”多日,驱动着北方冷空气在1954年这段时间内也很强大,不断南下,致使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上空30多天内一直盘旋徘徊,“接吻”不断,梅雨季节比常年长了1个多月,又偏偏西南太平洋上的赤道辐合带迟迟按兵不动,1个多月没有刮台风,眼睁睁看着降雨带在江淮流域“生根”而袖手旁观。造成了比常年时间更长、强度更大的降水,洪灾便由此而发生了。

1954年长江出现百年来罕见的流域性特大洪水。这年汛期,雨季来得早,暴雨过程频繁,持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笼罩面积广,长江干支流洪水遭遇,枝城以下1800km河段最高水位全面超过历史最高记录。

雨情

这年汛期大气环流形势异常,从5月上旬至7月下旬,副热带高压脊线一直停滞在北纬20 22 附近。7月份鄂霍次克海维持着一个阻塞高压,使江、淮流域上空成为冷暖空气长时间交绥地区,造成连续持久的降雨过程。长江中下游整个梅雨期长达60多天。5-7月3个月内共有12次降雨过程,其中6月中旬至7月中旬5次暴雨,强度范围都比较大,是本年汛期暴雨全盛阶段。

该年汛期,季风雨带提前进入长江流域。4月份鄱阳湖水系即出现大雨和暴雨,赣江上游月雨量达500mm以上。5月雨区主要在长江以南,鄱阳湖水系和钱塘江上游雨量在500mm以上,安徽黄山站月雨量达1037mm,300mm以上雨区范围约74万km2,相应面积总降水量约3000亿m³。6月份主要雨区依然在长江以南,位置比5月份稍北移,鄱阳湖、洞庭湖水系雨量500-700mm,湖北洪湖县螺山站月雨量1047mm,300mm以上雨区范围约71万h/,相应面积总降水量3200亿m³。7月份雨区北移,中心在长江干流以北及淮河流域,大别山区和淮河流域雨量500-900mm,金寨县吴店站月雨量达1265mm,长江南侧除沅江、澧水流域和皖南山区雨量在500mm以上外,一般在500mm以下,300mm以上雨区范围达91万h ,相应面积总降水量达4280亿m³,为汛期各月中雨量最大的一个月。8月份副高位置西伸北抬,脊线在北纬30 附近,长江中下游在副高控制下,梅雨结束,主要雨区已在四川盆地、汉水流域,月雨量在200mm以上,峨媚山区达600mm。主汛期5—7月3个月累计雨量在1200mm以上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和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其中黄山、大别山、九岭山区局部地区雨量达1800nnn以上,最大点雨量黄山站达2824mm。

水情

在全流域普降大雨的情况下,鄱阳湖水系的赣江等河在6月初和7月初发生了较大洪水,丁家埠最大洪峰流量分别达12900m³/s(6月4日)和13800m³/s(7月1日);洞庭湖水系沅江于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中旬和7月下旬连续发生较大洪水,桃源站洪峰流量分别达到19200m³/s(5月26日)、17800m³/s(6月27日)、17800m³/s(7月16日)和23000m³/s(7月31日);湘江也于6月初、6月中和6月底连续发生大水,其中6月30日湘潭站最大洪峰流量达18枷咖3/s,接近实测最大洪水;澧水、资水也都出现了较大洪水;在此期间汉江和大别山南侧各支流也在7月中旬和8月上旬发生了中等偏大洪水,汉口以下至湖口以上区间支流最大入江流量达13600 m³/s(7月13日)。在上述情况下,江湖水位迅速上涨,汉口站6月25日超过警戒水位(26.3m),7月18日突破1931年最高水位28.28m。在下游全面高水位的情况下,6月25日至9月6日上游发生4次连续洪水,宜昌站先后出现4次大于50000m³/s的洪峰流量,8月7日最大洪峰流量达66800m³/s,枝城站洪峰流量达71900m³/s。由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洪水过大,为保证荆江大堤安全,曾3次运用北闸(太平口分洪闸)向荆江分洪区分洪。第1次分洪量23.53亿m³,第2次17.17亿m³,第3次81.86亿m³,3次合计分洪量122.56亿m³。

在利用荆江分洪区3次分洪和多处扒口分洪,分洪溃口水量达到1023亿m³的情况下,沙市水位达到44.67m,城陵叽水位达到33.95m,汉口水位达到29.73m(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76100m³/s),湖口水位达到21.68m,都突破了历史最高记录。据推算,如果不溃口、扒口分洪和江湖自然滞蓄,合成最大流量城陵矶站为108900m³/s,汉口为114183m³/s,八里江为126800m³/s。

