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优秀参赛论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内容提要:
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设置游戏竞赛,综合生活场景,增设挑战性问题等方法,在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转变中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具体运用中,还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要注意走进运用信息技术的误区。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促进数学学习方式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方式。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其核心在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 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形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更作为一种资源,正在融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走向信息化的进程。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真正走向多元化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在的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出发, 让小学生们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对其进行解释的全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必须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就能使他们产生主人翁意识,启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促使学生自主的学习。如在学习《时、分、秒》一课时,老师设计出“龟兔赛跑”课件来引入新课:乌龟和小兔在圆形跑道上赛跑,在相同的时间内,乌龟跑了一个大格,小兔跑了12个大格。这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设置的声情并茂的情景,把学生的思维拉近了生活实际,使学生象在观看小电影一样,强烈地刺激了他们的感观,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时,钟表的模型在他们脑中已有雏形,同时也无形中已经渗透了1时=60分的时、分关系,教师适时提出有利于学生探索性的问题:“对于钟表和时间的知识你们知道哪些?”学生不仅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带入课堂,并且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新问题。学生就能够在自己的座位上,通过欣赏动画和观看课件,来体验生活。也能够在情境中产生探索的欲望,自主学习动力会被激发出来。
二、利用游戏竞赛,加强小组合作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是要以感性知识为基础,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这是大家熟知的学习规律。数学更是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相结合的学科,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更需要有感性的直观的形象来帮助他们来构建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竞争中,通过反复不断的观察、操作,就能在感性上充分认识教材内容,建立数学知识表象,从而找到新学知识与自己已有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之小学生好胜的特点,就可以很自信、也很乐意地把自己的感受交流给其他的小朋友。这时,如果再能适时的动员他们组成小组,他们个个都会成为小组的、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全力合作,会尽力把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充分的展示出来,创造性的理解教材内容。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而且能够让他们自觉的交流,真正的团结与合作。同时,由于数学教学游戏的竞争性,学生在课后也非常乐意自觉自愿组成小组竞赛,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所学。就是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为了他们小组竞赛的胜利,也能够认真倾听小组其他成员的见解,努力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比如,在教学图形的面积时,可以利用教学游戏《探索星空》,让学生分组来竞赛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就会交流自己对图形的认识及各种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同时,在第一级游戏中,对于没有记住几何图形面积公式的同学,还有提示,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就很容易进入第二级。第二级游戏不再提示计算公式,为了小组的胜利,已经熟练了计算公式的同学就会自觉的帮助那些还没有记住计算公式的同学,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并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及合作的愉快,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增设挑战性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数学是来自于生活,并将用于生活的学问。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大都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和规律。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等的原因,学生还不能自觉的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料,进而发现问题:。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依据教材进行教学,由于时间和条件等原因的局限,很难将学生带入到实践中去。如果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摄取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有丰富的数学素材且接近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材料,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发现和研究问题,就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建立学习内容和生活的联系,发展他们的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就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好探究意识。比如,在学习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探究“谁来粉刷我们的教室?”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有相关材料的不同的生活场境,让学生分组去搜集材料,制定计划、设计方案。这样就可以把很多学生一时难以到达的生活场景集中起来,节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数据进行选择、加工、整理,设计出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案,然后对自己的方案和其他同学的方案进行对比、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有了充分的了解,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生活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也让学生明白了怎样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这样的问题探究,学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去观察生活,探究生活,把数学和生活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使命感。
综上所述,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对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很大的作用,能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添补学生对感性知识的缺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真正走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之路。勿用置疑,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要知道,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也不仅仅是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条途径。
其实,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兴趣、需要和责任,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需求,明白自己学习的责任,学生的学习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学生也就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以前没有信息技术,老师们运用自己的智慧也为祖国培养出了好多的栋梁之材,也就是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只是相比较而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更能面向全体学生,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更能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还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要注意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手段,并不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设置游戏竞赛,综合生活场景,增设挑战性问题等方法,在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转变中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具体运用中,还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要避免走进运用信息技术的误区。只有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钻研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