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教媒体;隐性教育;黄金时间;低年级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无处不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毋庸置疑是语文课堂。如果将之称为一种显性教育,那么与之对应的是一种隐性教育。从教以来,笔者在认真观察日常教育生活中发现,课堂之外的在校时间,每个孩子的生活方式和教师的管理方式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有着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如好奇心强、自制力、控制力弱、自我主观意识弱等,致使很多孩子课余时间过多地滞留于盲目跟从别人进行无目的的嬉戏的表层。玩本来是孩子的天性,但有时过多地无目的地茫然时光不仅浪费时间,也将不利于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而电教媒体的出现,可以调节这一矛盾。笔者通过尝试后,认为只要选择合理的学生在校时间,运用好电教媒体,将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各课程的习得。



一、用“活”电教媒体,是实施隐性语文教育的需要。



隐性语文教育,它是潜在的,但对受教育者未来的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思想的品格锤炼和熏陶、综合素质的提高却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然而隐性语文教育的实现经常让广大教育者们找不到具体的实施载体,因而用活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其形象生动、直观新颖、形声结合的优势必然成为了实施隐性语文教育的需要。



(一)创设环境,营造和谐



隐性语文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和完成的,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教育工作者选择合适的时间合理利用电教媒体就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的班集体。按照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个体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方式来实现有机体同外界环境信息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适应目的的。“同化”系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处理所面对的问题,将新遇见的事物纳入既有知识经验体系之中。“顺应”是在已有认知结构不能直接同化新信息时,个体主动改变其既有经验图示,从而达到适应之目的的一种心理历程。因而教育工作者通过电教媒体的音色就可以带给孩子们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从而让孩子沉浸在一种美好的氛围里,营造出班级的一份和谐。



(二)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言道出了在教学中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意志力、主观意识薄弱。因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工作者通过充分地利用电教媒体,在合适的学生在校时间,呈现图片、声音、视频等让孩子们沐浴在有声有色的教育氛围中,这样无形之间就会让孩子自然地接受各种有益的感染和熏陶,树立起正确的行为习惯观、学习观、榜样观,从而不断地适应周边的无形的语文教育,其效果无疑事半功倍的。



(三)寓教于乐,提升能力



孩子的天性是玩,有教育家说在玩中学习是最适应孩子天性的学习,的确,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每天的课程比较单一,他们希望每天都有新鲜的事情,每天都能更加快乐一些,在哈哈大笑中,在毫无负担的课堂里畅所欲言,是他们所渴望的,电教媒体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有效的载体,单纯地欣赏电教媒体的有声有色当然不能对隐性语文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只要教师利用它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分享心得的空间,实则就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活跃的气氛下,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无论说的好不好,对学生而言都一种锻炼。在快乐中说,在说中听取意见,改进自己言语的水平,无形之间良好习惯、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如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价能力、欣赏水平;聆听习惯、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心态、保持人与人相融的心理状态……



二、用“活”电教媒体,是实施隐性语文教育的途径。



(一)“早点”──看视频,赏美文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孩子们记忆最好的时候,此刻的学习都是最有效的,针对于此,很多教师都会安排孩子们到学校后开始早读。但细细地想想,有几个孩子真正地喜欢早读?每天到校后我常常看见不少孩子在班里摇头晃脑地滥竽充数。要知道孩子喜欢新鲜,一清早来读书需要唤起的是他对知识,对新鲜事物的渴望。于是,笔者尝试在清早来时,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欣赏配套的课文欣赏视频。笔者发现孩子们学习兴趣高涨,很多孩子为了能看到平时上课不能的看的视频,就会按时到校,平时有学生拖拖拉拉不想来上学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笔者想到,这今后的教学中,晨读时就应该充分地用活好电教媒体。具体的措施可以是让孩子欣赏一些浅显易懂的小诗吟诵、儿歌快读、歌曲小唱等,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研究表明,在小学二年级采用形象、新颖、感染力强的电教媒体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一个学期后,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思维灵敏度、活跃程度、自我报告兴趣以及学期测验成绩,均比使用电教媒体教学前有显著提高。[i]



(二)“中餐”──听音乐,养性情



笔者深入观察各学校的用餐情况发现,一般而言,孩子们和班主任在吃饭的时候是不允许说话的,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养成专心吃饭的习惯,但对于低段的孩子而言,吃饭只顾吃饭,显得单调难忍了些。其实,在吃饭的时候班主任可以播放一些节奏轻柔温馨的轻音乐或者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儿童故事,让孩子在愉快的时光中享受到午餐的快乐的同时,让美妙的音乐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情,让极容易浮躁的一年级慢慢地沉静下心来。



(三)“点心”──观动画,练表达



看动画片相信是每个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在吃好饭,小憩一会儿之后,笔者试行过让孩子们观看动画片10分钟。看的时候要求孩子们全神贯注地看,因为看后要孩子们试着复述看到的内容。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复述动画片的内容很感兴趣,丝毫不作为一个学习负担,而是看成一个好玩的游戏。这反复说的过程中,很多孩子有回说、表达不清的习惯,这是低段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通病。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在书中论述到:在教学条件下,必须要求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完善起来。要求在发言时语句完整,合乎语法规则,前后连贯,分清主次,清晰流利。有些儿童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只说半个句子,或者连半个句子也不说,只是用表情代替。有些儿童说话,不但前后颠倒,东一句,西一句,而且句子本身不合语法。有些儿童说话的时候,有一些自己觉察不出来的坏习惯,如总是夹着一些不必要的“那么……那么……”、“后来……后来……”、“恩……恩”等。[ii]确实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发下学生很大问题上存在着这样的表达问题,在教学中不断地纠正的过程中,难免让部分表达能力偏弱的孩子,有了挫折,很多时候表达的愿望强烈,但主动表达的行为力不强,更有甚至长期处于不敢表达的状态中。但在欣赏动画片,这样轻松的氛围下,教师可以进行5分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具体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分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