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导师陈延军教授问到很多人同一个问题:你的教育理想是什么?伙伴们的教育理想都特别美好,比如让课堂是幸福的,做一个有影响力,能够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课一得”等等。在老师的问话中,我们看到了伙伴们对教育的美好憧憬。这份美好中,我们看到了彼此眼中的亮光。而陈老师的点评,让我找到了实现这些美好的途径。


我们要认真过好每一天。我们都觉得工作任务很多,工作很繁忙,但其实回顾我的工作状态,还是会有时间分配上的不恰当。认真做事,是要静下心专注于当前的工作的,但是微信响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拿起微信回复。正在做这件事,如突然收到了某个通知,有一个临时性的小工作,需要花费三五分钟时间来完成。于是我会停下手头正在做的工作,先来处理这个小工作。我想的是并不费太长时间,那么就赶紧完成吧。其实正在进行的思路已经被打断了,思维的连续性受阻,再想回到刚才的状态,恐怕又要再沉浸进去——我大部分的工作内容和文字相关,但我并不是一个能够快速进入文字氛围的人。所以,以后工作期间,尽量不去处理与当前工作无关,又并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情。


另外,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发现“语文”的东西,有“语文”的发现。我们的一些课文,可能涉及到科学实验,可能涉及到艺术鉴赏,而且因为我们的文本还承载着一些人文主题,需要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的教育,所以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就容易把课上成科学课,表演课或者是品德课。而忽略了作为语文课语文工具性的作用。但是在我们心里应该始终有一个标尺所在,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一定要有语文工具性的体现。不能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但是如果只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也是不行的,因为语文课堂还应该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我们培养孩子,不仅仅是学习语文上的听说读写。在新修订的2017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就此看来,我们的主阵地虽然是语言文字的运用,但是其他几个方面也是不可忽略的。我们的课堂要体现“育人”的功能,能够培养出健全人格的正常人。当今社会,很多孩子经过辛苦的学习,考取了理想的大学,然后就开始迷茫,开始无所适从了,甚至出现了一些让人唏嘘不已的事件,比如前段时间的北大女生自杀事件。所以,抓住语文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健康的可用之人。


在陈老师和大家的交流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陈老师问:“你是把课本带给孩子,还是把世界带给孩子。”当老师问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我们带给孩子的绝不应该仅仅是12本课本,可是扪心自问,我有什么能力把世界带给孩子呢?陈老师建议我们要关心政治,要读哲学和心理学的书籍,要先把自己的眼界打开,才能有更高远的视角来和孩子交流。教师的双肩,一个肩膀担着学生的远方,一个肩膀担着祖国的未来,要能够把孩子带到精神的远方。


陈老师没有问到我的教育理想,我想说的是“期待”,我希望每一次走进教室和授课结束,我和孩子们都是充满期待的。上课前,期待这一节课的美好,上课的时光,无论对孩子,还是对我,都是一种享受。下课时,也有期待,期待着下一节课快点到来。我不希望孩子的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我希望他们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是体会“学习”这一过程的快乐,而不仅仅是拿到较高的成绩时的快乐。愿意做大树,我们帮助他将枝叶伸向高远,愿意做小草,我们帮助他油绿发亮地点缀大地。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最喜欢的自己。


和我在一起的是单纯的孩子,和他们在一起,我要做一个单纯的人,从事着单纯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