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迄今为止,好像还没有任何一个优秀社团去办演出的时候是自行办理的,因为这其中的勾当和各种门路实在是太多了,相声艺人如果一心扑在办商演

迄今为止,好像还没有任何一个优秀社团去办演出的时候是自行办理的,因为这其中的勾当和各种门路实在是太多了,相声艺人如果一心扑在办商演的过程中,而不是办商业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费力不讨好。

商演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郭德纲先生早期的段子里,经常能够听到曾经德云社去山西和东北做商演时面临的种种尴尬困境,当然可能有那么一点点的地域黑,但能够看得出德云社早期自己筹办商演时的诸多不顺。

倒不是说德云社不想找别人来帮自己办商演,实在是那个时候的德云社名气还不是很大,相关的组织方也瞧不起这块肥肉。只不过后期德云社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才形成了有组织有纪律的牵头搭线而进行的国内或者国际巡展。

商演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到了什么地方有什么习俗,在哪个地方演商演的时候有多少观众,观众的票价需要卖多少?有没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有没有什么规章制度需要遵循?,些都需要提前有一个度,而且在商业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超越这个度。

这个度的来源可能很悠久,是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流传下来的,德云社的艺人,作为单纯的说相声的艺人而言,不可能了解每一个地方的沟沟道道,很有可能就阴沟里翻了船,到最后整了个极其狼狈的下场。

在这种情况之下,商演才运应而生,甚至有专门的团队去为德云社的艺人衡量:在哪个地方演出。对于德云社而言,起到了十分好的作用。

商演的利益可能会少一些,但是省心省力

正规商演的话,一般都是由相关组织牵头搭线,限定在某一个地方、某个时间段进行表演,而这个演出经费由工作人员直接打到德云社的账户上,也就是说德云社相声艺人在没有商演之前就已经赚到钱了。

而商演之后的利润,是需要一定比例的汇到组织方,当然这么一套流程下来德云社收到原有利益可能会大打折扣,比如说原先的10万到时候可能只有7万或者8万,但这样的好处是,德云社的艺人就可以踏踏实实的去说相声了,没有必要去和社会上的人员去打过多的交道,耽误了自己,也影响了社团的发展。

结语:不管是德云社也好,还是其他的相声集团或者演唱会也罢,都是由专门的组织方牵头搭线了,如果让艺人自己去忙活这件事情,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郭德纲曾经在舞台上讲过,一场商演的背后有很多具体的事情要去做,涉及到工商、税务、消防、安保、交通、场馆、食宿、票务、营销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每一项都需要有具体的人去做,同时还不能够出差错,只要一个环节出错,就可能导致满盘皆输。所以这些繁杂事务这并非德云社的强项,特别是商演的目的地分布在全国甚至全球各地,德云社自己操作的难度太大;而演出商大都是当地专业公司,既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又熟悉具体流程,还有长期培养起来的人际关系,所以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方便;简单的说,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将商演的组织工作交给演出商以后,德云社就从繁杂的幕后工作中解脱了出来,同时也降低了自身的风险,无论最终售票情况怎么样,都可以做到旱涝保收,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了,除了这些表面上的原因以外,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德云社是现在相声界最成功的相声团体,每年创造的收益数以亿计,这些收益德云社并没有独享,而是将产业链中的一部分让渡给其他人,带着大家一起发财,通过利益共享的方式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

简单一点说,就是用利益换地位。比如,大家都知道冯巩的徒弟,侯耀华的义子王彤拜在郭德纲的评书门下,把侯耀华气的不轻,那么王彤为什么要拜师郭德纲呢?难道他是真的想学评书吗?显然不是,他在相声或评书方面已经完全没有前途了,他自己心里有数,同行也明白,所以他拜师郭德纲并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套近乎。

王彤是河南人,而德云社在河南绝大部分的商演是由王彤垄断的,甚至连主持工作都亲自上阵,背后涉及到巨大的商业利益,这才是王彤宁愿得罪侯耀华也要拜师郭德纲的原因,郭德纲能给他的,侯耀华给不了。

另外,黑龙江和吉林两家德云社,大股东是东北相声名家于浮生;南京德云社的唯一股东是张云雷的父亲张文波,未来的济南德云社,股东不仅有于浮生,还可能有岳云鹏,这些都是郭德纲让渡利益来获得江湖地位的操作手法。

同时,通过商演的巨大利益吸引,不断有实力派相声演员加入德云社,比如张番、刘铨淼、章绍伟、孔挚杰、王善勇、高玉凯等等,现在盛传杨进明、周培岩、郭威等人也和德云社走的很近,只要时机成熟,随时都可能成为德云社的一份子,这就是利益的吸引力。

商演已经成为德云社创造的一块巨大蛋糕,很多人看了眼馋,郭德纲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告诉所有人,只要按照我的游戏规则来玩,大家都有饭吃,于是追随者越来越多,德云社迟早一统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