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应邀。在中国,一列火车的车次有时候是固定,有的是变动的。一般而言,以北京为中心,往北京方向开行的列车车次为双数,称为上行。比如广州

应邀。

在中国,一列火车的车次有时候是固定,有的是变动的。一般而言,以北京为中心,往北京方向开行的列车车次为双数,称为上行。比如广州南~北京西的G70,哈尔滨~北京的D30。相对而言,从北京方向往外辐射的车次就为单数,称为下行。。但也有一些列车不止这两个号,因为中途停靠某个站后方向做了改变。比如广州南~柳州的D2992,运行在广州南~桂林北时是上行(车头朝北京),车次为2992,从桂林北~柳州区间是下行,为2993(屁股朝北京)。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是同一个车体“套跑”,就是到达终点站后它和列车员没有“休息”,马上换成其他车次继续跑。比如以前的广州~桂林北的K952,到达终点站桂林北站后所有旅客下车,然后换为K9301次,区间是桂林北~柳州。动车也有:南宁东~北京西G422到达北京西时全部旅客下车,然后车次改为G8953,区间为北京西~石家庄。同一个动车车体它的车次是经常改变的。普速车一般都是固定的,你从列车车厢正面的那个起止站牌子就能看的出。


这个问题涉及到铁路的上下行问题,在铁路系统,当火车运行的方向是朝向北京时为上行,当火车运行的方向是远离北京时为下行。火车运行在上行区间时车次为双数,运行在下行区间时车次为单数。当一列火车从始发站开往终点站的过程中既有上行区间,又有下行区间时就要用多个车次,称为复车次。

比如,从杭州开往兰州的T112/3次就是复车次,列车在杭州至徐州为上行区间,车次为T112次,徐州至兰州为下行区间,车次为T113次。本次列车的水牌上面就是这样标识的,见下图所示:


一趟车拥有两到三个车次的情况就是复车次了。为什么会出现复车次,因为在我国,铁路系统编制车次有个原则,无论在任何一条线路,只要是向着离首都北京越来越近的方向开,就用双数车次,行话叫上行车次;向着离北京越来越远的方向开,就用单数车次,行话叫下行车次。这样便于行车调度快速判断来车方向,提高调度效率。有的车次会在中途变换方向,由本来接近北京运行(上行)变为远离北京运行(下行),这时候就需要变换车次了。例如从上海开往乌鲁木齐的T52/53次,从上海到徐州段是上行的,所以用T52次,经过徐州之后,列车由京沪线转向陇海线向西运行,改为下行,就改用车次T53次,而和它对开的乌鲁木齐到上海的那趟车,同样根据这个规则使用两个车次,就是T51/54次。一般我们会将对开的一对车次放在一起说,就有了往返于上海和乌鲁木齐间的T51/52/53/54次列车这个说法,于是你看到的就是这趟车有了多个车次。。


这个只跟列车所运行区间是否为上行或下行线有关。目前中国的列车运行方向为上行方向则车次为偶数,下行车次为奇数。

首先说下上下行,我国的上下行列车如下定义:

一,进京方向为上行,例如哈尔滨-北京Z16次,广州-北京西Z36次;而离京方向为下行,例如北京-通化K429次,北京-青岛北Z7次等。

二,列车驶向铁路枢纽城市方向为上行,例如满洲里-哈尔滨K7092次,绥芬河-哈尔滨东K7002次;列车离开铁路枢纽城市为下行,例如长春-白城K7309次,长春-牡丹江2167次等。

三,列车经过北京或经过重要铁路枢纽时,会产生同方向不同车次,例如哈尔滨-泰州Z158/155次,其中哈尔滨-北京为上行,车次为Z158次,而北京-泰州区间为下行,所以车次为Z155次。

四,列车未经过重要铁路枢纽且换向行驶时,会产生多方向多个车次运行情况,例如丹东-北京2258/5/2次,丹东-沈阳-义县区间为上行,即车次为2258,而义县至承德区间却变为下行(离开锦州枢纽并在义县经外绕线改变方向),车次改为2255次,承德至北京因再次换向车次即为上行,为避免与2258冲突,所以车次变为2252次。

五,极特殊情况,例如沈大铁路不适用于上述规则,沈阳北至大连方向为上行,例如沈阳北-大连 K7382次,而大连至沈阳北方向为下行,例如大连-包头K55次。

总之,列车运行时可能会切换一次甚至多次上下行区间,所以部分列车同方向会有两个甚至多个车次,反之亦然。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换向,一种是套跑。

