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备课教案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要点分析:
本单元导学内容分以下五个部分:
1、数数。
通过数小正方体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千个小正方体的模型,使学生对一千有初步的直观感受,并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发展学生的数感。
2、写数读数。
通过“试一试”、“写一写”、“读一读”等操作、表达、思考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3、大小比较。
通过“比一比”、“议一议”、“估一估”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4、较大数的估计。
通过“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整理与复习。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100以内数的概念及认识方法是本单元的认识基础,万以内的数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和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是亿以内数的认知基础。按我国的计数方法是每4位一级,万以内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级,学生掌握了这一级的读写方法,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万以上的数。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4)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在边操作边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探索新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用类比推理、迁移等方法探察新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教材出现的有关数据中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初步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学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难点: 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3、关键: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在进行直观教学和操作活动时,把数一数,拨一拨等这些活动看成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
(2)创设恰当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的有关知识。
(3)重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的教学,加深对数的理解和认识。
(4)教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探索新知。
教学措施: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体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
2、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老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在较大数的估计中,通过“猜支数”“一碗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使学生初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设计:
数数
第1课时
导学内容: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第4页课堂活动。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过程与方法: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数感。
导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导学难点:
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计数器。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
2、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
   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顾旧知:
   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0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
(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挂图(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挂图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2)认识一万。
①数一数。
   教师: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谁来数数看?然后出示挂图(或实物、挂图)演示,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
   出示例2示意图。一摞纸是1000张,这里一共有多少张?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0、2000、3000……10000。
3、整体认知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
(1)看一看、读一读。
   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3页例3),让学生看着图,读一读:一、十、一百、一千、一万。
(2)拨一拨、说一说。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次体验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产生的过程。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互相说一说。
   ( )张1角是1元,( )张1元是10元,( )张10元是100元,10张100元是( )元,10个一千元是( )元。
(2)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4题,学生独立思考,试做。然后小组交流,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3)挑战题:看图思考。
10箱里面有多少个乒乓球?
四、课堂小结
   教师: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
   教师引导学生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也对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导学后记:





