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2年1月12整理发布:贵州历史上有三人考中状元: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曹维城为癸丑科武状元、光绪十二年(1886)丙戍科状元赵以炯和光绪二

2022年1月12整理发布:贵州历史上有三人考中状元: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曹维城为癸丑科武状元、光绪十二年(1886)丙戍科状元赵以炯和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科状元夏同龢。

武状元

曹维城(1683年-?),字价人,平越(今福泉市)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各省的武科举人齐聚北京,参加武科大考。曹维城于清康熙四十二年以武举人身份进京会试,考取一甲第一名

20岁的曹维城成为贵州历史上唯一的武状元。

生不逢时

康熙王朝中后期,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连年征战,大清国疆土辽固,国泰民安,进入康乾盛世,也迎来了武科考试最辉煌的时期。

清朝武状元考试

此时,大清朝无大事数,只有皇子之间的夺位战了,而这事和边疆的武将的关系不大。一身好武功找不到地方使,武状元颇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

武状元曹维城退伍后以诗文度余生,日子过得安静恬淡。

曹维城的父亲曹元肃是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武进士,儿子曹石是雍正二年(1724年)的武进士。曹氏一门三个武进士,其中一人还中了武状元,这样的武林世家实在罕见

文状元

贵州赵以炯大魁天下的消息传出,天下为之震惊,认为“爆出冷门”。状元居然被西南边陲的士人夺走。

赵以炯(1857——1906),字仲莹,又字鹤林,贵阳青岩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中状元,大魁天下,成为云贵两省自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

赵以炯夺魁之事,当时流传一个花絮。

自科举开考以来,殿试可是三年一次的国之大事,皇帝亲自主持,不设考官只设读卷官。

读卷官一般有十人左右,个个都是饱学之士。光绪十二年的殿试,经读卷评委团合议,初定赵以炯为第一甲第一名。但这只是评委团意见,按规矩评委团要把前十名的初评名次和试卷一并呈皇帝御览并钦定名次。

赵以炯在光绪五年贵阳乡试时,以第十名中举,在京师会试中,仅排名275,但参加殿试时,一跃而中头名。多数人认为小赵来自偏远山区,从未出过远门,这次到京城参加会试,这么大的场面,乡下人难免怯场影响发挥,以致排名靠后。参加殿试时,应该是情绪稳定了,发挥正常,一跃而中头名。

赵以炯中状元后,这对被人们视为蛮荒之地的贵州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使得人们对贵州文士刮目相看。

当时在京城任监察御史的贵阳人李端棻写下了一副楹联祝贺:

上联:沐熙朝未有殊恩,听传胪初唱一声,90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

下联:喜吾黔久钟灵气,忆仙笔留题数语,五百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

可见赵以炯中状元让贵州人吐气扬眉。

赵以炯生平

丙戌科成进士,廷试第一,官修撰。戊子,四川乡试副考官。辛卯,提督广西学政。乙未,会试同考官。庚子,丁母艰回籍,主讲学古书院。服阙(守丧期满)入都,旋告归。平生能文工书,贵州之有状元自以炯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赵以炯于青岩家中病故,终年49岁。

以上两位状元是贵州文武状元第一人,是贵州科举考试历史上响当当的重要人物,是当时万千莘莘学子心中的偶像。

只是夺魁之后,两位状元的人生颇为平淡。武状元退伍后以诗文度余生,日子过得安静恬淡;文状元则弃职回到老家,教书育人,反哺桑梓。扬名后都步入常人轨迹,一个寄情诗画,一个走上三尺讲台,在平静中度过余生。

第三个状元

夏同龢(1874——1925),字用清,麻哈州高枧(原名狮山)人。现今的麻江县高枧村人。夏同龢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参加癸巳科乡试,中举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被光绪帝“亲笔御点”为戊戌科(恩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夏同龢

光绪三十年(1904年),公派留学法政大学,是中国第一个以状元身份留学的人,攻读工业和经济,学成回国。

夏同龢著作《行政法》,该书是中国最早介绍现代行政法律制度的书籍之一。

夏同龢曾出任广东法政学堂(今中山大学前身)监督(即校长),该校是中国最早期实施法政教育的专门学堂

以上三位状元是贵州人骄傲,是贵州科举考试历史上响当当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