1.换向,在我国,规定往靠近北京方向开的车次为偶数,而远离北京方向的车次为奇数,有些列车从起点到终点会换向,从而车次就会改变,例如从包头到广州的K598/599次列车,在包头到北京西段是K598过了北京西站就成了K599了,同理,从广州到包头的K600/597,从广州到北京西是K600,从北京西到包头就是K597。

2.套跑,有些列车到终点站以后距离下次发车时间较长,为了充分利用车底资源,就用该车底跑短距离的一段路,车次也是跟长距离的不一样。

回答不够专业,有些词可能使用不当,请多多包涵。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知道:列车分短途和长途;所谓短途是指管内列车,比如济南铁路局管辖范围内的、运行时间在十小时左右的,是管内列车。所谓长途是指跨路局的,运行时间在二十多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是长途列车。无论短途丶长途列车,它的行驶方向是有指向的,即指向铁路局方向的,称为上行;背向铁路局方向的,称为下行。在短途上行列车的车次都是双号,下行列车的车次都是单号。比如济南铁路局的管内列车:曹县至青岛,它从曹县驶出是背向济南局,所以车次是单号5025次,而从青岛驶出的指向是济南局;因此车次号又变为双号5026次。在长途列车的车次也是这样,但因为它是长途列车,又与短途又所不同。就比如沈阳局执乘的972次列车,从通化始发时是15点33分,而早在十几个小时前,从青岛北站始发、也是由沈阳局执乘的,返回通化的970次与972次在天津至沈阳间会车,互变车次;970变971次、972车次变969。次日969次列车到达淄博时,又会上了当天从青岛北返回的970次列车。


火车你常坐,但你不一定懂。入门级火车迷前来回答。这个问题应当算是一个小小的科普吧!

铁路是现代中长距离交通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每天祖国大地上飞驰的数千列长龙为我们的日常出行提供着便利。经常坐火车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普速列车车身上有一条标明始发站、终到站、列车等级、车次的纸质牌子,这叫做“水牌”。细心的旅客还会发现水牌上的列车车次一般不止一个,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动车组列车没有这个水牌,通常是电子显示,但同样存在多个车次的现象)

CR复兴号

理解这个问题,主要考虑两个主要的概念:

一、上下行引起的多个车次问题。

在我国,列车分上下行,一般情况下,上行包含驶向北京或由支线驶向干线,车次用双数表示,反之则属于下行,车次用单数表示。(注:少数特殊情况在此不予考虑)通常对一列火车而言,会有上下行两个车次。例如北京西——长沙间的Z1/2次列车,北京西开往长沙为下行,车次Z1,长沙开往北京西为上行车次Z2。但当一列火车在始发终到站间的经由在上下行间不断切换时,列车的车次就会有4个或6个。例如广州——拉萨间的Z263/4/5/6次列车,其中由广州开往拉萨车次为Z264/5次,其中车次变换点就在郑州火车站,广州到郑州区间为上行车次Z264,郑州向西车次就变为下行Z265。反之,拉萨开往广州时,车次先为上行Z266,然后变为下行Z263。

北京——杨村的6451/2次普客

二、充分发挥运能的“套跑”

一趟车由出库到入库往往会担当不同车次的车底,这是为了避免浪费车底资源,尽可能使得“物尽其用”,这就是套跑。一般在长交路之后会套跑若干短交路,这些所有的车次其实都是一趟列车车底运行的。在此举一趟动车组的例子予以说明:

每天4点45分,列车由郑州局郑州动车段出库,开行郑州东到石家庄间的动检车,车次DJ59026点20分到达石家庄站,短暂停留15分钟后,开行石家庄到北京西的G6718次列车7点54分到达北京西,停留1个多小时,开行北京西到商丘的G801/4次列车,约下午1点22分到达商丘半个小时后开行G6611次自商丘到开封北,14点48分到达开封北停留将近30分钟,开行开封北到北京西的G1559/8次,晚上7点33分到达北京西半个小时后,开行北京西到郑州东的G807次,晚上10点半到达郑州东后入库整备,完成一天的使命!这些所有的车次其实都是这趟早上由动车段开出的列车在跑,是不是很惊讶?

万箭齐发——动车段

以上就是 一列火车有多个车次的原因,希望可以解答你的困惑。


有的路途短,来回趟用不了一天,有的一天不够用,这样几地之间周转。


一种情况就是上下行问题,为了统一管理列车,不让人混淆,所以以距离北京远近设置上下行问题,如果距离北京越来越远,那么车次尾数就是奇数,也就是下行。距离北京近,就是偶数,也就是上行。

二是套牌跑。一般我们知道,列车到达终点站后,这个车站同时也是这趟列车返回时的起点,假如列车到达时间与单程时间间隔很长的话,为了提高列车利用率,这趟列车就会被拉去做一些短途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