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描述1998年下岗潮制药工人走上犯罪的过程,当时石家庄下岗犯罪率36 2%;摇滚音乐之下是一个时代的背景:这也是好音乐的内核所在。1998年之

描述1998年下岗潮制药工人走上犯罪的过程,当时石家庄下岗犯罪率36.2%;

摇滚音乐之下是一个时代的背景:这也是好音乐的内核所在。

1998年之前是改革开放计划经济的时代。

作为南方,1998年之前,我村子里的长辈,都是清一色前往武汉钢铁厂做钢铁工人。还不乏受伤跛腿的长辈。

作为重工业的北方,计划工作程度更大。几乎大部分普通人,都是生活在计划经济之中,自身的工作全部由国企安排,不愁吃、不愁穿,按点上班,按点下班。

石家庄,是当时全亚洲最大的制药厂所在地,被称为“药都”。在石家庄之中,有一家十分有名的国企“华北制yao”。

歌曲就是描述了一位:

华北制yao的一名制药工人,子承父业重复着在制药流水线上的机械操作三十年。每天六点,按时下班,换点制服回到家中,妻子在为他准备晚饭,他去楼下小摊贩里坐着,喝酒吹水。

这种计划工作的感觉,令人十分舒适,平静安逸舒适万分。所以有了万青歌曲之中的歌词第一段:

傍晚六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

妻子的熬粥,我去喝几瓶啤酒。

下岗潮开始:石家庄药厂工人无法二次就业。

1998年,整个社会开始转型,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在1998-2000年三年之内,《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全国国企职工从1.1亿转变为5000万。裁掉了几乎一半的工人。同年,刘欢受邀创作一首抚慰下岗工人的歌曲,它叫:《从头再来》。

当时没有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没有如今一键就能发出简历的求职软件。对于所有人而言,工作的定义,并不是需要自己主动应聘,而是“听安排”、“任分配”。

在安逸角度上考虑,生活在计划经济中的人是不具备就业压力的,相比于现在而言是很幸福的。

但是安逸的同时,必将具有隐患:生活在计划经济之中长达三十年的工人们,不具备二次就业的能力。

1998年,下岗潮袭来,华北制药厂也不例外。一瞬间,制药厂超过一半的下岗职工没有工作。失业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也是歌曲之中“大厦崩塌”的所指。

歌曲之中的主人公结束了30年如一日的流水线生活。除了制药厂那个工位技能外,主人公没有任何其他职业技能,而更令人绝望的是,他已经习惯了三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变得焦躁,不知道人生的出路在哪?心中越发阴郁。

歌词之中反复出现的:

云层深处的黑暗

妻子前往人民商场,看到随地都是焦急焦躁的下岗工人。儿子就读于河北师大附中,只喜欢乒乓球,对自己的未来毫无知晓。原本在儿子这个年龄,也即将进入制药厂和主人公一起当一名工人。

在这里的编曲十分厉害,简单说一点:

下行音程是放松的,上行音程是紧张的。当上行之后再上行,不给与焦躁释放,不断叠加紧张度,那这种紧张将是推入绝望。如果再给与一个以嘹亮穿透力著称,具有恢宏背景感的管乐Solo乐器的音色,那是完美展现,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体心理深渊的绝望。

万青小号的突兀和嘹亮,以及整个不断上行紧张的音程走向,都是无疑将这种三十年后的突然下岗的焦躁推向绝望的深渊。对于当时工人心情的阐述,具有深度音乐价值。甚至于,音色泛音紧张度最高的小提琴,都不具备小号音色的恢宏背景下渺小个体忧郁情感的暗示作用。

在这里不多展开,集中于歌词。

犯罪:石家庄盗窃罪,下岗工人占比超过一半。

1999年春晚,黄宏在小品《打气儿》中高呼:“咱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

电影《钢的琴》之中,一群下岗工人偷钢琴被抓,然后在废弃厂房中用钢铁制作了一架钢琴。

石家庄下岗工人,三十年的生活习惯是无法轻易打破的,也不是简单的学习一门手艺再就业的问题,更多的是一种焦躁、绝望情绪的蔓延和无法排解。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下岗工人都习惯于生活在曾经的回忆里。

