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故事文学 故事是最受幼儿喜欢的文学形式之一,蕴涵着丰富的认知、情感、审美、道德等方面的价值。教师讲述幼儿故事是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是对作品再现的生活及作家在作品中表现的审美认识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的过程。
1故事的选择
幼儿的发展与年龄的关系非常紧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思维有很大差异,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选择作品。针对3~4岁的小班幼儿,应该选择内容单纯、情节简单、形象生动的故事,使用儿童化、拟人化的语言,多使用态势语,语速放慢,重点语句可以适当重复。 针对4—5岁的中班幼儿,选择的作品可以是中外经典童话故事等,并注意在阅读中增进与幼儿的交流,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语言可以相对丰富。 针对5~6岁的大班幼儿,故事的选择要丰富得多,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科普故事,讲述时强调语言要简洁、适当使用抽象词语和复合句。 2儿童化语言的运用 幼儿思维能力有限,讲述故事时使用的语言应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使用儿童化的语言。 儿童化的语言,不是指向儿童不成熟的表达靠拢的“儿童语言”,而是指适合儿童、强调童趣的语言。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当避繁就简,使用词汇涉及范围较小、句法结构较短的语句,不使用让幼儿感到理解困难的专有名词、抽象词语和长句、复合句等。具体来说,儿童化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1.词语运用的儿童化。选择词语要遵循“以浅代深”的原则,说话时要多用表示具体概念、表现色彩、形态、动作的词,多用叠音词、感叹词、语气词。 如故事中提到一锅腊八粥时可以这样描述——红红的枣、黄黄的豆、白白的米、胖胖的花生。显而易见,这样的表述更生动。 2.句式运用的儿童化。句子要更短小一些、更简单一些,附加成分尽量少,适当重复。 如故事《动物做鞋》——小猴开鞋店,大家来做鞋。仙鹤说:“请你给我做一双鞋。”小马说:“请你给我做两双鞋。”蜻蜒说:“请你给我做三双鞋。”大虾说:“请你给我做五双鞋。”螃蟹说:“请你给我做六双鞋。”最后,蜈蚣也要做鞋,小猴急了:“你要做二十一双鞋,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啊?” 这个故事中不断重复的句子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印象,还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感,正是典型儿童化的句式。 3.语情语境的儿童化。对儿童说话要多注入一些情感因素:节奏较慢、语音和谐悦耳、声调愉快柔和、语气委婉坚定、节奏鲜明匀称、富于音乐美、语气“柔”一点、语调“甜”一点等。 除此,语言不妨有趣些,多使用修辞手法,使口语生动活泼。如形容天热,可以说是“天真热,能热死四百头大象。”这样饶有风趣地说更能吸引幼儿。
3故事的再创造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对故事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加工,注入幼儿所喜爱的趣味因素,以趣促学、寓教于乐。因此在讲述故事之前,应对其语言设计和价值倾向进行仔细认真的研读与审视,根据幼儿发展需要与身心特点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如经典童话故事《丑小鸭》是非常受儿童喜爱的作品,但如果照着叶君健先生翻译的安徒生原著来讲的话,恐怕大多数幼儿会无法欣赏。如故事的结尾原著是这样写的: 当太阳又开始温暖地照着的时候,他正躺在沼泽地的芦苇里。百灵鸟唱起歌来了,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忽然间他举起翅膀,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在散发着香气,它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荫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翅膀发出飕飕的响声。小鸭认出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我要飞向它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被他们杀死,要比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鸡场的那个女佣踢和在冬天受苦好得多!”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这些动物看到它,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游来。“请你们弄死我吧!”这只可怜的动物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待着死。但是他在这清澈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却是一只天鹅。 而鞠萍姐姐讲述这个故事时则改为这样简单几句: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到了。丑小鸭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和考验,他长得高大结实,竟然能够展翅飞翔了。他看到花园里有三只天鹅,想游过去,可是又担心他们会啄死他。忽然,他头一低,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啊,我再也不是丑小鸭了,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原著多用描述性语言,从景物描写到心理描写,都是文笔出色、情感真挚的句子。但是对于幼儿来说这些语言就太复杂了,远远超出幼儿的理解水平和知识储备。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作品内容进行修改,减少描述性的句子、删掉句子中大量的修饰语、把长句改为短句,以适应幼儿的语言接受能力。
