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教学论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来源:
2021-06-04 08:05:28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大悟县东新小学 谈秀丽
摘要: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优化语文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动手合作能力,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激发兴趣丰富课堂探索精神锻炼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语文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提高小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识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且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逐渐展示了它的主要优势:
1.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空洞的讲解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声、光、色、形,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为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在执教《雷雨》一课时,可根据各个教学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分别再现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色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使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雷雨的美景,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在执教《荷叶圆圆》时, 设计了学生参与的讲述、阅读、回答、问题探讨,做到每个学生不仅能参与而且积极参与。训练时,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讲述图上的内容。再出示课文,图文对照,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之后,问: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还用换位的方法,问问:假如你就是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你会说些什么?请你做一回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你还会说些什么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看图说话的能力,而且通过图片、文字与计算机进行“对话”,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得到加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直观演示看画面,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要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就能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字宝宝,告诉学生,这些字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能帮它找到家(即生字的读音),你就能与这个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字宝宝就会喜欢你。生动的情境,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丰富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习效果。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执教《桂林山水》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生动地描写了桂林山奇、秀、险,漓江水静、清、绿的美丽风光。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桂林,不能深切地感受到桂林迷人的奇山秀水,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以把桂林的视频资料和其它相关内容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形式制作成课件,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好路。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如在教学《画家乡》一文时,教师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搜集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等地方特征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课中让学生围绕“画家乡”这一主题,利用搜集的资料,穿插演示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孩子们(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的家乡,使学生能对孩子们的家乡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喜爱自己家乡之心,乃至于有画自己家乡的欲望。课后延伸,让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排版和粘贴,在电脑上画自己的家乡。师生一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对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探索精神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特别适用于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把学科知识、生活常识与自身体验结合起来,将课内课外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其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在教学《美丽的小路》时,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几个问题:“美丽的小路为什么不见了?鸭先生们是怎么找回美丽的小路的?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显然,这是知识与思维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网上下载查找到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补充。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拔、评价。于是一个个闪耀着探索创新火花的答案诞生了。通过网上的查阅、交流和相互间的思维碰撞,点亮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再如执教《王二小》一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在屏幕上展示王二小放牛的画面,同时播放歌曲《王二小》,这样很容易就吸引学生。这时,趁机提问: “王二小为什么会牺牲?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二小是小英雄?”我们如何能尽快地找到答案?当时就有学生提出:能否让我们上网收集资料?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专题栏目网站中学习,同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甄别,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完全被调动了起来。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