大多数下岗工人熟悉的谋生途径只有一个:计划工作。这种途径导致他们过早进入工厂,而下岗时的年龄又偏大,基本上都是四十好几,缺乏再就业能力。

在这个基础之上, 大部分人都走向了一个极端:犯罪;

据调查数据显示,在1998-2001年间,石家庄下岗人员犯罪比例高达到了36.2%。最明显的是盗窃罪,下岗人员直接占到50.8%。

这种以盗窃的简单做法粗暴解决问题的方式,在电影《钢的琴》之中,在电视剧《毛骗》之中,完美展示。有兴趣的可以前去了解。

如此,就有了万青所写的:

用一把假钞、一把假枪。

守卫她的生活!

主人公开始走上不归路,结果如何我们不知道。但是他必定是做了他认为在绝望之中的选择。虽然,这种做法很不值得提倡。

从长远利益出发,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是必然的。但是在这种宏大改编之中,的的确确存在着许多普通人无法走出的困境。万青音乐的核心之处,也在于为这些普通人排解,表意慰藉。

听没听懂,点个赞呗!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歌曲涵义解读

时间、背景

此歌曲作者创作于2010年,是石家庄文青市歌。

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时代变迁的重大时段。在那个时候幸福很简单,劳作了一天,下了班有那么一点点小酒就很满足。但随着时代的脚步全国市场起了巨大变化,国企的改革使很多人失去了稳定收入,那个年代大多数劳动者思想很单纯、简单,无法很快适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致使本该走的道路,本该拥有的那一点点幸福渐渐失去,且这种情况延续了很多很多年。

2001年3月,石家庄发生了重大恶性刑事案件。从歌曲的名字上很快联想 到此事。我想作者是否是想运用这种手法,通过焦点事件,来隐晦的表达内心的无助,发出无奈的呐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和国家的初衷也是最基本的出发点。经历曲曲折折、磕磕绊绊一系列改革各种法律法规会越来越完善。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昌盛。我们的人民也会越来越幸福。相信以后歌声的旋律一定会更加优美,词句更加明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明媚和温暖。


我来默写一遍歌词: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傍晚六点下班

换掉药厂的衣裳

妻子在熬粥

我去喝几瓶啤酒

如此生活三十年

直到大厦崩塌

云层深处的黑暗啊

淹没心底的景观

在八角柜台

疯狂的人民商场

用一张假钞

买一把假枪

保卫她的生活

直到大厦崩塌

夜幕覆盖华北平原

忧伤浸透她的脸

河北师大附中

乒乓少年背向我

沉默的注视

无法离开的教室

生活在经验里

直到大厦崩塌

一万匹脱缰的马

在他脑海中奔跑

……

这首歌我特别喜欢,尤其是喜欢里面的提琴和小号,编曲特别棒的一首歌,百听不厌,歌词也很棒,娓娓道来的感觉,尤其一句“忧伤浸透她的脸”,特别有感觉。

至于歌词的意思,很多人把“直到大厦崩塌”中的大厦,跟石家庄的一个爆炸案联系在一起,其实两者之间真没什么关系。有人可能会说了,又不是你写的词,你怎么知道,那就一起来看看词作者在某次访谈中,对歌词的解释:

呃,本来我们是从来都不解释歌词的,今儿聊到这份上了,就破个例,下不为例啊。这个歌,我这么跟你说吧,很多人都没看明白——这歌就是写一个家庭嘛,第一段父亲,第二段母亲,第三段孩子。作为一个非常偏执的中年妇女,就是他妈的认为自己手里有一把枪,天天特别紧张地想去保卫生活。这个假枪你在那儿都买得到,或者你买不到手里也有一把无形的。这就是个典型的一家三口,虚假的中产阶级温馨,结果全他妈是扯淡,杀,都杀掉!小孩背叛,父母绝望,最后全**完蛋。

恩,大厦就是这个大厦,各种大厦,家庭的大厦,工作的大厦,幻觉的大厦,全部都有。

大厦都会塌的。


万能青年旅店是中国内地摇滚乐队来自石家庄,2002年成立,由主唱兼吉他手董亚千、贝司手姬赓、小号手史立以及鼓手杨友耕组成。

2010年11月12日发行《万能青年旅店》同名专辑,其代表作品有《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十万嬉皮》《秦皇岛》《胸口碎大石》等,凭借同名专辑获得第11届音乐风云榜最佳摇滚新人、最佳摇滚专辑等荣誉。2020年12月22日,发行专辑《冀西南林路行》。