第2课时
导学内容: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教科书第5页例4、第6页例5,第7页课堂活动。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地数百以上、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正确地用万以内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数“翻坎数”,万以内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用挂图出示两堆小棒:一堆97根,另一堆5根。让学生猜一猜两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二、主动探究,建立模型:
1、数一百零几:
(1)99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100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强调“一百”与“一”之间一定要加1个“零”。
(2)101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看着上图一起数一数,明确一百零几中间有1个“零”。
2、数一百零几与一百几十:
(1)学生拿出整的100根小棒和散的20根小棒各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数一数,检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注意109是“100”与“9”合起来,110是100与10合起来,突出101与110的区别。
(3)引导学生观察120根是1个100,2个10。(让学生动手捆1个大捆,2个小捆)
(4)引导学生发现120就是由1个100和2个10组成的。
3、在计数器上数一百九十几到二百几十:
(1)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197,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197的组成。
(2)让学生接着往下数,当数到199到200时,怎样拨?
①观察个位,9个一再数1个一是多少个一?(10个一)10个一又是多少?(10个一是1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在个位上拨去10个一,在十位上拨上1个十)
②观察十位,已有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在计数器上又怎样表示?(在十位上拨去10个十,在百位上拨上1个百)
4、类比迁移:
(1)突出990与1000。
   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990,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990的组成。请学生再拨上10,怎么拨?怎么数?
(2)突出1010,1020。
①10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十位)拨几个?(1个)1000加10读作一千零一十,突出必须在“一千”与“一十”之间加1个“零”。
②1010之后再数10怎么拨?
③从1020再拨到1300怎么拨?
④从1300拨到1400可以怎样拨?
⑤同桌互动:使用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拨,从880拨到1100,一边拨一边数。提醒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然后抽学生演示,教师重点指导990、1000和一千零几十的拨法及数法。
(3)突出2000,2010。
①19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拨几个?是多少?(1910)依次到1990。
②1990之后再数10,十位上是多少?(10个一十)十位上怎么办?(10个一十是一百)百位上是多少?(10个一百)百位上怎么办?(10个一百是一千)千位上又是多少?(2个一千是二千)
③从2000到2001,在计数器上可以怎样拨?
三、巩固新知,深化拓展:
1、接龙游戏(教师重点指导“翻坎数”)
(1)一个一个地数,课堂活动第1题。(老师和全班学生接龙)
(2)一十一十地数,课堂活动第2题。(男、女同学接龙)
(3)一百一百地数,课堂活动第3题。(各大组接龙)
(4)一千一千地数,课堂活动第4题。(全班齐数)
2、拨一拨、说一说:
(1)先拨3500,再说由( )个千和( )个百组成。
(2)先拨4020,再说由( )个千和( )个十组成。
(3)先拨6003,再说由( )个千和( )个一组成。
3、说一说:
(1)5400是由( )个千和( )个百组成。
(2)4070是由( )个千和( )个十组成。
(3)2496是由( )组成。
四、课堂小结:
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2、写数 读数
第1课时
导学内容: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教科书第8页例1,第9页例2、例3,第10页课堂活动。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借助计数器认识万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写万以内的数,结合具体的数,说出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会正确地写数表达交流信息,体验数学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小伙伴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导学重点: 写数的方法。
导学难点: 正确写中间、末尾有零的数。
教学准备: 小鸟图、鸟巢图、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数位顺序:
创设情景:小鸟回家:
   教师拿出5个鸟巢,一边讲述一边贴在黑板上(贴在一横排);5名学生分别拿1张纸片,上面写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教师:天黑了,玩了一天的鸟儿们该回家了。鸟儿们都还小,但愿他们都能记得自己的家。
  (叽叽叽叽)老师出示衔着数位的小鸟。
   个位鸟:我的家在哪儿?谁能帮我找一找?
  (请学生把这只鸟贴在右边第1个鸟巢里)十位鸟和百位鸟也依次找到自己的家。
  千位鸟和万位鸟:天黑了,我们回不了家了,随便找个窝住下吧。
  (学生帮助千位鸟和万位鸟找到自己的家)
   教师:祝贺鸟儿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全班鼓掌祝贺)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些数位的顺序吗?(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其实,要记住数位顺序并不难,你们听,我们的聪聪还编了一首顺口溜呢。
记住数位并不难,找准方向是关键,右起第一是个位,往左依次十百千,要问万位在哪里,就在千位的左边。
二、学习写数的方法:
   教师:你们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这些数位呢?(学生列举出计数器)计数器有什么作用呢?
1、教学列1,写没有零的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学生写:85)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下面板书:85。请一学生拨珠,可以拨三位数(285)、四位数(3247),教师出示相应的算珠图。其余学生试着写数。(填写例1的空)
  讨论:像这样没有0的数怎么写?
启发学生逐步说出:
(1)两位数先写十位数,再写个位数;
(2)三位数先写百位数,再写十位数,然后写个位数;
(3)四位数先写千位数,再写百位数,然后写十位数,最后写个位数(也就是从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写)。做第8页的“试一试”。
2、教学列2:写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
(1)教师:这两个数与刚才(例1)的数有什么不同?
   刚才(例1)的3个数从个位起,每一位上都有算珠,每一位上都是0以外的数,写数时不会出现0。而这两个数中,第1个数的个位和十位都没有算珠,第2个数的百位和十位都没有算珠。
(2)讨论:没有算珠的这一位怎么写?
(3)归纳: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然后做第9页的“试一试”。
3、写文字表示的数:
出示例3:四千八百 ,三千零七十五
(1)先让学生尝试写。
(2)选两个学生上黑板写这两个数,全班交流写法。
(3)归纳“用文字叙述的数”怎样写。得出:文字叙述的数的写法:数位上有几个计数单位就写几,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然后做例3后面的“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中的4个题目。(独立完成,小组互相检查)(2)老师课外收集一些生产、生活中的万以内的数,让学生写。(如全校学生人数、电器商品的单价等)
四、小结:
   你会写万以内的数吗?怎么写?
五、课外实践:
   回家收集万以内的数,并与爸爸妈妈或同伴交流。
教后记: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
   观察结果 。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w W w .x K b 1 .c o M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回答。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X k B 1 . c o m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认识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P6~P7 练习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的第8题。新|课 |标|第 |一| 网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四、课时安排: 13课时w W w .x K b 1 .c o M

   
   
   第一课时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请点击“原文阅读”进入阅读下载全部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