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2011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来源:
2021-06-06 06:45:30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2011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一、命题质量
1、充满人文思想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想一想、填一填”、“选一选、连一连”、“画一画、写一写”、“看仔细、辩方向”、“生活中的数学”这些题目。富有情感,饱含关怀,充满激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答题氛围,减轻了学生考试的心理压力,体现了人文精神。
2、重视基础知识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不能仅局限于能否记住一些概念、公式和法则等,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如第二大题“想一想、填一填”中的第2小题,桌子上摆着4盘香蕉,每盘放2根,一共有多少根香蕉?加法算式是( )这是()个()相加,乘法算式()×()或()×()。这题是一道应用题有乘法与加法意义在里面,题目较灵活。第(6)小题:想一想、在一个置上观察一个长方体的电视机纸箱,你最多能看到﹙ ﹚个面。这与实际生活相关。第9小题认识钟面上的时间,图略,这题是在一年级学习了认识时间础基上延伸学习时间的。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水平。
3、体现生活实用
如第五大题“看仔细、辩方向”,图略1、小红从家到学校要先向( )走( )站,再向( )走( )站,。2、从学校向( )走站,再向( )走站到光泽县委。3、从县医院向( )走( )站,再向( )走( )到建设银行。4、从小明家向南走1站,再向东3站是双好超市,请用“□”标出。第六大题“生活中的数学第二小题冬冬有45元钱,他想买7本书,如果每本书6元钱,他带的钱够吗?第4小题妈妈去超市买面包,每个面包3元,妈妈买了5个面包,还剩下16元钱,妈妈一带了多少元钱?题等等,出示这些问题,不仅能检测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检测到他们的学以至用能力。
4、加强操作实践
动手操作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本试卷在命题时有意识地设计了操作实践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感悟和体验。如第三大题的第2小题连一连。(下面图中的各个面是谁看到的?)图略和“画一画、写一写”。(1)画一条比3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2)长线段是短线段的( )倍。( )×( )=( )等等,这些题目让学生手脑并用,在实践操作中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5、考评数学能力
如“生活中的数学”的第(5)小题:统计下面图形的个数、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依据图表回答问题等等,这种设计,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其选择、处理信息的数学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真审题、规范书写等良好学习习惯有待加强。
(1)没能认真审题,只凭平时习惯书写答案。
如“想一想、填一填”中的第2小题,桌子上摆着4盘香蕉,每盘放2根,一共有多少根香蕉?加法算式是( )这是()个()相加,乘法算式()×()或()×()。117人参考中有有67人完成的不好,特别是()个()相加,错题目较多。第(6)小题:想一想、在一个置上观察一个长方体的电视机纸箱,你最多能看到﹙ ﹚个面,学生错题目达90人。第9小题认识钟面上的时间,全都有不同的错,第2个钟面的长针和短针是一样长学生难分辩,第3个钟面错最多是短针的指的太靠近1时了所以都填成(1)时(33)分了,如第三大题的第2小题连一连。(下面图中的各个面是谁看到的?)也有104人出错,可能是图不清楚原因。如第五大题“看仔细、辩方向”,图略1、小红从家到学校要先向( )走( )站,再向( )走( )站,。2、从学校向( )走站,再向( )走站到光泽县委。3、从县医院向( )走( )站,再向( )走( )到建设银行。4、从小明家向南走1站,再向东3站是双好超市,请用“□”标出。本错的人数多达105人。学生未认真审题,造成答案错,真是可惜。这些都是学生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失误。
2、动手操作能力较弱
如 “画一画、写一写”。(1)画一条比3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2)长线段是短线段的( )倍。( )×( )=( )学生就存在较多问题:有操作不规范,不用尺子随意乱画的;有画不准确,误差太大的;有画不完整甚至是错的。(没有端点,没有注明数据等等)
三、两点建议
1、培养学生认真读题、规范书写或操作等良好学习习惯要常抓不懈。
2、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努力使学生能够学用结合,服务生活。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能只追求外在的、形式上的改革,而应更加注重实质,真正引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把构建“有效的课堂”当作我们的永恒追求。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