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自从国家教育司2001年颁布新课程标准以来,新大纲特别强调了对学生人文关怀和学生积极情感的体验,老师们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赏识,课堂上“你真聪明!”“你真棒!”“给点掌声!”等“表扬之声”不绝于耳,小红花、小卡片等“物质奖励”不断充斥着整个课堂。固然,表扬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对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强化学生的优点,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可以起到重要的效果。但凡事都有个度,适当才好。如果教师一味追求不适度、不恰当的表扬,会对学生能力的形成、是非观的培养,以至今后怎样做人都会产生潜伏的危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意和重视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表扬,使课堂表扬适而有度,具体而又恰当。不然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的表扬才是适度恰当呢?作为教师,我们应怎样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呢?我认为,表扬应做到“三多三少”。
  “三多”
  一、多表扬过程的努力。
  教师经常有意识地表扬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努力成分,会让学生从小关注努力对于成败的影响。这样,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会把成败与自己的努力联系起来:成功,是因为自己的不断努力;失败,是因为自己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这样的表扬,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都极为有利的。
  例如,在考试后的小结会上,我都会请考得好的和考试进步明显的学生上台来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当学生汇报完后,我用“你很努力,所以取得优异成绩!”“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等话语来激励他们。并对所有学生摆明一个道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功,不是偶然的结果,它是建立在自己的付出与努力上的。没有努力,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成功。这样,引导学生对于考试不只是去注重对最后分数的追求,而是去注重追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对于成功不再是一种上天注定的宿命认识,而是树立一种自己是否努力的观念。
  二、多表扬学习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方法是构成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在学校学习时有用,而且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到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创造的学习方法,对其进行大力地赞扬。
  如学习《可爱的草塘》,课文中有一个句群要求背诵:“芦苇、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不到一分钟,有个学生就能背下来了。我没有简单地用“你真聪明!”“你记忆力真好!”对他进行表扬,而是问他用什么方法背的?他回答说:“我是用‘线索法’背诵的。三个排比句,一句写绿草倒映美,二句写蓝天倒映美,三句写白云倒映美。我按照‘绿草——蓝天——白云’这条线索背诵的。”对于学生能运用方法去学习,我着力夸奖:“这个方法不错!”“善于用方法学习的孩子,才最聪明!”这样的表扬,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努力创造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表扬独特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实施好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用心去关注学生人性的发展和个性的发展。在课堂上多表扬、多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感受,使学生所受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如学习《放弃射门》后,我追加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觉得福勒是不是个好球员?”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福勒具有高尚的体育道德,是一个好球员。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福勒不是一个好的球员。理由是:“每位球员的梦想就是在比赛中进球,但他放弃进球的机会,给本队带来了损失,他不负责任。其次,在罚点球的时候,他漫不经心,故意将球踢偏,这不符合一个国际球星应有的比赛态度。”虽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停留在表层,但他们敢于打破求同的传统、阐述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也加以表扬:“你肯动脑筋,想法就是与众不同!”“不走寻常路,老师喜欢!”随后,我并没有把我和大部分人的观点强加给这小部分人身上,而是让同学们抓住书中的一句话“后果不堪设想”再去思考与揣摩。这样的表扬,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学生有进步时,表扬是必要的,还得注意以下“三少”:
  一、少表扬学生的聪明。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到听到老师们这样夸奖学生:“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真棒!”。表面上看,这些表扬对孩子有一定的鼓励作用,可是如果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表扬和评价,他们容易形成一种能力归因模式,即把自己的成功都归因于自己的聪明或能力。这样的学生一般只喜欢做一些简单的、容易成功的事情来表现自己的能力,而不愿做一些新颖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失败。久而久之,表扬变成了“捧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不起外界的批评,在竞争中经不起挫折与失败。这不但刺激了学生的虚荣心,而且会形成“华而不实”、“死要面子”的不良人格。如果在对他们的行为表现进行表扬的同时,激发他们不断改变自己超越自己,为今后进步指出方向,会使表扬变成学生继续努力的动力。例如:“你对这篇文章概括得很具体了,能不能更精炼些?”“你真会动脑筋,还能提出更好的问题来吗?”这样,表扬就不断激励学生进一步努力,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少表扬学生某一行为的结果。
  表扬的目的是增加所期望的行为出现的频率。当学生某一行为较好地完成时,老师就这样进行表扬:“你都做对了,成绩不错!”“读得真好!”“回答得真好!”等。这样的表扬,对学生的行为不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是一种无效的表扬。其原因就在于这种表扬仅仅是强调了结果,而没有指明产生结果的行为。因此,这样的表扬是不够明确具体的,学生自然也难以理解,更不会重复教师所期望的行为。因此,教师在表扬学生的时候要“就事论事”,即对孩子所做的某一行为进行着重表扬,不要以某一行为的结果作为着重表扬。比如,在朗读指导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拨:“你为什么在读的时候,特别强调这些词语呢?”这不仅是在问朗读的这一位同学,同时也是在引导大家思考和注意这些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等学生明白了以后,老师再进行表扬:“你的朗读就精彩在这里!”“你理解透了,所以读得才这样有感情!”这样具体有针对性的表扬溶进了老师的启发、点拨,学生更容易掌握“读中悟,悟中读”这种学习的方法。
  三、少矫情做作地表扬。
  在公开课上,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一幕:学生只要做对了一道题或回答了一个问题,老师夸张地进行表扬:“了不起,你真是个天才!”“说得好,大文豪也比不过你!”这样的夸张表扬显得矫情做作,不合时宜。如果学生做对了一道题,或回答出了一个问题,就把学生与天才或文豪相提并论,显然是浮夸虚假,言过饰非。这样的表扬,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的好处,只会助长学生的自满情绪,只会影响学生今后怎样做人产生潜伏的危害。班上的其他学生也会觉得有失客观与公正。这样的表扬,学生是不需要的,也与新课标中强调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背道而驰的。作为教师应摒弃这种矫情做作的表扬。每一位教师心中应深深地刻着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果教师这样表扬:“大家开动脑筋,就解决了这道题目。你们愿意去挑战后面更难一点的题吗?”这样,既给了学生恰当的表扬,又给他们不断学习的动力,效果不是更好?
  表扬是生活的阳光,是教育的强心剂。但不恰当的表扬不仅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而且有时会起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表扬,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