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教研论文:也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2021-05-28 12:12:08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的.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小学生学习数学,亲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一、让学生自主操作
小学生好奇好动,因此,恰当地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在操作中学到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使他们在操作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学习。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我让学生通过测量硬币的厚度、指甲的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自主感知毫米、厘米、米的长短。通过动手使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又如,在教学5的组成时,我请学生拿来5根小棒,分成两堆,看可以怎样分,学生自主操作后,让同桌议议要求将几种分法有规律地找出来。学生交流发现:5可以分成4和1、3和2、2和3、1和4。他们还发现分成两堆是从几和1开始,然后每次移1根,分出的左边一堆的个数由大到小,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现了一种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各数的组成掌握了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让学生自主探索
下面是三年级奥数加减速算中205+398的教学片断摘录。
开门见山,直抛例题:205+398
师:这道题怎么做?
生:用竖式计算。
师: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吗?(生陷入思考),师稍停片刻说,笔算固然可以,但慢且烦,能不能用一种简便方法,口算就能得出结果,同学们观察两个加数的特征,看能不能找到简便算法的窍门。这节课,看谁的方法多、好,且简便。
学生跃跃欲试。教师用期待的目光等待学生的回答。
生:我把205看作200+5,这道题就变成了200+5+398=598+5=603。
师:为什么把205看作200+5?
生1:因为205接近200,200是个整百数,和398加起来比较方便。
师:为什么200+398以后还要加5吗?
生1:因为题目是205+398,如果我用200+398就少加5,所以要再加5这样就变成200+395+5。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也有一种简便算法,我用205+400-2=605-2=603。
师:你真聪明,能不能给大家说说你怎样想的?
生2(开心又很自信):因为398接近400,所以我先用205+400但又想题目是205+398,我现在加上400,多加了2,所以要减去2,题目就变成205+400-2=605-2=603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到你的学习小组里去讨论交流一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出以下几种方法:
205+398=203+(2+398)=203+400=603
205+398=(205+95)+303=300+303=603
205+398=200+5+400-2=600+3=603
205+398=205+395+3=600+3=603
205+398=202+398+3=600+3=603
……
师:同学们很爱动脑筋,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找到了这么简便方法,老师很佩服大家,这么多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最简便,最合适你,你就用哪一种。
……
在教学中,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已有知识、通过观察思考来解决的问题,绝不包办代替。老师只要灵活驾驭教材,精心设计情境,努力营造宽松的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到解题策略,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求异性、多样性。
三、让学生自主比较
数学中有些知识仅存在细微的差别,这时,让学生自主比较,在比较中掌握知识,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如在教学“<”、“>”时,当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大于号和小于号,就请学生比较大于号和小于号有什么相同处和不同处。学生经过比较和思考后,回答道:“它们都是‘号’,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因受知识的限制,学生答不完整,于是就及时加以引导:“对,它们都是一种符号,用在两个不同的数中间。”再追问:“它们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一生说:“它们的大口总是对大数,小尖对小数。”“那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说:“大于号大口朝左,小于号大口朝右。”……通过比较,学生抓住本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四、让学生自主发现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主动地去发现,因为这种自主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在教学了“9加几”以后,我将9加几的8道式题竖排,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去发现,看有什么规律。在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得数个位上的数字比加上的数总是少1。”我追问:“这1上哪儿去了?”学生思维而又清晰,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这‘1’和‘9’凑成了10,所以‘十几’的‘几’比加上的数少1。”由于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空间,这样学生通过自身发现,不仅掌握了“九加几”的计算,而且还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深化,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五、让学生自主迁移
现代教学论认为:当新知与旧知有内在联系时,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迁移规律进行“再创造”,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如在教学十几减8时,我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所以在出示13-8=?后,就放手让学生利用十几减9的学习方法进行迁移,自己寻求答案。学生很快就想到因为8加(5)得13,所以13减8等于5,这足以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迁移能力,老师要充分信任他们。又如在运用“凑十法”教学9加几时,我先妙改了一首儿歌:“你的眼睛里有个9,我的眼睛里有个1,我们9和1好朋友,凑成一个10不分手。”当我教学8加几时,我就请学生自编歌词,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唱道:“你的眼睛里有个8,我的眼睛里有个2,我们8和2好朋友,凑成一个10不分手。”如此教学既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又强化了重点,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迁移的能力。
荷兰数学家费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也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同时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