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学有效整合
【摘要】本文结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整合的课堂教学情况,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评价方式这四个方面的有效整合。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意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而且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角的认识,有效整合。
  这是一个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新世纪。对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课程改革的推进日新月异,时代催生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学整合的角度,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来谈一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角的认识”教学有效整合起来,达到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评价方式这四个方面的有效整合,发挥其优越性,克服其弊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角的认识”的有机的整合,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整合的亮点,变信息技术为一种工具,用来提高小学生学习“角的认识”知识的效率,改善“角的认识”这一部分知识教与学的效果。现就关于信息技术与“角的认识”教学有效整合来谈谈我个人的观点与实践。
一、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尤其是“角的认识”的教学,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低,因此教师不能用严谨、科学的推理讲解清楚,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去感知体会,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是比较困难,容易产生思维障碍。但由于信息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教学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但不同年龄阶段的“空间与图形”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整合的的方式与内容应体现年龄特征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角的认识 ”是低年级段中的课程,信息技术与“角的认识”教学的有效整合的途径要着重体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面,运用多媒体电脑的绘图功能整合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如:在授课开始借助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剪刀三角板操场等图形,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表象,观察实物,抽象出角出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为他们学习生活中去收集信息奠定了基础。从这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为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施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拓宽学习领域
运用信息技术可向学生展示丰富、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形体),建立其大小与位置关系,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察觉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加强了学生的知识迁移、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时,由课件显示一个角的实物(切成三角形的西瓜图),首先从不同视角动态展示,然后抽空留下轮廓,接着学习:① 认识顶点:红色顶点闪动3次;② 认识角的边:两条边拆开,排放在一起。③ 认识角:画出红色的弧线。在这堂课的延伸部分,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展示了许多优美的图案,雄伟的建筑,让他们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拓宽了学习领域。这样彻底的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能生动有效的演示空间与图形的规律、模拟其过程,将抽象定义形象化,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达到的,而这又恰恰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一环。
三、加强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新课标指出,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要提供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向老师、同伴表达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实现发展。以往我们在课堂上有很多时候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过于急迫的想把答案塞给学生,学生缺少充分的时间去作深入的思考,尤其是难以真正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时表面上课堂活跃,有问有答,但学生那种快速的反应只是表层思维的活跃,思考缺乏深度,长久以往,学生将失去真正的思考能力。所以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注意到这一点,利用网络教室的功能,展示学生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达到资源共享,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参与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促进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学习较差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借鉴学习好的同学的策略,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增强,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需要几节课甚至更长时间的消化和补充,效果总还是不能令人满意。但利用动画、音频、视频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形象的、形态的、三维的图像加深对新知识的领悟。例如:教师提出“角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的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学生出现种种猜测后,借助多媒体电脑动画演示,把一个角的两加长或缩短,学生清楚的看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什么有关,再让学生思考交流,最后再借助多媒体电脑演示验证,让学生清楚的看到两条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越小〔2〕,从而直观的得出了结论,克服了教学的难点。这个问题教师并没有过多的讲解,随着抑扬顿挫的声音,直观动态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寻求到了解答问题的最佳途径。一堂课下来,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很轻松地找出问题的本质,找到了答案。这堂课,学生不仅对这一个数学知识掌握得很好,而且从中也看到了数学的美感,同时还潜移默化地把他们引上了“想学数学”这条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