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摘要】语文学科到底教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说得很清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学科一定要教会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二要教会学生做人。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习课文,参与各种语文实践,学习听说读写的技能和相关的语文知识,养成自学习惯。同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什么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认知



作为一名奋斗在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教什么”一直以来是我在积极探究,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只有明确了“教什么”才能确定“怎么教”。我个人认为,现如今的语文课堂,很多时候教师并不能真地认识到语文教学该教什么,有时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却抓不住重点,有时又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草草收场。只有解决了“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从源头找准切入点,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以下我将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谈谈我个人的浅显认识,与各位语文爱好者共商榷。



一、把握课程特点明确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知道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实也就给语文教学定下了一个大方向。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一次访谈时说到:“语文教学如何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这的确很难,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所以我强调的是平衡。人文性与工具性要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曾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一课。在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诸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一些成语。教学中,如何能让孩子在理解感悟人物品质的基础上积累运用这些词语呢?我是这样做的:



1.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汇报,相机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洛阳。



3.范读课文,生闭眼想象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想象说话。



4.路途遥远、旅途艰辛



师引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那个年代没有任何先进的交通工具,孔子只能靠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地──(走到洛阳),这遥遥路途中,他吃着──,他睡在──,为了早日见到老师,他白天──,晚上──。这一走就是──(上千里),这一走就是──(几个月)。



5.引读品悟:



是呀,每走一步,都有着钻心的疼痛,为了心中那坚定的信念,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为了拜师,孔子忍着病痛的折磨,依然──(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为了早日见到老师,孔子继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6.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一些这样的人,为了心中的某一个目标和信念,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出示情景图片课件。引导孩子结合看图用“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说话。



以上是我在课前确定了教什么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实施的具体做法。看得出来,孩子们在情景的创设中,展开想象,不知不觉地理解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而对孔子的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继而把词语应用到我们身边的情景中练习说话。正如叶老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有自己的“独当之任”,就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当然这里教的不仅是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更是引导孩子向孔子学习他的治学精神。



二、依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内容”,是语文教材形态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用什么去教”的问题。“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实际上是“需要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教材内容决定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学内容既可以是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可以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有取、有舍、增添、再加工等。



以《伯牙绝弦》一课为例。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全文共有77个字,可以说内容非常少,如果一堂课就学这77个字,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可想而知学习效率是极其低的。那如何更好地利用好教材安排教学内容呢?我是这样考虑的。《伯牙绝弦》一课是继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的又一篇文言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方法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所以我充分地利用、开发和挖掘教材,确定了教学内容。那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的拓展训练,并把以此课例中学会的运用注释、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等了解文言文大意的方法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言文,在聆听《高山流水》这一千古绝唱的同时感受音乐的魅力,领悟人生难得一知音的美好境界。



于是我在课堂上做了如下教学内容的安排:



1.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练习用“AABC”式的词语进行回答:皎皎明月、瑟瑟秋风、蒙蒙细雨……



2.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了那皎皎明月于是你赞叹──“善哉,皎皎兮若月!”……



教师如此创设意境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3.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4.播放《高山流水》,学生练笔: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



当然高年级还有很多课文,篇幅较长,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整篇教材的内容逐句逐段讲解。不仅费时,还会把一篇结构严谨的课文分析地支离破碎,教学效果并不好。如果能抓住教材内容的主旋律,找准切入点,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取舍,从而确定教学的内容,一定会事半功倍。



三、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我想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心里都是非常清楚的。对教学目标的考虑一定要从各个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等综合因素考虑来最终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因为学段不同,孩子的层次不同,单元主题要求不同,所以即便是相同的课文,出现在不同学段、不同版本(地区),所指定的教学目标肯定不能一样。



例如《两小儿辩日》出现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但在苏教版的教材中却是七年级的一篇课文。再比如古诗《春晓》被人教版安排在一年级下册的《古诗两首春晓村居》一课中,教学目标是: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而此课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春雨春晓》一课中出现,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知道这些生字在诗句中的意思。3.初步懂得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试想,对于不同学龄的孩子,不同学段的孩子,虽然是同一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却不能相同,因为从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出,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对语文的训练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一定的层次性。比如:读的目标不同、语言训练点的目标不同、人文目标也不相同,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肯定也应不同。



四、找准起点安排教学内容



谈到语文教学“教什么”,我们还要考虑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教给谁”。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要能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例如我教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一课,充分考虑到6.7岁的孩子爱听童话故事的特点。为了一入课就能把孩子带入文本中,我以故事导入:孩子们,森林王国传来一个好消息,林中之王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课中指导读对话部分,我又抓住孩子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魔法师变魔法的游戏让他们都变成了那只“懒狮子”,孩子兴趣盎然,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学更要尊重学生。我们要清楚,学生不是空心人,即便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也都有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特别是现代社会,孩子课外所接触到的大量信息甚至比课堂中还要丰富,我们千万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听过很多节公开课,有时候课堂上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大部分的孩子已经知道下一个老师要教学的内容了,然而老师还是要坚持把自己课前安排好的教学内容继续下去,孩子们瞬间就没了兴趣,这样明显的教学滞后会阻碍儿童语言的发展。所以说“教什么”一定要找准教学起点,才能安排教学内容,才能真正为了孩子的发展而服务。我教《两只小狮子》一课时,因为课前我已经对孩子们提出了具体的预习步骤。所以学习课文之前,我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检查了解孩子们通过预习哪些生字认得好,哪些生字大部分认得不好,各小组长把检查结果呈现出来以后,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对之前预设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大部分学生认得好的不多浪费时间,而认得不好的生字就是这节课上教学重点,做到以学定教。



总之,语文教学教什么,我们还需要在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创新。只有理论研究更深入了,教学实践更扎实了。我们对“教什么”的问题才能更加清楚明了。让我们真正关注到语文的本真,坚定信念,为小学语文教学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