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大学生活与预期不一样 与周围的人没有共同语言怎么办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本期回答家长的问题:
问:大学生活与预期不一样,与周围没有共同语言,怎么办?如何克服这种落差?
答:不知你说与预期不一样,指得是什么?上大学前,中学老师和家长都把大学描绘的很轻松美好。仿佛只要上大学,一切都好办了,达到了所谓“金榜题名时”,就达到人生的目的了。
新生上大学后,只要是稍微有点名气的学校,发现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特别是名牌大学的理工科,课程艰深难学,像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学生一不小心就会不及格,部分名牌大学,学校给任课老师下了规定,必须有百分之几的学生不及格,即所谓要符合“正态分布”。所以大学生压力很大,普遍反应比高中还要累。
其次,大学生是经过选拔的,大学同学都像自己一样是经过选拔考进来的,大家都很优秀。有些新生在中学时,是学校的佼佼者,被学校老师和同学宠着,但上大学后,身边同学个个都是学霸,没有人宠着你了,一定会有深深的失落感。
另外,有些学生以前没有住宿经验,大学要集体生活,也不习惯;这也有个适应过程,学生如果在中学的时候就有住宿经验,就能很快适应了。
还有部分偏僻地区来的学生,为了考大学,什么兴趣爱好都被迫放下,只学与考试有关的课程。上大学后,发现除了学习,自己什么都不会。而班上那些大城市来的同学,眼界开阔,知识面广,出手大方,成绩还好,不免感到深深自卑。
所以在大学,比例很高的学生出现心理疾病,越是名牌大学,可能心理问题还会越多;比如出现情绪烦躁、自卑、嫉妒、抑郁症、精神疾病等,甚至还有自杀。据笔者所知,在国内某最顶尖大学,所谓“状元”云集之地,出现精神疾病,肄业、退学甚至自杀,时有所闻,有时感叹比例也太高了吧?
正因如此,现在很多高校都重视心理辅导,辅导员都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的。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家能考到一起做同学,肯定程度都差不多的。你说小孩与周围同学没有共同语言,不可能其他同学都有问题,你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分析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努力调整自己,尽量适应环境,融入集体之中。“适应能力”也是一种能力,小孩的适应能力在以后一生都能用上。
所以说,做父母的,在小孩成长过程中,不要只关心“分数”,要注重均衡发展,保持小孩的身心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