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一)教法、学法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在学习了数轴、绝对值、有理数的加法之后,以有理数减法法则和减法运算为主要内容的一课。本节课的学习是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的减法运算的拓展,在已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对有理数减法的学习,初涉解决“较小数不能减大数”的问题。利用化归的思想将加与减两种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同时也为学习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采用了引导一发现法组织教学:本节课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减法运算到加法运算的转化,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中,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甩。难点: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并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工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阅读一则北京过去三天的天气预报。教师提问:你能发现每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吗?怎么计算呢?学生:第一天是31-19=12,第二天是31-18=13,第三天是26--2O=6【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知道温差等于最高温度减去最底温度,为下一个问题作铺垫。】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青藏高原某一天的最高气温是4℃,最低气温是一3℃,问青藏高原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怎么计算呢?学生:4-(-3)教师:在这个减法算式里出现了减负数的情况,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有理数的减法。【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挑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评析:教师能够准确找出知识的生长点,善于从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形象、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积极性被充分调动。2.探究尝试,突破难点教师:那么4-(-3)等于多少呢?借助于多媒体演示温度计中水银柱从零下3℃上升到零上4℃,温度上升了多少度?温差是多少?学生:上升了.7℃,所以温差是7℃。教师:即4-(-3)=7,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温度上升了7℃,由温差等于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不难得出4-(-3)=7】教师:将水银柱平放,可以抽象地看成一条数轴。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与表示一3的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学生:7教师:非常正确。表示4的点与原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原点与表示-3的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所以4+(+3)=7℃,并板书到黑板上。教师:由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4-(-3)=?可以转化成加法式子是什么?学生:?+(-3)=4【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可启发:被减数等于差加减数】教师: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等于多少?学生:?=7教师:故4-(-3)=7评析:这部分是学生实践、探究与尝试的过程,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3.数学交流,释疑解惑。.【有理数的减法对于刚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面向全体,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设计了以下活动】教师:将被减数4换成0,-1,-5这些数,看看他们减-3与加+3的结果相同吗?【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请每一组的代表说他们的方法】学生1:相同,0-(-3)=3,0+(+3)=3.学生2:相同,-1-(-3)=2,-1+(+3)=2学生3:相同,-5-(-3)=-2,-5+(+3)=-2【教师板书三组式子】0-(-3)=3, -1-(-3)=2, -5-(-3)=-2, 4-(-3)=7O+(+3)=3, -1+(+3)=2, -5+(+3)=-2, 4+(+3)=7教师:请学生观察、比较四组式子,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在教学中充分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交流,充分体现课改所提倡的“做数学”的过程,教师及时做出纠正和补充。】学生1:每组式子里的被减数相同。学生2:运算结果相同。学生3:每组式子里的被减数相同,减号变成加号,减数变成了它的相反数,结果相同。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演示这些式子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教师:谁能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请举手。【培养了学生语言归纳能力】学生: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教师:非常正确。谁又能用字母表示法则?学生1:a-(-b)=a+(+b).学生2::a-b=a+(-b)。教师:在有理数的减法运算里有两点要注意:1.减法运算转化成加法运算,2.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点评: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和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交流,互相启发,学生进步理解所学知识,在交流中解决问题。经过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达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等活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同时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解决问题,应用新知:教师:下面进行一组抢答题,看谁答的又好又快?将下列减法算式转化为加法算式,看谁说的又快又好。(1)2-(+39)=(2)4-(-7)= (3)(-6)-7=(4)(-1)-(-8)=(5)O-6= (6)lO-(-5)=学生1:2+(-39)学生2:4+(+7)学生3:(-6)十(-7)学生4:(-1)+(+8:)学生5:0+(-6)学生6:O+(+5)【从正数减正数、正数减负数、负数减正数、负数减负数、O减正数、O减负数这6个方面进行设计,直接针对本节重难点进行训练,以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的学才更积极主动】教师:大家回答的很好,给他们掌声。学生:很高兴地给同学们鼓掌。教师:出示例1例1.计算下列各题:(1)-3-(-5)(2)O-7(3)7.2-(-4.8) (4)(-3.7)-5.6学生:到黑板演板。【教师给予纠正格式,使学生解题规范化】.点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运用意识有初步的形成,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问题解决,形成初步的迁移能力。5.巩固提高,突出应用教师:出示例2:油井8O6深3985.3米.(记为-3985.3米),在它的不远处是油井807,深4746.7米(记为-4746.7米),问这两口油井的深度差是多少?学生:到黑板演板-3985.3-(-4748.7)=763.4教师:很好!【这与新课引入中的实际问题前后呼应,贯彻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用数学的意识”的要求。】点评: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在诱导启发下,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6.课堂小结,反思升华教师:(1)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哪些方面的进步?(2)给你印象最深的问题是哪一个?你有何看法?学生:畅谈体验:收获和疑惑。教师:同学们谈的都很好,我们这节课主要是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计算。同学们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刚才我们说的那两点。下面我们做两组练习:,(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一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2)课后练习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交流答案。【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及时给予纠正和辅导】教师:思考题已知:︱a︱=2,︱b︱=5,求a-b的值。【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学生:a=2或-2,b=5或-5;a-b有四个值,3或-3或7或-7。教师:肯定学生的答案,给予鼓励点评:这里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回顾得到结论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渐养成学习总结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