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摘要:张国伟认为,科学事业的成就,要靠一代又一代人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执着努力才可达到。为此,他在硕士、博士生的培养上花费了大量心血。
  科学巨子 师生楷模
  ——记西北大学教授张国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龄不是科研的界限,专注和敬业是有所成就的法宝。老一辈的科学家用自己对祖国的爱、对科学的探索、对事业的执着赢得了晚辈的敬仰,也树立了优秀的典范。——题记
  53年,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见证了一位科学家始终如一的坚守和忠诚。在坚守中,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成就了他人的辉煌;在忠诚中,他诠释了人生的价值,更树立了精神的坐标。
  张国伟教授从事地质教育事业迄今已有53个年头。53年来,他忘我地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突破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治学严谨,桃李芬芳
  50多年来,张教授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先后承担了构造地质学等8门课程的教学。
  他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学效果深受师生好评。在教学中,他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特别讲究教学艺术,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找出适宜学生的路子。
  每一次上课都精心准备,每一年都有新的内容,原本枯燥的难教难学的课程,经他的讲述之后就变得生动。他上课生动幽默,信息量大,学生都爱听,认为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增长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学越爱学。为了能够听他的课,学生都争着抢占好座位。尤其是他的报告和讲座,总是场场爆满,气氛十分热烈。
  张国伟认为,科学事业的成就,要靠一代又一代人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执着努力才可达到。为此,他在硕士、博士生的培养上花费了大量心血。他指出,导师应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与道德的素质,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导师要尽快把青年人才带起来、推上去,并要使他们真正懂得学科的发展。他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内外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为研究生进入科学前沿提供了机会。他还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他独具慧眼,特别注重因材施教,根据研究生不同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
  他的一位博士生说:导师要求我们博览群书,又要有重点、中心,我们不知道“博”是什么程度?后来知道他有两吨存书,他以不同的方式都看过,我们敬佩得五体投地,决心一定要像他一样多读书、做好研究。
  虽然在学业上是典型的严师,但生活中的张教授却很有亲和力,他经常同研究生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甚至婚恋家庭状况,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确实找到了一位发自内心喜欢、敬重的专业导师,来到了一个团结和谐的研究群体。在这样的环境激励下,这些学生无不学有所成。
  张教授指导培养了硕士生27名、博士生26名、博士后10名,很多已成为单位学术领导、学术带头人、杰青、长江学者等。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带出了一支学科配套、富有朝气的研究团队。
  野外考察实习是地质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张国伟院士特别注重在此环节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认识到,必须充分重视客观实际,这是地质科学研究的源泉。他在实践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专业兴趣,使学生会观察会思考,提出、思考、解决问题。在实习过程中他坚持与学生一道东奔西走,同吃同住。学生出野外实习,往往嫌苦嫌累,不愿多待。但与张老师一起外出的学生从来不叫苦叫累,主动要求延长时间,多承担任务。学生说:张老师在野外比我们年轻人走得都多都快,那都是他敬业精神的体现。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用好专业,走上科学探索研究创造的道路,这就是张国伟院士寓育人于教书之中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