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一)
来源:
2021-06-24 09:53:36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从字面讲, “设”即筹划; “计”即计谋、策略, “设计”即筹划与策略。从普遍意义讲, “设计”就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 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 预先策划制定的策略、方法、样式等。具体而言,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就是在小学语文课上课之前, 对该课教学、该单元教学,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 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方案。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教案有无区别呢? 本质上是无区别的, 是一致的, 都是做的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注重在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设计, 尤以教学思路的设计为重点。叶圣陶先生在《教学二十韵》中有一句名言: “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根据作者思路才能使教学循序进行。所以确定明确的教学思路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关键。而教案则更侧重于教学细节的准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具体化、书面化, 即成为教学方案。 为什么要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呢? 俗语讲, 不打无准备之仗, 无论做任何工作必须要有精心的准备。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更因为教学的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儿童, 如何把小学生培养好, 更不能有半点差错。因此, 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 要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 完成教学设计, 才能自如地上好课。大量的实践证明。凡优秀教师在上课前, 都很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 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他们所做的教学设计方案,许多都成了青年教师学习参考的材料。反之, 凡是在教学上缺乏创造性或出现差错的教师, 除了语文基本功不过硬之外, 往往是上课前缺乏充分的准备, 没有认真设计或不会设计教学方案。于是上课时, 或教学思路不清, 或教学重点不突出, 或教学方法、手段使用不当,或对学生的提问不能准确作答等等。所以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决定上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是教师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 也是教师提高文化科学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过程。因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 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语文能力。如通过钻研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熟悉语文教材, 确定教学目标, 理清教学思路的过程, 会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及必要的知识; 通过研究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学生接受能力, 促进学生发展, 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会提高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由此不难看出, 不论是有经验的或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要上好课, 必先学会制定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年级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语文教学设计。这是保证教师顺利地、成功地走上讲台、完成教学任务的第一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质量标准, 是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最优化。所谓最优化, 就是教学投入少, 而又能达到高效率, 使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都能达到优良水平。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理。 一、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 正如《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发展什么? 学生的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 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和“传授”是根本不同的,“传授”主要靠教师的灌输, 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发展”主要靠学生内部的动力作用, 使自身的素质和个性得到提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适当的指导、激励。 小学生的语文素质, 在《新大纲》中有明确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爱美的情趣, 发展健康的个性, 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段话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也是对小学语文素质的全面概括。语文素质虽然主要指语文能力, 但语文能力还与思想、思维、情感、文化知识、学习习惯等品质密切相关。所以说, 语文素质也就是做人的素质。通过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本身包含了促进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语文是个载体, 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 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意义。通过语文学习, 儿童不仅能学习语言, 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及思维能力、丰富情感。所以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也是可能的。 “语文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原理, 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 根据教材特点, 除确定语文知识、能力目标外, 还要确定思想教育、情感渗透及思维训练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时, 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包括个性的发展。 二、体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 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 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 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 也是由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 小学语文所载负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 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完成语文教学目的, 所选的教材篇篇都蕴含着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课文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景; 有的课文歌颂了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道德和感人事迹; 有的课文介绍了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创造发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动人故事; 有的课文揭露了旧社会儿童悲惨的生活; 等等。课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 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会发生变化,会逐步懂得做人应该坚持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光辉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 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其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长的巨大动力。只要学生对作品语言有透彻的感悟, 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 学生也只有感受到语言的思想情感, 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语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 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 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 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 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 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 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不仅在于“知” , 而且要利于“行”。不过这不能立竿见影, 而要日久天长地熏陶、积累。 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 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 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贯彻该原理时, 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 (一)认真读书、作文, 从学习语文中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养成喜爱读书、作文的兴趣和习惯 在《新大纲》的教学目的中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这样的目标不是老师讲几次能够达到的, 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作文,从篇篇课文中, 从作者的精美语言中, 如, 词汇的丰富, 句式的多样, 篇章构思的巧妙; 从文字所载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之中逐步吸取。经过日积月累, 学生会逐步体会出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接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逐步养成准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由于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并从而获得大量的文化科学知识, 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习作的兴趣。学生能主动学习, 才能形成喜爱读书、习作的良好习惯。 (二) 认真读书、作文, 从学习语文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语言体现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和成果。每篇文章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因此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的过程, 就是凭借文章的语言去理解、感悟、推想作者表达事物的道理和思想感情的过程。不论是写事、写人、写景的文章, 其中总是蕴含一定道理的,只有明白了事理才能提高思想认识。例如《落花生》一课中, “父亲”讲的那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那么, 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段话要反复读, 要背诵下来; 要使学生从中悟到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做人道理; 要培育学生做好事不声张的良好品德和习惯。有的课文所阐述的道理是比较含蓄的, 这就更需要在教学设计时, 深入体会教材。揭示出其蕴涵的道理, 启发学生去认识。教材中还有不少含蓄着科学思维方法的小故事, 引导学生既要读懂故事内容, 还要学生明白一些简单的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习作, 学生能写出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等, 其习作过程也是受教育提高认识的过程。 (三) 认真读书、作文, 从学习语言中感受丰富的情感, 为做一名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地球的现代人打下良好基础 情感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是儿童思想认识、道德行为形成的推动力, 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儿童有了爱父母、爱祖国的情感, 才能有爱父母、爱祖国的行动。 培养学生的情感, 不能脱离读书、作文, 因为文学作品大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 艺术的“境界”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又说: “不知一切景物皆情语也。”“景语”中含蓄着情感,“情语”中映衬着景物。关键在于“真景物、真感情”。所以说, 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小学语文教材不论是什么题材、体裁, 作者所着力的是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 语文教学必须使作品所表达的景、情、语三者统一起来, 从读书中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因素; 作者往往以事达情或以理激情,读书时就要先明事达理,才能入情, 达到和作者情感的共鸣。 学生的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有的学生作文感到困难, 其中一个原因, 就是缺乏对周围事物、人物、景物的热情, 看到什么都无动于衷, 又怎能表达出真挚的感受呢? 所以, 作文指导也要渗透情感教育。 总之,要贯彻学语文和学做人统一的原理,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深入体会作品中表达道理的事例、词句, 着力表达情感的笔墨, 并以此作为指导学生阅读的重点。关键还在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人格力量; 教师要有高水平的语文能力和正确的思想认识以及真挚的情感, 从学语文和学做人上给学生做出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