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长兴县雉城二小 潘嘉欣



  听了许多优质课、观摩课。听课时,我们常常为精彩的课堂所吸引,但是,听课之后,缓过神来,我们总会产生同样的感触:平日里常态下的语文课,能有多少课有这样的效果呢?如果说优质公开课的开设是为了供大家评析提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那么常态下的语文课更是担负着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积累词句,形成能力,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的重任。这才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根本提升仅仅靠那一节节经过反复打磨,反复试教到几乎失真的公开课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平日里每一节常态课扎实地落实与发展。


  许多人认为,我们的常态课根本不可能有公开课那样出色的效果,因为我们的确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将一节课反复琢磨,反复试教。那么是不是常态下的语文课就只能这样充满遗憾的草草了事呢?我以为不是。回归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我想我们的教育真正需要的还是简单朴实的教育方法和扎实灵活的教学过程。



  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关键历来众说纷纭,但我想归根结底离不开以下几点:一、正确解读文本;二、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三、合理巧妙的设计教学方案;四、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如果能认真地落实以上四点,常态下的语文教学一样能够生动、精彩。



  一、文本的解读



  1.准确解读文本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和基础。



  文本是课堂传授知识的一种依托,也是学生借以学习语言、陶冶情操、进行人文感染的载体。是否正确的解读文本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如在执教《给予树》一课时,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中这样小结:“是呀,只要将给予树种在我们的心中,爱就会无处不在。”显然,教师并没有正确的解读文本。文章虽然是在以金吉娅送礼物给小女孩的行动为例教育孩子学会给予和付出能给传达给别人一分关爱,但是给予树并不是一棵传达爱的树,而是让他人知道自己需要爱的树。如果教师能够深入地解读文本,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所以,要上好语文课,我们必须做到“三读”,即站在三种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本。



  (1)一读,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去赏读。



  拿到一篇课文,教师先不要心急的去翻阅教学参考书,我们完全可以让自己以一名普通读者的身份去阅读课文,站在这样的角度上,我们可以从文本中了解到文本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和所传达的思想,也就是文本意图让读者领会的思想。站在这个角度的解读,实际上是教师从整体上去把握文本的思想,从而确保文本阅读的正确性。



  (2)二读,以学生学习的角度去习读。



  当文本成为课文走进学生的课堂时,此时的文本担负着让学生认识生字,积累词句,培养语感,学会体悟分析,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重任。那么,学生可以从这篇文本中认识什么?积累什么?体会什么?这一切,教师需要在二度解读文本时能一一心中有数。



  (3)三读,以教师教学的角度去研读。



  做为一名教师,面对文本,我们应多问自己几个什么──我们可以在这篇文本中让学生学会什么?锻炼什么?感悟什么?什么会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什么应该是教学的重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再次以教师的身份走进文本,我们从文本中解读出的东西将是直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



  2.正确地进行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可以让语文课更具生命力。



  所谓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就是除了按作者的本意去解读,还可以从文本中读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也就是多元地解读文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阅读文本并不是都从一个角度去解读,我们自己要尽量多元地从文本中挖掘出可以为我们教育所用的价值,同时也应当积极地鼓励和肯定学生正确的多元解读。让文本自身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开发。(当然,凡事有个度。学生的多元解读必须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作用下完成,完全错误的、偏离主导地解读并不能算做是多元解读。)在此基础上的课堂教学也就更具有生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