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写作论文小学高年段习作有效教学探究
来源:
2021-06-04 17:20:27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写作论文小学高年段习作有效教学探究广东省汕头市澄海汇璟实验小学 陈晓红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形成和发展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本人就小学高年段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实施的具体的方法、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试图寻求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策略。论文分别从高年段小学生的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具体陈述语文教师应采取的有效策略,并列举了有关例文,意图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段; 作文教学;根因探究;方法探究
从事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多年,发现一怪现象:高年级的作文教学难于中低年级。照常理,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优于中低年级,作文教学应好进行,观察发现其实不然。谈起习作,学生就唉声叹气,即便是到了小学高年段,许多学生拿起笔写作文,也总是抓耳挠腮,无从下手,抑或寥寥几句,东拼西凑成所要求的字数交给老师,其中不乏一些“大话”“空话”“套话”。习作教学成为老师和家长最为头疼之事。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许多教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也不乏有效果的途径,下面是本人对小学高年段习作教学中产生困惑的原因做了研究,希找出根因,进行研讨习作教学的有效方法,力使学生变习作为“喜作”。
一、根因探究: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听、说、读、写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其它三项技能的最终归宿。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通过研究,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
1.学生思想空洞,缺乏对周边事物的细心观察,习作缺乏素材,内容空洞。
2.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少,导致懒得开口表达,语言贫乏。
3.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严重:
⑴疑虑心理。不少学生总怀疑自己的习作能力,担心把作文写砸。
⑵厌烦心理。视作文为“活受罪”,应付老师,被动行文,写作时常常忧心忡忡,愁眉苦脸。
⑶自卑心理。认为写作文太难,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表现为作文能抄就抄,能摘就摘,导致临场作文能力不佳,得分不高,自卑心理加重,造成恶性循环。
⑷虚荣心理。每次都不择手段地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仰慕,争强好胜,爱出风头。一旦有机可乘,便铤而走险,或抄袭优秀习作,或机械模仿,或搬出小学时的成功习作。
⑸依赖心理。表现为一切依赖老师,把老师的指导奉为圣旨,言听计从。
4.教学模式陈旧。
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而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二、方法探究:
怎样让学生自由作文呢?根据新大纲的精神及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的经验,摸索出了以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由作文的经验。
1.素材积累,眼到心到才开窍。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阅读量的积累,没有细心地观察,没有好词佳句的积累,怎能写出优美、别出心裁的作文呢?
写出好作文的前提是有材料可写,特别在考场上,短时间内要审题构思书写,如果平时没有大量材料积累,考试时就发晕了,免不了胡编乱造,或套路,或模式,陷入机械应试的悲剧。这是语文考试的巨大悲哀,好成绩就免谈了,还因此毁了学习语文的基石,悲剧甚至可能蔓延到整个成长过程。这时,平时积累的素材就大大地派上了用场。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本《素材本》随时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坐在家里,妈妈做饭的声音、饭菜的飘香;走在路上,阳光投下的树荫,迎面吹来的凉风,有一个人伫立在路旁,一只白色塑料袋在风中翻滚,等等,是我们能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但是事过之后,基本上就被忘记了。有些突发事件让人吓了一大跳,或让人笑得肚子疼……总之是那些特别刺激的,就会给人留下一些印象,比如一个小伙伴在搞怪等等。留下印象的事情,往往过一段时间还会想起来,但时间久了,也会忘记的。还有一些事情,别人好像没怎么留意,可是自己印象深刻,这些我都让学生记录在《素材本》中。然后,我结合《素材本》让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或优秀习作,根据自己的能力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积累好词佳句。学生有了自己自主学习的机会,自然珍惜。日积月累,聚沙成塔,
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面广了,获得了间接的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了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作文能力也明显地提高了不少,希望继而能达到了信手拈来皆文章的境界。这真可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拓宽素材收集范围,提供创作机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应鼓励家长或学校、社会多提供外出实践或动手操作的条件,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和观察的条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只是模仿别人的生活那写出来的文章只会是空洞的,缺少个性的。在此基础上应多让学生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中小学阶段,孩子们最热衷的莫过于做游戏、动手实验、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拥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也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组成了多姿多彩的童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遍地的野花野草;可以到公园与蝴蝶共舞……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应引导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睁大”自己的眼睛,“伸长”自己的耳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出游是学生喜欢的事情,在每次出游时要求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以及说的记下来加以整理,这样在写作时学生人手又有了第一手丰富的素材了。
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开展或参与各种活动,提供亲自感受现实生活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真实、生动、典型的习作素材,而且还有利于他们在体验情感、提升认识的过程中深化习作主题,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和鲜明个性特征的习作来。比如,一位学生参加了本班级组织的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后,写了一篇题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的习作,文章中有这样的细节描写:“第二组上场的是四位小女生,瞧,她们有点儿害羞,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开始朗诵了,她们那优美的声音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小而大,由小而大……朗诵结束后,她们还弯着腰,说:‘谢谢大家!’说完,便匆匆走下去了,犹如一朵害羞的小花儿。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