曾在《我爱摇滚乐》上词作者姬赓曾经解释过歌词,这首歌就是写一个家庭,第一段父亲,第二段母亲,第三段孩子。至于歌词的内容每个人解读都会不一样。我们顺着歌词也能理解个大概。

第一段是作为工人的父亲在6点半下班,妻子在熬粥,父亲看到饭没好就出去喝几瓶啤酒。很是惬意的画面,但歌词接下来一句"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厦崩塌"。我想应该是这种惬意的生活在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过程中将结束,意味着将下岗。往后没办法再惬意的喝几瓶啤酒。

第二段是讲述母亲在人民商场用一张假钞换了一把假枪,用假枪保卫她的生活,直到大厦崩塌,与前一段父亲活了30年,直到大厦崩塌相呼应。后来人民商场也经历了改革的阵痛,所有一承不变都在发生巨变。大势所趋,普通人也在经历着阵痛。但从今天来看,这阵痛反倒是必然,且经历之后才会更她迎头赶上。

第三段是讲述乒乓少年无忧的生活学习,那时候小孩都很单纯且具浪漫主义色彩。但随时间及年长,也终会多了复杂的情绪及生活经验,直到心中的大厦崩塌。

石家庄是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城市,在解放后发展特别好,当时以轻工业为主,拥有全亚洲最大的药厂:华北制药,拥有上百家棉花厂,拥有华北最大的集市,拥有全亚洲最大的化工厂,等等。经济发展特别好,位居全国第四,可谓是红爆一时。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安康。全国人都想作为一名石家庄人,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首歌实际上描述了北方重工业城市在经历过了时代变迁,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所经历的阵痛,和那些被遗忘或者是被抛弃的群体的失落和愤怒的感受。资源丰富和经济繁荣的城市已经荣光不再,而沿海的贸易投机者们取代了踏实的劳动者成为了时代的新宠儿。

相信80年代后的人们亲身经历了这种从繁荣转向衰弱的历程会是感同身受,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单纯的理想和浪漫主义,而满眼所见的,全都是金钱至上和欲望崇拜。 生于理想,死于欲望。是这一代人最真实的写照。这也是副歌部分所写的"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厦崩塌"。

通过一家三口对当时的感触,那是一种三十年来社会变革改革阵痛,所谓主题思想迷茫,物质贫乏的年代供销社百货大楼门前的熙攘,贫富差距拉大,国企下岗,资源却被被蛀虫汲营,应试教育的僵化等一系列问题。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大厦,只是标准不一样而以。


下岗时代,工人对于明天的迷茫,对于现状的迷茫。


这首歌由歌手万青所作,主要表达了生活了很多年,一夜巨变,没有了制度保障,大家走进市场经济,在变化以后的社会里,金钱至上,每个人要靠自己工作挣钱才能生活。

看几句歌词解析一下:

1.

歌词: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厦崩塌

解析:

这句很有共情,那时候的,在国企上班的员工,都以为,自己会一辈子在单位,谁知道,市场经济一夜之间到来了,他们要被迫离开自己工作几十年的单位。

他们自己人生的大厦也塌了。

2.歌词:默默的注视无法离开的教室

解析:

教室,简单而又快乐的时光。

可惜,市场经济了,

大家都要向钱看,

买更好的车子,更漂亮的衣服,欲望越来越多,

也都成为金钱的奴隶。

物是人非事事休,

并不是每一个人在面临生活巨变时候,

都能平和应对。

有很多人,

会被生活所杀死。

以上。


歌词描述了国企改革中的下岗潮。我们企业就是这样,我们生于此,长于此,将来长眠于此,父辈的青春和我们的青春俱在此。突然,厂子可能就没有了。第一次听这首歌,我坐在班车上,竟然泪流满面。


没本事就发发牢骚。精力放在二次创业不好吗?自怨自艾,等国家分配国家帮扶。光荣吗?那么多成功的为啥就自己不行?还摇滚,摇吧,摇完赶紧滚。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