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参赛论文浅议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高北小学  向贵国
内容提要:小学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欲望,做好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及时、合理地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运用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文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应传授给小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只有既掌握知识又会运用所学知识才能使智力得到发展,才算是学到了真正的本领。以往的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培养能力的关键是要靠不断地在实践中运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自己应该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方法,以此来改进自身的教学工作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欲望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必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以发展及提高。首先,教师应把学生引入实践活动中去。“问题是学习的开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欲望,学生自然会积极地投入实践活动中去。问题总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前提的。例如,我在教二年级的学生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之前,必须先让学生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在掌握相关的知识前提下,提出问题:“我们学会了《汉语拼音字母表》,这到底能对我们下一步的学习有什么好处呢?”学生思索之余,紧接着激发学生的兴趣:“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字典中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便能明白其中的奥妙了。你们有兴趣当一名‘小小研究员’,参与本次活动吗?”学生被命名为‘小小研究员’参与实践活动,当然不甘落后,学习劲头十足。有个学生因为汉语拼音字母表记得不太熟,还迫不及待地翻书,认真地复习。他在实践中发现原来以前学的知识是很重要的。相反,如果老师在教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时,只是就书上的表格,轻描淡写地复习一下知识点,仅以会填写“音序、音节、组词”为目标,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主动查字典的机会便大大减少。他们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很难会想到请“字典”这位不说话的老师来帮忙。我们在教育中应抓住这些让学生参与的机会,激发他们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运用能力。
二、做好实践活动的组织者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的教育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应组织好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利用已学过的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语文课培养的听说读写能力,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而且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学习、生活的工具,是个体求得发展的基本条件。例如,我教学生学习语言交际——《学会祝贺》这节课之前,我先组织同学们参与贺卡设计活动。学生们绘画、制作贺卡的热情远高于花一元钱来买张普通的贺卡。由于是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卡,他们在送贺卡之前还反复地练说了几遍祝贺的话,希望老师、朋友能高兴地接受。我还组织学生们课后去祝贺其他需要祝贺的人。同学们想了很多,也说了很多。等下了课或放了学,他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去实践,他们不仅学会了祝贺,更学会了在生活中表达自己心意的一种方式。
大自然是最大的课堂,也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收获知识,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不知不觉就产生了学习的乐趣。春游、秋游是学生最喜欢的实践活动了。通过外出游览,让学生直接了解家乡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美化家乡的热情,唤起学生以家乡为荣的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建设家乡而发愤读书的热情。组织春游、秋游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遗产,真正让学生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从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分析能力,真正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的目的。让学生认识到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语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改变过去认为语文教学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处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例如,学生在游览太湖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望无边、烟波浩淼、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等词语的意境,更能体会“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心境。活动结束后,我还组织学生回忆整个游览过程,说说、画画、写写、评评。学生谈收获,画美景,写作文,当起评委来更是来劲,说得头头是道……游览时,老师精心组织,会使学生获益匪浅。但如果老师忽视了这一点,也许,春游、秋游便只能成了“吃游”。
三、及时、合理地指导实践活动
学生以前学过的学习方法,如果在后来的学习中不能灵活运用,那么这些知识还不能算被真正掌握。语文学科中,有许多知识和学习方法是在讲读课上传授的。教师应及时、合理地设计各种练习让学生练一练,而这些练习若能联系生活实际,则学生更能及时、深刻地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学习能力,做到活学活用。
在劳动课上,学生们做过“塑丝毽子”。语文课上,在教学“吹、写、投、跑、游、跳、看、唱”这些词的运用时,我让学生重新“回”到劳动课上——请学生上台边讲边做“塑丝毽子”,要求用上准确的动词,介绍制作方法。学生们很容易地就说了一段话,而且用的动词非常准确。另外,我还要求学生们在下次大扫除活动中也能通过观察,把“ (谁) 在 (干什么) ”的句式加以练习和巩固。等到大扫除时,我听到有几个学生一边干活,一边嘴里在嘀咕着什么。仔细一听,哈哈!原来他们在练习说“ (谁) 在 (干什么) ”这种句式的句子呢!我及时表扬了他们,结果全班同学各练习了十来句句子。我还意外地发现,那次大扫除过后,地面非常干净,窗户也特别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