4角色形象的塑造 故事中的角色往往给幼儿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好的故事会让幼儿沉浸在故事的情景氛围中,为角色形象的命运变化而牵肠挂肚。随着角色的喜怒哀乐而心情起伏。因此,讲述故事时要对故事角色进行处理,塑造恰当的角色形象,以帮助幼儿了解角色的特点和个性,从而更好地领会故事的意义,获得更愉悦的审美享受。角色塑造的原则就是要把握和揣摩角色性格,如果是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要把动物拟人化。比如在讲述《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之前,首先要熟悉故事,然后对其中的角色形象进行分析、设计。故事中总共出现小蝌蚪、鸭妈妈、大鱼、乌龟、青蛙这样几种动物。小蝌蚪,可以看成单纯冲动的孩子;鸭妈妈,可以看成直爽的大妈;大鱼,可以看成温柔的女性;乌龟,可以看成稳重的长者;青蛙,可以看成热情、有活力的年轻妈妈。经过这样的形象塑造后,故事里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定位和性格,讲述时会更生动形象。 在确定角色性格之后,就要选择适当的声音来表现,也就是声音的“造型”。声音的造型要求清晰准确、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略带夸张、富有趣味性。故事中的人物在年龄、性别、身分、性格等方面各不相同,讲述故事时要把他们区分开来。例如小孩说话声音高而细,吐字靠前,语速较快;老人说话声音低而粗,吐字靠后,语速较缓;刚直豪爽的人,说话声音厚实,吐字饱满有力;善良柔弱的人,说话声音半虚半实,吐字轻缓;等等。幼儿故事口语中的声音造型区分度要鲜明,不妨略带夸张。但不必追求逼真,更不必拿腔捏调,贵在神似。另外还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声音,比如用又粗又涩的声音扮演鸭爸爸,用恶狠狠的腔调演绎大灰狼,用尖细做作的嗓音塑造狐狸,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等等。这样,一个个活生生、有个性、有魅力的声音形象就出现了,这些声音会把幼儿带入多彩的童话世界,之后的交流、教学也会进行得顺利且充满活力。 5语言风格的营造幼儿故事讲述的语言整体风格应做到生动准确、亲切形象、自然有趣,除要注意“儿童化”外,还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营造适合幼儿的语言风格。 1.适当增加对话。讲故事是一种单向口语表述,但在讲述时适当加入一些双向口语交际的要素,适时引导幼儿加入,让幼儿补充情节、设计结尾、评论故事,可以使幼儿对故事的参与度更高,促使幼儿敞开心灵、发挥想象。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如讲述《猴子捞月》时,鞠萍姐姐是这样提问的:“那水中的月亮为什么捞不起来啊?水中的月亮是什么呀?”幼儿一般都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会因此获得一种成就感。对于幼儿有一定了解的故事可以问“小朋友,你们知道怎么了吗?下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幼儿回答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了,你们太聪明了,事情的确是这样。” “你们想不想听听老师的故事是怎么讲的呢?” 总之“对话体”的运用也要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开放性的问题不宜多,以教师讲述为主。同时还要注意要慎重评价幼儿的回答,既不要强迫幼儿遵循既定的故事,也不能任由幼儿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把握尺度。 2.书面语转化为口语。一般而言,讲述幼儿故事有一个书面语到口语的转换过程。具体表现为词汇口语化、长句变短句、整句变散句、多使用“了”“啊”等语气词、少用关联词。 如孙敬修爷爷在讲故事时会把“因为天下雨,所以带把雨伞”改为“啊,天哗哗地下雨了,怎么办呢,带把伞吧!”短句的运用使这个语言显得特别口语化。 3.用丰富的态势语。幼儿故事讲述时的态势语基本要求是恰当和童趣。讲故事时运用的表情动作应和故事内容相吻合,形象、鲜明地表现故事的内容,以引起幼儿联想、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还以《猴子捞月》为例,讲到猴子们“抬头一看”时要随之抬头;讲到“啊,月亮掉到井里了”时可以瞪眼张嘴、握紧双手、举在胸前,表示紧张;最后“什么也没捞着”时头要摇一摇,脸上流露出失望的表情……这些态势语都可以增强故事感染力,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发他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 提高讲故事的水平非一日之功,不仅需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实践训练,希望我的分享能为你的工作提供帮助。
摘编自《宿州教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