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获奖论文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梅州市五华县长布镇琴口小学 邓月云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式的简单的、低效的教学手段正逐步向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的高效的现代手段转化。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 搜集、处理信息, 从而使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文将详细阐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正确的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有效运用 信息技术 辅助 语文课堂
高歌猛进的信息化大潮也为我们教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最佳外部环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的根本改革。该技术的运用无疑给新的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在教育领域里遍地开花,多姿多彩。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一整合会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但另一方面,虽然用了电化教学手段,但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果起不到好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偿失。因此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一时间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定位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与有效性呢?
一、唱走调了的“高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时髦,为了整合而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强调的是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走入一个误区,认为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越现代越好。不管学生是否需要,是否与文本有充分地接触,就剥夺了学生读书、思考、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中难以寻找到老师深入研究教材,体现语文学科或是不同课型特点的痕迹,难以看到学生潜心阅读、深入揣摩、静心品味的过程——朗朗读书声没了,品词析句没了,理解感悟没了,积累欣赏没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没了。一句话,语文学科的特点没了。把信息技术神化、把整合看作时尚,堂堂课、样样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 没能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样舍本逐末、颠倒主次的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2、肆意运用等同于整合
做法的错误源于认识的片面,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整合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的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方式,即整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有效方式,这就把整合的落脚点放在了信息技术的展示和学习上,而非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以辅助学习。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就会想当然地把整合简单地等价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认为只要是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或是使用了课件就是在进行整合,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课堂的“导播”,其实教师应该是整个课堂的“导演”。而即便是这种错误的整合观点,在实际运用多媒体或课件时同样存在着:超时超量“信息轰炸”、人机关系处理失当、成为技术手段的展示这三种主要的错误。
3、学生思维简单化
网络系统拥有许多生动、丰富、快捷的信息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使教学信息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就会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课上,我们常常看到,一遇到重点或难点,老师立马采用信息技术来突破。在学生还没充分感知课文,与文本还没来得及多接触的情况下,就让媒体提早出现在学生的视线中。不可否认,美轮美奂的画面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但这些画面过早地出现一定程度上也起了先入为主的“作用”——形象的东西代替了文字,进而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想象和独特体验,特别是限制了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补充。于是学生依赖媒体创设的情境,而让自己的思维、想象处于简单封闭状态。
二、怎样谱好“曲”,唱“高歌”—— 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1、做优秀的“剪辑”,让学生入情感受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在情景中理解句子的实意,要比抽象的理解容易的多。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设置相关的情景,对学生的理解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情景,把所学的教材活化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就是将课文活化成话语,使语言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功能句进行实际操练。设计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学生真实的需要。而预期的作用应该是:对学生有真实的意义——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求,最终使画面有了新的意义、新的形象,使学生的语言有丰富的内涵,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选用的多媒体技术跟语言文字必须是紧密相连的,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实践。
比如教学《清澈的湖水》对“变幻的山峦”一词的理解。教师选用的多媒体画面正是与文本相匹配的,学生在仔细研读文本后,结合多媒体画面激活了自己脑中原有的画面同时联系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游船行驶时,小鱼跳动时,平静的湖面上水波一圈一圈地荡漾开来,倒影在水里的山峦也就动起来了。另外,山石千奇百怪的,游船前进了,山石向后移动,一下子看到的是这块,一下子看到的又是那块,所以山峦也就变幻了。这些生活画面又即刻入“存折”。不过此时的贮存,绝不是简单的再存,而是理解“变幻的山峦”意思后的重新存盘。一句话,选用多媒体技术应该还语文学科的特点,应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