洪水过程:长江上游干流洪水,经荆江分洪和四口分流后,8月7日洪峰到达石首,最高洪水位39.89m,8月8日监利最高水位36.57m。洪水过监利后,经向洪湖分洪并汇洞庭湖出流,洪峰于8月8日到达螺山站,最高水位33.17m,最大流量78800m³/s。当洪峰传播到汉口时,汉江于11日出现最大洪峰,新城站最大流量16400m³/s。受其影响汉口站于14日出现最大流量76100m³/s,18日水位达到最高29.73m。鄱阳湖水系洪峰来得早,一般出现在7月中旬,受鄱阳湖出流影响,下游安庆、大通等站最大洪峰出现时间比汉口提前约半个月,大通站8月1日出现最高洪水位16.64m,相应最大流量92600m³/s。

1954年长江流域主要支流和上游干流洪水重现期一般都不高,如岷江、嘉陵江、汉江、赣江的洪峰流量都不是很大,属于常遇洪水;资水、沅江、澧水洪水比较大,约为15年一遇干流宜昌洪峰流量的重现期为15 20年一遇。干流中下游洪水组成情况复杂,难以用某一站点某一水文特征来表示,以年最大30天洪量为分析指标,则1954年洪水在宜昌站约为80年一遇,城陵矶站约为180年一遇,汉口、湖口站约为200年一遇(代表站30天洪量:宜昌站1390亿m³,汉口站1730亿m³,大通站2190亿m³)。

洪水组成:以汉口以上最大60天总人流量的组成来看,汉口60天总人流量3830亿m³,宜昌2323亿m³,宜昌以上来水量占60.7%;洞庭湖四水913亿m³,占23.8%;汉江(碾盘山)336.3亿m³,占8.8%;宜昌至汉口区间257.7亿占6.7%,由此可见,川江来水量占的比重很大。

灾情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恢复整修江河堤防、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和汛期军民全力抗洪抢险的情况下,这次特大洪水虽然保住了荆江大堤和武汉市的主要市区,但仍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长江干堤和汉江下游堤防溃口61处,扒口13处,支堤、民堤溃口无数。湖南洞庭湖区900多处圩垸,溃决70%,淹没耕地25.7万h ,受灾人口达165万,溃口分洪量达245亿m³,其余圩区也都渍涝成灾;江汉平原的洪湖地区、东荆河两岸一直到武汉市区周围湖泊一片汪洋,荆江分洪区及其备蓄区全部运用淹没,湖北全省溃口、分洪水量达602亿m³,淹没耕地87.5万h ,受灾人口达538万;江西鄱阳湖区五河尾闾及湖区周围圩垸大部分溃决,分洪量达80亿m³,淹没耕地16.2万h ,受灾人口171万;安徽省华阳河地区分洪,无为大堤溃决,决口分洪量达87亿m³,淹没耕地34.3h ,受灾人口达290万。堤防圩垸溃决、扒口共分洪1023亿m³,淹没耕地约166.7万h ,受灾人口达1800余万。此外,广大农田暴雨积涝成灾,广大山地暴雨山洪为害。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有123个县市受灾,洪涝灾害农田面积317余万h ,受灾人口1888余万,京广铁路100天不能正常运行,灾后疾病流行,仅洞庭湖区死亡达3万余人。由于洪涝淹没地区积水时间长,房屋大量倒塌,庄稼大部分绝收,灾后数年才完全恢复。由于长江流域工农业生产和水陆交通运输在全国的重要地位,1954年大水不仅造成当年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对以后几年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长江在古代一直都存在泛滥的威胁,而近代比较出名的洪水泛滥就是1931年与1954年的长江特大洪水了,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就要数1998年的特大洪水了!

1998年夏季,持续不断的大雨铺天盖地的压向长江,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成灾,再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也泛滥成灾,使得我国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江西、湖南、湖北以及黑龙江四个省市区!就在特大洪水肆虐大半个中国,

而在这期间最严重的就要数九江决堤了,直接威胁了上千万百姓的生命安全,就在此危难之际董万瑞将军率领三万官兵直奔决堤口,近千名军官毫无间歇地向江水中投入石料,沙包,但在来势汹汹的洪水面前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最后只能用一条满载煤炭的大船沉入江底,而后三个团的士兵没日没夜的开始合围,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堤坝终于成功修筑完成。我们的子弟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坚强意志,保护了九江千万人的生命。

如今距离那场惊心动魄的洪水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而今年刚刚进入汛期南方就已经又是洪水泛滥,与往常一样的是有洪水的地方就有人民子弟兵,而只要有子弟兵,人民就可以安心无虞!


八十年代初的洪水才是真的大,记得小时候在家门口里面挖了一个坑,姐妹几个轮流拿勺子舀水到外面,外面柴堆都飘走了,然后绳子望家拉。[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